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废铅蓄电池火法回收工艺及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的现状以及主要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并从预处理、火法熔炼流程与原理以及污染治理工艺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废铅蓄电池火法回收工艺,通过调整投料比、改进炉膛结构、循环利用含铅废物、优化熔炼还原剂,可使铅炉渣含铅量<2%,铅回收率达到95%以上,采用两级碱液喷淋与醋酸吸收相结合的工艺实现尾气达标排放,废水循环利用可达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废铅蓄电池的处理及资源化——黄丹红丹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就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提出一种用废铅蓄电池生产再生铅 ,同时生产黄丹红丹的湿法—火法联合冶金工艺 ,此工艺中加入氧化剂 ,反应效率高。同时降低了原料消耗 ,产品优质稳定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除尘效果好。红丹连续氧化炉及整个生产红丹的其它操作装置全部密封 ,减小了环境污染 ,既节约能源 ,又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和电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孕育着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使原生铅行业开始积极回收利用废铅蓄电池。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由于再生铅行业的政策、标准和管理细则不完善,再生铅企业的工艺设备和管理落后,导致我国铅中毒事件时常发生。概述了我国再生铅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以铅膏等含铅废物为原料,通过还原熔炼、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等工序生产再生铅的过程;提出了我国再生铅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报废CRT(阴极射线管)中废铅回收的环境效益,基于治理成本法,从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两方面,分别对比研究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与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影响. 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的环境影响被划分为铅矿开采的污染与生态破坏、粗铅冶炼污染、废铅掺混入建材后的污染,该模式中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29.20与1 322.56元/t,后者是前者的4倍;在废铅循环利用模式的2种典型工艺中,火法回收工艺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7.80与3.73元/t,湿法回收工艺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135.10与15.06元/t. 与湿法回收工艺对比,火法回收工艺的治理成本更低、环境效益更好,但其需要在粗铅冶炼阶段中将报废CRT锥玻璃与铅精矿按1∶4(质量比)进行搭配回收. 以典型火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工艺治理成本的平均值作为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治理成本,与单向流动模式相比,其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可分别节省242.75与1 313.16元/t,共节省废铅单向流动模式94.2%的环境治理总成本. 铅矿开采固体废物治理成本、铅矿开采生态破坏治理成本与废铅掺混入建材后产生的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位居前三,三者分别占到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环境治理总成本的47%、19%与17%.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网企业的废铅蓄电池产生和处置现状,结合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工作进展,以华北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提出委托回收、联合回收和自主回收3种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对于具有废铅蓄电池资质单位较多的地区,优先考虑全部委托回收模式,有助于降低法律风险,并节约人力、物力.对于环保管理相对创新和管理理念先进的地区,考虑依托地市公司建设收集网点,由省公司统一管理和转移,并联合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开展回收.对于以营利为目的,期望扩大回收业务的地区,建议考虑自主回收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国家电网及其电网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废铅蓄电池的信息化系统,将电池采购、维护及产废信息、台账记录、管理计划、转移联单等信息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并实现与政府部门危险废物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  相似文献   

6.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的现状,技术状况以及在管理和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废旧铅蓄电池中的重金属铅为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重点介绍了不同废铅蓄电池处理中重金属铅的回收利用及含铅废水处理工艺,总结分析了每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序的收集处理机制,我国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难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不规范处理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屡见报道。废铅蓄电池属于典型的社会源危险废物。本文以山东省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试点情况为例,总结分析了典型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山东省试点经验表明,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合法企业积极性,可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9.
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国外铅蓄电池回收的优势,并提出了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铅蓄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声音广场     
《环境》2019,(2)
随着铅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我国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但废铅蓄电池来源广泛且分散,部分非正规企业和个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导致非法收集处理废铅蓄电池污染问题屡禁不绝,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污染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目前我国城市电动自行车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铅酸电池污染问题,分析了在城市大量使用铅酸电池所造成污染的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污染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铅酸蓄电池行业是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研究在分析铅酸蓄电池产业各环节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产业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行实例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做法和实践经验.最后,研究得出有效实施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启示: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和绿色改造、开展绿色生产与技术创新、提升监管措施和管理手段和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评估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关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供科研支撑。目前,尚缺乏针对我国特色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造成此行业的污染防治无据可依。因此,本研究针对铅酸蓄电池的生命周期进行评价,通过设定研究目的与范围、收集数据与分析清单、获得影响评价和解释结果,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酸蓄电池在生产环节的板栅浇铸过程和废弃处理环节的脱硫过程应属于管理中着重控制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率低下、铅的排放率偏高、铅酸电池年产量持续增长等,造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生态效率十分低下.结合中国铅业实况,分析了铅的循环率低下和铅的排放率偏高的成因,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对我国废电池的生产与使用、收集、运输、贮存、资源再生、处理、处置以及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做出了相关的规定。然而,该技术政策已不能适应日益紧迫的电池管理需求。因此,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将开展《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修订及审定工作。针对我国近年来电池使用种类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池处理工艺的进步等,结合多个部委出台的废电池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了旧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不足,总结了修订《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人为铅排放到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健康问题.本文以工农业集产区浙江省为案例,系统构建了18个铅排放源排放清单,其中新增添了纺织业、制革业、造纸业、秸秆利用、牲畜废物利用、化肥消费、农药消费等铅排放行业,估算了浙江省1990—2018年各污染源铅排放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趋势.结果表明,浙江省前期(1990—2000)铅排放通量增长有限,其排放量仅约2500 t·a-1,有色金属开采贡献了约55%;其后增长速度较快,到2014年以后达到较高的稳定值,约35000 t·a-1,是1990年的14倍,铅酸蓄电池生产是其主要排放源,占比从14%增长到了80%.从排放的去向来看,98%左右的铅通过固废的形式进入环境,而进入大气和废水的只有2%和0.2%左右,其主要排放源分别为铅酸蓄电池生产、原煤燃烧、纺织业.而浙江省各个地区铅排放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地区因工农业发展模式不一样,人为排放源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北部高于南部,尤其湖州、绍兴、舟山等地铅排放量较高.可见,浙江省人为铅排放形势仍然很严峻,控制好铅酸蓄电池生产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源头控制的重中之重,调整原煤燃烧将有利于降低大气铅排放,纺织业废水净化处理对缓解水体铅污染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不仅为浙江省铅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铅污染源端防控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铅酸电池行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废铅酸电池回收制取铅合金技术及末端污染控制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并与废铅酸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和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表明废铅酸电池回收直接制取铅合金过程中铅膏熔炼和合金配制环节在各环境影响指标中的贡献较大(其中全球变暖潜值中占60%和33%,酸化潜值中占33%和54%,人体毒性潜值中占28%和57%),主要为辅助材料及能源动力带来的间接影响;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过程的环境影响相对另两个过程更大,归一化的环境影响指标结果中人体毒性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及酸化潜值最大(分别为2.42×10~(-11)、1.26×10~(-11)和1.08×10~(-11)),其中铅原料生产的贡献比例占绝大部分.废电池回收直接制取再生铅合金与废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相比,环境影响表现更优,有利于形成电池生产企业的闭环循环过程,值得应用推广.未来应鼓励以废铅酸电池回收代替相应原生材料生产新电池,同时进一步减少回收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以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浙北某乡镇经提升改造后一新建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是否对周边土壤环境存在影响,采集该铅蓄电池集聚区周边表层土壤(0~20 cm) 76份,测定了土壤中汞(Hg)、砷(As)、铜(Cu)、锌(Zn)、铅(Pb)、镉(Cd)、镍(Ni)和铬(Cr)这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集聚区内、距集聚区边界50、450和850 m的空间距离,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然后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的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当地平均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元素中Hg、Zn和Pb在所有空间尺度下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对应背景值,对Cd而言,除集聚区内,其余空间尺度下的Cd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As只有距边界50m处的平均含量大于其背景值,而其他元素在所有空间距离下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其对应背景值,其中Hg和Cd存在高度空间变异,而其他元素含量空间变异不明显,说明区域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Hg和Cd上,且两者的含量随集聚区距离外延而增加.出现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点位的元素主要为Hg和Cd,其主要分布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其中Hg在对应距离下超出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3. 33%和38. 89%,Cd分别占27. 78%和55. 56%,且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含量一致,而其他元素中仅有Zn和Pb存在零星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且总体上无明显空间特征.由8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综合污染风险分析可知,Cd是造成土壤综合污染风险的主要来源,由于其贡献使850 m处土壤处于警戒状态(贡献率为36. 73%).土壤的生态风险主要出现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生态风险主要来自Hg和Cd,Hg在对应距离下的贡献率分别为46. 30%和39. 37%,Cd分别为38. 98%和49. 30%,说明区域活动使Hg和Cd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元素.经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Hg和Cd含量呈现出在当地主风向(东北-西南)轴上由集聚区外围向内扩散的特征,且两者的主要来源为集聚区外围企业的燃煤活动.因此,新建的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并未对集聚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集聚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伴随铅的长期使用,形成了铅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使用蓄积。铅在使用蓄积的现存量可一定程度的反映未来的废铅资源量。开展本研究可为废铅回收利用、保护铅矿资源提供重要信息。选择铅酸电池作为铅制品的代表产品,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对2005年北京市铅酸蓄电池的种类、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估算了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在用的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总量为28.5kt,其中,从电池类型看,起动型蓄电池占总量的88%;从产品应用场所看,机动车用电池占总量的92%。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和国外部分城市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北京铅的人均蓄积量为1.85kg/c,约为国外发达国家或城市的1/2到1/6。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废铅蓄电池的环境健康风险和收集利用价值,分析了我国废铅蓄电池收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打击非法犯罪行为、完善法规制度、推进再生铅行业升级换代、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废铅蓄电池收集利用污染防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