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3月10日,冶金部发出《关于矿山爆破必须采用一次点火的通知》。 通知中说:1979年冶金矿山井下因放炮发生死亡事故30次,死亡41人,伤26人。其中因单点火爆破造成的有19次。今年以来,单点火爆破造成的事故还在发生。1月19日攀矿第三井巷公司在宁南隧道口爆破,因未采用一次点火发生事故,死1人,伤1人。2月3日水口山柏坊铜矿在平巷掘进中21个炮眼未采用一次点火,用单点火,只点了15炮就响了,炸死1人,重伤1人。 通知中重申,在矿山爆破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安全暂行规定》。所有冶金矿山从接文日起一律采用一次点火爆破法,禁止…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我矿1965~1991年间,井下爆破事故造成的工伤人数共63人,其中炮烟中毒造成的工伤人数48人,占爆破事故总工伤人数的76.2%。炮烟中毒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通风网络混乱或未按规定时间放炮,致使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未开风机或风机损坏无法运转;抢救炮烟中毒者时抢救者自我防范措施不当。因炮烟中毒致伤的48人中,由于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造成伤害的37人,占炮烟中毒总人数的77.1%;未开风机造成伤害的8人,占16.7%;在抢救人员时自我防范不当造成的3人,占6.2%。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规定放炮时间集中放炮。我们从80年代开始规定放炮时间(每班的班中、班末各一次,每次一小时),要求爆破作业人员严格按规定时间放炮,其他作业人员必须  相似文献   

3.
本刊1975年第二、三期《矿山安全》一文中,曾介经过一些爆破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安全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爆破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对所用爆破材料性能不了解,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和防止爆破事故的发生,本期从《冶金安全防护基本知识》第十一章中摘要补充介绍一些常用的爆破材料的性能与检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坑探及钻探施工中,由于爆破作业使用导火线单个明火点炮,严重威胁着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1962年以来,我队坑道发生的13起伤亡事故中,爆破事故就有5起,死亡3人,伤5人,占坑道伤亡总数的75%。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事故树分析方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矿山工伤事故的统计,爆破事故在矿山伤亡事故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矿山重伤和死亡事故,爆破事故引起的高达25%左右,一般占第二位到第四位。辽宁省有色金属矿山1949~1980年所发生的死亡事故中,爆破事故占30%,居首位(见表1)。在这期间共发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事故15起,死亡127人,其中有一次死亡44人,另一次死亡47人。冶金部1983~1984年  相似文献   

6.
冒顶、底板塌陷、爆破伤人、炮烟中毒、溜井坠人一向是冶金矿山企业最易发生的几类事故。 10多年来,邯邢矿山局玉石洼铁矿认真分析每一类事故产生的原因,分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硫化矿爆破,冶金工业部颁布的《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安全暂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7,条规定:“高硫矿爆破时,炮孔内粉尘要吹净;禁止将硝铵类炸药的药粉与硫化矿直接接触;并禁止用高硫矿粉作填塞物。严防在装药时碰坏药包。高温矿爆破时,孔底温度超过50℃,必须采取防止自爆的措施。”但有些硫化矿山由于对高硫矿爆破时炸药发生自爆的可能性及其危害认识不足,无视这一重要规定,因  相似文献   

8.
小型爆破漏斗试验技术在中深孔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爆破漏斗试验作为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优选炸药品种、提高爆破效率等的基础,在爆破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某矿山生产现状和30#矿体的具体条件,在二中段脉内巷道布置了两组,共六个炮孔进行小型爆破漏斗试验.试验得出炸药单耗为0.65kg/t,爆下矿石各粒级间矿量无大的差别,分布较均匀,无突变现象.试验表明,在受客观条件限制情况下,小型爆破漏斗试验在中深孔爆破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冶金部于3月27~31日在湖南汝城钨矿召开重点矿山爆破安全技术会议。有色矿、黑色矿、黄金矿、地质队以及有关单位的16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一次点火起爆法的经验,总结了近年来单个点火起爆所造成的事故教训,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类早爆事故的原因。杨家杖子矿务局、河北铜矿、云锡公司、山东铝厂、锡矿山矿务局等单位的代表介绍了坚持一次点火起爆法的经验,作了示范表演。桃林铅锌矿的竹筒一次点火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4日,湖南某有色金属矿在向炮孔内填充硝铵炸药后,发生了炸药自爆事故。经调查,事故是矿石中含的硫化物造成的。 早在60年代安徽某金属矿就曾发生过同类事故。当时已查明,矿石中硫化铁含量大于30%,硫酸铁,硫酸亚铁等可溶解铁盐含量大于0.3%,矿石水分在3──14%之间,炸药与矿石直接接触时,就具备了自发引爆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孕育就会自爆。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仍存在着这种隐患,但是多数矿山对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未加重视。 希望硫化矿领导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认真执行《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规程》,高硫…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冶金矿山井下爆破材料库曾发生多起重复性的重大燃烧爆炸事故:1.1965年11月,云南十二冶井建公司落雪矿井下临时火药库,用灯泡干燥炸药、导火线引起火灾,造成重大伤亡。2.1970年6月,辽宁红透山铜矿在井下火药库内用12个36伏100瓦灯泡防潮,结  相似文献   

12.
冶金矿山的爆破事故、冒顶片帮、运输伤害和打击坠落事故是四大主要灾害。特别是爆破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莫大损失。因此,分析爆破事故的原因,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爆破事故的综合归纳,进行事故分类,分析其原因,提出减少爆破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局自1950年恢复生产,到1988年,共发生工亡事故237起,伤亡311人,其中井下209起,伤亡283人;地表28起,伤亡28人。冒顶片帮、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爆破事故、炮烟中毒是矿山的“六大灾害”。“火药着火”是意外的特大恶性事故。一、火药着火事故我局1976年11月24日发生一次“火药着火”的特大恶性事故,伤亡44人。对火药的性能认识不足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局自制的铵油炸药错误地认为:“用明火点不着,只能用雷管引爆”。因而对明火放松了警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矿山逐步改用吊罐法掘进天井,炮烟中毒事故不断减少。但1979年,天井炮烟中毒事故又有所回升,同时,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抢救措施不当而扩大伤亡。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天井中炮烟中毒的预防炮烟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是炸药爆炸时负氧平衡的产物,比空气轻,对人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其对人体血色素的亲和力比二氧化碳大250~300倍,阻碍氧与血色素的正常结合,使人体缺  相似文献   

15.
冒顶事故是地下开采矿山较常见的多发事故。1980~1990年,我区(包括原武安县)地方冶金矿山共发生冒顶(片帮)事故49起,事故次数及伤亡人数所占比例比各类事故都高(见附表),对矿山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威胁极大。因此,应充分认识和分析冒顶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搞好预防预报工作,以避免冒顶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浅谈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辉  栾龙发  张智宇  张晓珂  常艳 《安全》2008,29(12):36-37
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事故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然而就爆破行业而言,通过对1984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随机抽取的274起爆破事故的分析,其中人的因素(包括爆破设计不当、违章作业、早爆、防护措施不当、现场管理不善等)造成的爆破事故占94.6%;属于爆破器材和其它尚未认识的因素造成的爆破事故占5.4%。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77年8月冶金工业部重新修订后颁发的《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安全暂行规程》笫65条,露天爆破时人员与爆破地点的安全距离(R),不小于下列的规定(表一)。本文结合表1所列适用于平坦地段爆破的R值推导一个简明的公式,计算出不同爆破方法和山坡地形时的最小安全距离,并把计算结果列成表,以利在实际工作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86年6月2日零时三十分,丰城矿务局上塘镇拓一煤矿振兴井,在掘进回风巷道 头放炮时,崩穿老窿,沟通水库,造成四个乡镇煤矿被淹,死亡45人,伤13人。这是建国以来江西省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煤矿穿水事故。 这起事故是由于严重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安全条例》第65条关于“禁止在河滩、堤坝、桥梁附近及水体下面开办社、队矿山”的规定,在洪塘水库下开拓井巷工程造成的,属于严重的责任事故。 事故主要责任者,主管上塘镇工业的副镇长张德荣,在审查振兴井设计方案时,无视国家矿山安全法规,同意了错误的建井方案。在原方案无法实施时,又继而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一、 事故经过1999年8月26日,某铁矿井下分矿职工刘某、黄某在-240m打补充平巷,刘某操作风机,黄某领钎,打完第一遍炮孔便放了炮,等炮烟排净后他们开始打第二遍炮孔。当打到第三个炮眼时,点完眼后,黄某退到刘某身后约3m处洗手,这时从迎头左侧顶部突然冒落下一块1.5m3的矿石,砸在刘某的头部,闻讯赶来的职工将刘某救出,经抢救无效死亡。二、 事故原因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放炮后进行二次凿岩石时,没有对顶板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撬,致使顶板冒落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不严不细、安全责…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我国冶金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井下事故总数的20%~30%,有色矿山为32.27%。在国外,加拿大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32%,日本占16%。可见预测预防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意义重大。利用测定岩石位移量来监测矿山顶板稳定性的仪表,国外有简单的机械式目察报警装置、岩体位移监测仪,也有参数自动化记录的监测仪表,70年代起还广泛使用激光和红外线探测巷道和采场表面的位移。国内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