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DTi低淬透性钢是新研制的结构钢,具有比45~#a钢、40Cr钢在调质状态下更优越的机械性能,探讨其温挤性能与力能参数,有利于在少无切削加工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对55DTi钢的正、反挤压试验,测定它的温挤力能参数,讨论它的温挤性能,以及合理的挤压温度,由此整理成温挤压力诺模图,并在活塞销成形试验中实测坯料与挤压件变形时温度的变化,实测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的热平衡温度≈480℃,且变形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挤压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获得中温组织的预先热处理可以改善钢在冷态下的变形能力~1。但这些组织提高冷态塑性变形时的塑性的原因暂时并不清楚。碳钢制备的大试样在热处理时由于奥氏体在中温的转变,难以获得单一的贝茵体组织,因为这些钢的中温转变区明显地不出现,而中温区和珠光体区的最大转变速度是  相似文献   

3.
温挤是一项在冷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少无切削新工艺。它不但适用于黑色金属,也适用于有色金属。LY12是一种高强度硬铝。其塑性较差。对LY12采用温挤成形,不但可以比冷挤降低挤压压力,而且可以提高材料塑性。因此,LY12的温挤成形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通过高温瞬时机械性能试验和温挤试验,确定了LY12的合理温挤温度范围。在420℃温挤,其单位挤压力比在320℃温挤时反而增加。本文对LY12温挤产品的机械性能也进行了测定。发现温挤产品的室温机械性能,在试验温挤温度范围内,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温挤产品的显微组织表明,在420℃温挤时,其产品显微组织与在淬火和自然时效状态下供应的毛坯显微组织相似.  相似文献   

4.
介绍125端面齿轮挤压工艺、模具设计,通过冷挤压、开式温挤压、闭式温挤压工艺试验和小批量生产,选择了适合批量生产、综合效益较好的JH125端面齿轮闭式温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新的精密温挤压成形工艺代替传统热锻法来制造空调用三通阀。建立了该三通阀温挤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TM对三通阀温挤压成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塑性成形的机理,以及工艺参数对充填情况的影响规律,进一步获得了合理的温挤压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针对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制壳体毛坯的结构特点和材料工艺特性,对该壳体毛坯的温挤压成形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温挤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理化检测和使用结果表明,采用温挤压工艺生产的30CrMnSiNi2A钢制壳体毛坯锻件完全满足壳体的使用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7.
钢和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温、湿度加速腐蚀情况。方法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开展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并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得到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腐蚀速度与温、湿度条件的关系,获得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分别在“40℃,RH为85%”和“70℃,RH为85%”2种温、湿度环境下的“腐蚀速度-时间”函数关系。结论45号钢和12号硬铝在温、湿度环境下的加速因子与贮存时间呈逆幂率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4249408号专利提供的冷挤压方法,适于冷挤材料强度大于200千磅/英寸~2的零件,尤其适于冷挤最少含18%镍的马氏体时效钢零件。所谓“马氏体时效钢”是指低碳高镍铁基合金,一般含18%镍的一类钢种。这种18%镍马氏体时效钢具有高屈服强度,适于  相似文献   

9.
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耐冷菌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长期在4℃条件下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菌群组成进行分析鉴定,探讨了菌群降解低温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试验分离得到6株优势耐冷菌,分别隶属于动胶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4℃时混合耐冷菌脱氢酶活性为25.44 mg/(L·h),比普通活性污泥高出了20.5倍.耐冷菌在中低温条件下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稳定,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0.9%和73.4%,而中温菌在低温条件下基本丧失代谢能力.混合菌群降解COD的动力学分析表明:耐冷菌在中低温条件下和中温菌在中温条件下的COD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耐冷菌保持了与中温菌基本相同的反应速率,且具有比中温菌更宽的温度适应范围.采用固定化技术把高效耐冷菌固定到软性聚氨酯泡沫填料上,可以使高适应性的耐冷菌更有效地去除低温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OD的去除率比未固定化耐冷菌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其降解过程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配水时,固定化耐冷菌的反应速率比未固定菌提高了2.35倍.本实验条件下,采用固定化耐冷菌处理不同碳源配水时,其出水COD均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深盲孔件043壳体的冷变薄拉深成形工艺及生产实践并与美国4249408号专利介绍的同类型产品成形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本工艺的技术经济价值,为超高强度钢一类材料采用冷塑性成形工艺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润滑剂的使用对LDll等温挤压的影响,在240活塞铝裙等温挤压生产中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了选用及控制;同时就该件等温挤压工艺的特点与热模锻工艺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热–冷循环处理对炮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磨损机理。方法将PCrNi3MoVA炮钢分别在400、800℃的加热温度下进行热–冷循环处理,采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实验机在不同的滑动速度下测试炮钢销与H96黄铜盘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记录摩擦系数,测量炮钢销和黄铜盘的磨损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测量磨损后的炮钢销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热–冷循环处理对炮钢销在100 r/min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随着热–冷循环处理中加热温度的升高,炮钢销的磨损量增大,而黄铜盘的磨损量受炮钢销热–冷循环处理的影响较小。炮钢销的磨损表面可见明显的因材料塑性变形剥落造成的凹坑和沟槽。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800℃–室温循环处理后,炮钢销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在400 r/min时最大,在800 r/min时反而下降到接近于0。分析磨损表面发现,800 r/min时,黄铜磨屑与炮钢磨屑发生掺杂混合,附着于炮钢销的磨损表面,从而影响了炮钢销的摩擦磨损性能。结论热–冷循环处理对炮钢销–黄铜盘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热–冷循环中加热温度的升高,炮钢销的耐磨损性能下降。滑动速度对炮钢销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都较大,高的滑动速度下,黄铜磨屑与炮钢磨屑混合,并附着于炮钢销磨损表面,改变炮钢销的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功能平衡法导出了复合挤压力的计算通式(同样适用于单纯正、反挤压)。经实验相实际生产验证,与实测挤压力极其接近,其相对误差在±11%以内。由此公式司绘制不同挤压材料的复合挤压力计算图。用此诺模图可迅速方便地查算出任何正反挤压相搭配的复合挤压的挤压力。对冷(热)复合挤压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计算公式和诺模图均为国内外首创。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国际旋转锻造会议已于1984年9月在曰本京都召开,会上共发表摆动辗压方面的论文12篇(国外8篇,我国4篇),武汉工学院张猛同志已将国外的8篇全部译成中文,本编辑部将其中6篇编辑成集(另有一篇在武汉工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上发表)。其题目分别为1.温辗薄圆盘;2.摆辗带正、反挤压的镦粗变形特征;3.摆动辗压机的研制及应用;4.冷辗压法压制粉末金属阀座;5.用旋转锻造和轧制成形粉末坯件;6.法兰件在温锻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5.
搬手套筒是一种需求量很大的工具,要求一定的机械强度、耐磨性。日前,我国生产搬手套筒,一般采用45钢或40Cr 热锻成形。由于加热产生严重氧化皮,锻件表面粗糙,需要较多的机械加工才能过到质量要求,因而增加了产品成本。在国内,曾经试验用20钢冷挤成形,但对要求高的搬手套筒其机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选用30C_rM。钢冷挤搬手套筒,冷挤压成形的搬手套筒,表面质量好,成本低,满足了产品的机械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限元模拟与实验对普通轴对称类截齿、局部大尺寸类截齿和带旋转翼类截齿的温挤压精密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镦挤工艺、浮动组合模具镦挤和镦挤联合径向挤压的复合挤压等新工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解决了截齿挤压大高径比失稳、非轴对称径向旋转翼难充满等关键问题,工件成形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由胡亚民等编撰、张猛主审的《摆动辗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书已于 2 0 0 1年 12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介绍了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摆动辗压成形加工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成形复杂形状的零件 ,可采用冷、温、热摆辗及辗压粉末冶金材料等。特别是它具有节能、节材、改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进行陶瓷-钢反挤压组合凹模优化设计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程序,分析了优化设计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陶瓷-钢组合凹模设计的若干准则.  相似文献   

19.
设计出冷摆辗伞齿轮的模具,采用纯铝、聚碳酸酯、20CrMo钢三种试样进行伞齿轮冷摆辗成形实验,观察并分析了摆辗伞齿轮的成形规律。得出了影响伞齿轮成形的主要因素,揭示了伞齿轮冷摆辗过程中的主要缺陷及最佳成形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压缩试验,得出了Fe—Mn—C系双相钢(含C0.043%,Mn1.98%)与深冲钢S15A的变形度与硬度、强度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两种钢在相同变形度下的变形强化行为,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冷成形性优于S15A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