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就推进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全过程互动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原则、内容和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既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要求,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管理要求,将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环评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讯     
《环境影响评价》2020,(1):I0001-I0001
01.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近日,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9)(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规划环评导则总纲》修订坚持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在现状调査、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与“三线一单”的具体衔接要求。修订后导则更具操作性和引导性,可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产业定位、布局、规模、时序等方面对规划的优化调整作用,有力推进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落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将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与北京市《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DB11/T 838-2011)中的两种不同环境振动影响预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到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地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算沿线各振动敏感点的振动值VLZmax.结果表明,采用DB11/T 838-2011的VLZmax预测值修正后的结果与采用HJ 453-2008的VLZmax预测值相比,52.5%的敏感点VLZmax值低0.1~3.2 dB,47.5%的敏感点VLzmax值高1.1 ~4.1 dB,差值均小于5 dB,各敏感点的分级减振措施等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的数值模型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水动力及水质等数学模型的发展,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议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精细化研究,研究不同模型维数、不同模型类型之间模拟结果的差异,并开展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阐明影响预测结果的主要模型参数,建立适合我国环评应用的数值模拟预测共享软件平台。同时,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法规化研究,提出适用于国内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值模型清单,建立法规模型验证案例库和法规模型库,提出进入法规模型库的入库标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中模型的使用,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数值模拟预测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HJ 708—2014)的编制既满足了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也是对我国现行环保标准的有力补充。该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为基础,各要素导则为依据,总结钢铁建设项目环评经验,结合钢铁行业特点,明确了钢铁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具有编制程序严谨、适用范围明确、行业特点突出、二噁英评价务实的特点,为进一步规范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强化钢铁行业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强化污染防治,弱化环境影响预测;加强规划环评,探索行业政策环评。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从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初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推出了大气、水环境等环评导则,特别是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年间,环评、验收导则体系初步形成,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宏观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介绍了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评价依据和程序要求、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评价标准和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导则主要内容作了解读;分析了新、旧导则的区别;并就开展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飞 《环境与发展》2020,(1):27-27,2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本身或与之相关的环境要素之间在物质、能量转移循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为依据,对污染型土壤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有关前言部分的内容和写法多种多样,不少环评报告书的前言编写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前言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2011)的要求,准确反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题内容,体现其特色,针对导则总纲有关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就目前环评报告书前言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和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提出要客观、规范地做好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新导则中评价等级划分、噪声源强确定与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防治对策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预测模式,对同一尾矿库在采用不同排尾方式分别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预测。尾矿库所选取的排放方式不同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差别不大。若要控制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依靠后期采取的抑尘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 2008)》的要求,利用导则推荐的ADMS空气质量模式,模拟计算机械化升级改造前后煤矿对周边环境空气中SO2的浓度贡献情况,主要包括项目排放对环境空气敏感区、最大地面小时浓度、最大地面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本项目实施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环保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项目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本研究在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导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导则(建议稿)。  相似文献   

16.
<正>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有效切入点。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问世,开启了规划环评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管理规章等文件,逐步推行大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实践,并在交通、土地规划等领域开展专项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制度建设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7.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规定,结合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增加了关于"政策环评"的法律规定。这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发展,环保部门有必要对其加以准确理解,并推动其正确实施。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入法的历程回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源于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主要适用于单个的建设项目。2003年实施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测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高架段运行噪声,分析了其噪声源强及水平传播特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中的预测模式对各受声点A声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新建市域快线高架段噪声预测.  相似文献   

20.
ADMS模型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新一代大气扩散模型,该模型已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推荐模型之一。同时,国内外ADMS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ADMS基本功能,以及国内学者对于ADMS模型的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以及敏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