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1年总的形势是铀、钍供应过剩。情况比较简单,但引起的原因却颇为复杂,是几年来所累积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后果要比预料的严重得多。在过去的两年里,铀的价格下跌到每磅23美元—实际美元值下跌了60%。美国约有60个(总共240个)铀矿山和16家铀工厂关闭,约三分  相似文献   

2.
1972年6月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很有意义的现象。他们在加蓬矿区天然铀矿石的一批样品中发现 U~(235)的含量偏离其正常值很大。到目前为止,地球各地区所有采集的铀同位素分析样品中 U~(235)的平均含量是0.72%,其偏离值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防止对土地的损害,1980年—1981年间,法国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与上一年度(1979年—1980年)相比,磷肥减少10.6%;钾肥减少5.4%;氮肥减少3.4%,并且主要是施用纯氮肥,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正> 一、铀系不平衡方法在环境科学上的应用近20—30年来,铀系不平衡方法发展很快。现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的进展体现在一年多前英国牛津大学发表的“铀系不平衡在环境学上的应用”一书中。这一本书系综合性报道,全书共分十九章,约600页,从该书可以看出,这方面的工作已做了  相似文献   

5.
以四钛酸钾晶须作为处理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铀,考察了四钛酸钾晶须投加量、溶液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四钛酸钾晶须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铀废水中铀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开展零价铁和四钛酸钾晶须联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二者在实验所设的8种投加量情况下均可将初始铀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降至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0.05 mg/L以下。在增加投加量的基础上,二者联合处理,可使铀浓度约为50 mg/L的实际铀矿山废水中铀含量降至0.1 mg/L左右,去除率达99.8%。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256树脂分离富集、铀(Ⅵ)—Br—PADAP一氟化钠—CPB四元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铀的条件。生成的四元络合物非常稳定,其最大吸收位于5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4·mol~(-1)·cm~(-1)。样品分析证明,该法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一人一天能分析40—50个样品,可测定土壤、底泥及废渣中1PPm以上含量的铀。  相似文献   

7.
磷灰岩由于铀含量高(5—600×10~(-4)%),因而与其他类型的沉积岩可明显地区分开(1963)。关于磷灰岩中铀聚集的控制因素问题在许多著作中都进行了讨论(等,1966;1970)。但是,磷灰岩中铀含量大  相似文献   

8.
先后采用盐酸羟胺和紫外光辐射,对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进行诱变,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诱变绳状青霉细胞表面官能团的变化,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铀溶液的pH、温度、初始铀浓度、吸附时间、菌体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吸附铀的影响.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和热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研究了诱变绳状青霉吸附铀的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吸附前后诱变绳状青霉细胞表面的形貌、化学组成和官能团结构的变化,进而探讨了吸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诱变绳状青霉在pH=6时吸附铀的效果最好,8h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200mg·g-1,对铀的吸附为细胞表面的缔合—OH、—CHO、不饱和键、—NH2、—PO43-等与铀的配位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9.
五种水生植物对水中铀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浮叶植物野生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漂浮植物浮萍(Lemna minor L)、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挺水植物空心莲子草(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在初始铀浓度分别为0.15、1.50和15.00 mg·L-1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它们对水中铀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1 d的水培试验期内,满江红对铀表现出了最强的抗性,0.15、1.50和15.00 mg·L-1的铀对满江红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只有4.56%、2.48%和6.79%,而满江红对水中铀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97%和92%.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每1 L水中种植7.5 g满江红,可以获得最大的铀去除率,将初始铀浓度为1.25、2.50、5.00和10.00 mg·L-1的水体降至国家排放标准(GB 23727—2009)规定值(0.05 mg·L-1)以下分别需要17、19、23和25 d.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使1981年核工业受到严重打击的铀价暴跌仍在继续,但也许到达了不会再跌的地步。1982年核领域各部门无不感到继续受社会反对、政治不稳定、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以及投资成本高的影响。黄饼的现货价格下跌到每磅17美元,接近历史上以实际美元计算的最低价格。疲软的市场已使73个矿山和许多工厂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 ,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 ,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 ,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 1km范围与下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铀、钍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均有危害,为保证人民的健康,有必要对环境样品中痕量铀、钍加以调查。在国内分光光度法应用很广,分光光度法测定铀、钍灵敏度为0.01—0.02μg/ml。 本文在TBP硅胶柱和N263硅胶柱分别测定铀、钍的方法基础上,探讨了铀、钍的联合测定条件,柱吸附的酸度,淋洗体积,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方法对环境样品的回收率,色层柱可连续使用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浅循环地下水均呈现为低TDS、低—中等铀含量的HCO_3-Ca型水;而地下水径流区的地下水则往往呈现出中等TDS、中等—高铀含量的HCO_3·SO_4-Na型或SO_4·Cl-Ca·Na型水,表现为岩石中的铀及其他物质成分已被充分氧化和溶滤进入地下水,即发生着"铀随水去"的氧化溶解过程;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的地下水呈现出高TDS、低—中等铀含量的SO_4·Cl-Ca·Na型或Cl·SO_4-Na·C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沿程降低,表明地下水径流已进入还原带,地下水中的铀已被还原吸附到铀储层的固体颗粒表面,即发生着"水去铀留"的还原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对低浓度铀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以活性和高温灭活酵母为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能力、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结果显示,活性酵母菌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p H分别为5.5和4.5,达到吸附动态平衡所需时间分别为240 min和30 min,活性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6℃,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下,活性与灭活酵母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均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活性与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过程中,都存在着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过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吸附铀后的活性酵母菌菌体表面出现凹陷,少量块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而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灭活酵母菌菌体表面积明显增大,大量的纳米颗粒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活性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过程中,羟基、醛羰基、N—H、C—N等为主要的吸附位点,而羟基、酮羰基、P=O、—HPO_4~(2-)等为灭活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交流电场(AC)与Fusarium sp.A-2(A-2)真菌耦合对博落回(P)的生物量、富集铀(U)性能、酶活性以及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生物可利用态铀、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铀(U)污染土壤中, 与AC+P+U、A-2+P+U和P+U相比, AC+A-2+P+U组博落回的鲜重、株高、总干重分别升高了10.67%~45.76%、26.87%~92.02%和61.99%~159.98%;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分别提高了41.24%~133%和15.35%~63.63%;根际土壤中草酸显著增加了13.03%~157.09%;与A-2+P+U和P+U组相比, AC+A-2+P+U组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铀分别提高了12.5%和28.57%.在AC+A-2+P+U组, 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镰刀型菌(Fusarium)真菌属和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等细菌菌属, 且镰刀型菌属(Fusarium)占比最高, 与AC+P+U、A-2+P+U、P+U和A-2+U组相比, Fusarium分别提高了16.67%、81.03%、299.23%和374.47%.AC和A-2耦合强化博落回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可能机理包括AC提高了铀在土壤中的流动性, 增加了植物根部与铀的接触, 促进了铀的富集; AC刺激了博落回的生理活性, 增大了博落回的生物量, 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 使博落回对铀的耐受性增强; AC刺激了A-2真菌和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的生长, 使其比例增大, 从而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与铀形成螯合物, 降低了铀对植物的胁迫作用, 提高了生物可利用态铀的占比, 促进了博落回对铀的富集.AC与A-2真菌耦合对P修复铀污染土壤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一向是以其葡萄酒、时装和大菜闻名于世,如今,法国的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利用也步入了欧洲之最的行列。法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它在初级产品出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法国拥有城市居民5800万人,其人均年收入1996年为2.05万美元,略低于德的的2.11万美元。法国政府为了把现有的失业率(12%)降下来,决定把每周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40小时缩减为35小时。以便同样原职业容纳更多的职工。法国的废旧物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20年,就曾经有人企图把世界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当作废钢卖掉。直至八十年代末,法国许多最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针对放射性污染水体富集水生植物的筛选及核素处理能力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铀胁迫对水芹和铜钱草的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吸收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5 mg/L铀处理下水芹和铜钱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52.54%、65.27%、67.89%和63.20%、79.82%、45.19%,与对照组相比水芹和铜钱草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下降了2.3%和1.3%,光和性能指数(PIABS)分别下降了24.3%和30.9%;(2)在铀处理下,2种植物的抗氧化酶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5 mg/L的铀处理下MDA含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18.63%和91.72%。(3)水芹和铜钱草对铀的富集浓度在55 mg/L处理下达到最大,根、茎和叶各部铀浓度分别达到3 637.2、322.9、373.4 mg/kg和2 908.8、262.7、136.5 mg/kg;水芹和铜钱草对铀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娟  陈迪云  张静  宋刚  罗定贵 《环境科学》2012,33(8):2889-2894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凹凸棒石的形貌和结构,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凹凸棒石吸附铀前后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凹凸棒石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H值对凹凸棒石吸附铀的影响显著,且在pH=5时吸附量最大.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在2 h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FTIR分析可得,凹凸棒石吸附铀后,在高频区3 700~3 0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由于铀与凹凸棒石的R—OH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了R—OUO2+或(R—O)2UO2等络合物;在中频区1 700~8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铀离子和镁离子产生离子交换作用.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酵母菌(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细菌)、小球藻(藻类)对水体中铀(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对铀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酵母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铀的最佳吸附率分别为97.19%、97.13%、98.03%;且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341.2、356.5、512.5mgU/g(DW).3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过程和机理有所不同,酵母菌和小球藻符合Langmuir模型,枯草芽孢杆菌更适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至12h,酵母菌表面逐渐出现铀和磷的片状结晶及含铀沉积物堆积,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与铀(50mgU/L)作用后细胞出现明显变形,菌体表面未出现铀的结晶物.  相似文献   

20.
实验模拟尾矿区土壤铀污染,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秋葵对铀(U)的抗逆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所设浓度土壤铀污染未明显抑制植物生长,土壤铀浓度500 mg/kg时,地上部干重较对照提高63.23%,表明实验浓度未达到影响黄秋葵生长的阈值;(2)土壤铀污染对黄秋葵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影响明显,250 mg/kg铀处理时分别为对照的178.9%和158.6%;500 mg/kg铀处理时,叶片的相对可变荧光(V_J)降低4.54%,250 mg/kg处理时ψo为对照的81.51%,φEo为对照的66.88%,PI_(abs)为对照的65.66%;(3)黄秋葵对铀的富集浓度在500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地上部、地下部铀浓度分别达到30.18 mg/kg和207.89 mg/kg;BCF和TF在中低浓度时较高,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0 mg/kg和50 mg/kg处理下。黄秋葵对铀具有较强抗性及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