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在日本人看来"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自2001年以来的10年内,日本共发生里氏6.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此次9.0级大地震主震区宫城县,地震前全县中小学校舍抗震水平排在全国前4位。"这次不是房子被震塌,而是被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大海啸直接卷走......"震后,兵库县建筑师协会长垂山英司说起学校时语气黯然。日本校舍如此强悍,得益于他们在阪神大地震后的"校舍补强计划"。  相似文献   

2.
【导读】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在日本人看来“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自2001年以来的10年内,日本共发生里氏6.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此次9.0级大地震主震区宫城县,地震前全县中小学校舍抗震水平排在全国前4位。“这次不是房子被震塌.而是被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大海啸直接卷走……”震后,兵库县建筑师协会长垂山英司说起学校时语气黯然。日本校舍如此强悍。得益于他们在阪神大地震后的“校舍补强计划”。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东太平洋发生特大地震。由于日本抗震技术领先世界,其建筑和桥梁破坏所造成的生命损失较小。但是,地震诱发的海啸将日本东北部分地区彻底摧毁,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后续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发生的大地震,无不说明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活跃期.中国处于太平洋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属于发生大地震频繁的区域.在汶川地震后,中国建筑抗震形势严峻.玉树地震再次凸显加强我国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的倒塌是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断改进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传统的抗震减灾措施。随着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 ,它为建筑抗震减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准则 ,混合质量阻尼器 (HybridMassDamper ,HMD)被应用于建筑抗震减灾中 ,对于发生频度较高的低烈度地震 ,主要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 (TunedMassDamper ,TMD)控制结构的振动 ;而当发生烈度较高的地震或TMD不能满足控制目标要求时 ,启动作动器施加主动控制力 ,用主动控制力驱动TMD的附加质量块 ,提供给主结构更大的控制力 ,把TMD转化为主动质量阻尼器 (ActiveMassDemper ,AMD) ,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 ,HMD适用地震激励的范围广 ,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日本港口安全印象 当船进入日本港,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霓虹闪烁的标语牌,而是港口吊车上"安全第一"的告示."依法戴安全帽","依法着装","依法停车"等这样的标语口号在港口作业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安全第一"不但在高大的吊车上,在仓库门上,在货场上到处都有醒目的标志.中文在日文里占有半壁河山,"安全第一"这四个大字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这也是给我印象之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1978年~2008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平均每年只有两次超过3.0级的地震,而2014年仅半年时间,它已经发生了230次3.0级以上地震,超过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最易发生地震的州。近年被地震频繁"骚扰"的还有得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及俄亥俄州。地震学家怀疑这是用液压破裂法开采天然气造成的。该法在水力压裂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盐水、化学废水注入地下深处,这对地壳造成巨大压力,从而人为引起地震。但当地政府官员及能源公司负责人认为,人为造成这种"天灾"的想法很荒唐。  相似文献   

9.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国际在线4月21日)"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  相似文献   

10.
科技前沿     
《安全与健康》2005,(5):52-52
最大地震模拟器亮相日本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模拟装置在日本亮相。这个最新设 计的设备能模拟出震灾当时的真实情景,并帮助研究人员 找到"盖房子"的最佳方法。 这个模拟装置是一块比篮球场稍小的大水泥板,它能 模拟出不同震级的地震的效果。通过研究在这块水泥板上 的模型房屋的受损情况,研究人员就能逐步总结出地震时 房屋倒塌的原因,并找到令房屋承受地震的破坏性威力的 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很多国人震撼于日本人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最值得中国人称道的是日本人在灾难面前,出奇的"冷静"与良好的"秩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说回应说:"最近几年8.5级以上强震确实比较密集,显示了比较强烈的地球内部运动,但是不是说地震已经进入了一个强震频发期,或者说公众希望了解是否紧接着还会发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实事求是地说,到目前为止地球科学理论和观测尚未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造成事故往往不是操作者不会操作,而是操作者的心理原因在作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很多国人震撼于日本人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最值得中国人称道的是日本人在灾难面前,出奇的"冷静"与良好的"秩序":"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一下我们日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不该发生事故的时段和部位.如:交通事故没有发生在危险路段,而是发生在危险路段被渡过之后的平直路段上,施工安全事故不是发生在施工危险期、高峰期,而是发生在施工收尾期,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疲劳症"在作怪.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各种强度的地震约30万次,其中20次可以算作大地震,地球居民由此而丧生的平均每年有7~1.5万人。在我国,6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平均发生5次,给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为了更准确地预报较大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估计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研究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减轻地震的危害程度,甚至消除地  相似文献   

17.
"世界第一"和"价格第一" 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的电梯数在30万台以上,占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施工桥梁的地震损失,基于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震损伤和破坏的现实,以3座典型大跨悬臂施工连续梁桥为对象,在分析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能力需求比(CDR)法,研究大跨梁桥施工全过程的抗震性能和抗震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悬臂施工全过程中各构件各部位的能力需求比均大于2.5,悬臂施工全过程结构抗震安全;抗震易损的部位分别位于墩底、桩顶和1号-GPZ(KZ)3SX支座;最小能力需求比集中于8号梁段、9号梁段、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和桥面施工等阶段;抗震设计应在施工的维度上,重点关注地震风险相对较大的施工阶段,确保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灾害性地震本身就很可怕,更不用说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了。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次生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悠悠地往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还有一些房屋就都"打了水漂"。有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高于地震本身。所以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处于区域内的人就应该及时躲避,可以做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