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产中,无论是机械作业还是体力劳动,都不能离开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它可以是物体对物体影响产生的,也可以是人对物体或物体对人产生的。因此,力的因素与作业安全是有密切联系的。 在各行各业中,常可见到因不能正确掌握力的作用而失控,甚至发生重大的人身事故。如在建筑工程中,发生过因建筑物的承受力小于载荷力而坍塌的事故。1987年 1月16日,江西水东小学厕所坍塌,28名小学生溺死就是一例。在设备制造业中,发生过因重心偏移而伤人的事故。1980年5月13日,北京轻工印刷厂新装一台对开式照相机倾倒,砸死1人…  相似文献   

2.
<正>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必经步骤,但是由于光照、姿态、遮挡等因素的存在,人脸检测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物体检测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Faster-rcnn~([1])yolo~([2])、ssd~([3])为代表的多任务物体检测网络在PascalVoc和Coco的物体检测挑战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多任务物体检测网络同时输出了物体的类别和物体的回归框。Faster-rcnn也可以用于人脸检测~([4]),但是算法复杂度较高,运行效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建材系统不久前开始抓机械设备“五有”,即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坑必有栏,有口必有盖,有孔必有篦,也就是要在机器轮转、啃合等危险部分加装防护装置。这本来不是什么新工作,是最起码的安全设施。不料有人对此却提出了种种异议,说什么“这里没人来,不必防护”;“这台设备每月只开几天,不用防护”;“这设备出厂就没防护装置,不需再加”;“这里加罩会妨碍生产,不能加”;如此等等。 劳动保护部门提出机械设备安装防护装置,但有人反对。那么,究竟谁说得对,以什么为是非标准呢?我们认为标准是国务院颁发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五有”…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9轴IMU的智能安全帽姿态估计算法,实现智能安全帽实时姿态估计。通过对IMU采集到的物体加速度和物体所在地磁感应强度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物体静态四元数数据;然后根据物体角速度数据和四元数的微分关系对动态四元数进行估计,实现物体的姿态估计。同时,文中提出修正转轴补偿的方法,解决由于物体俯仰角为±π/2时分解四元数计算横滚角时出现的奇异值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文中算法可以实现智能安全帽的姿态估计,在估算精度和实现性上均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5.
错觉的危害 有一位单独驾车的实习吊车司机,在海滩上进行地震车整体翻转作业,既不下车检查起吊绳套拴挂情况,也不观察吊装物与周围物体的距离。由于工作位置所限.他看个到挂绳套的人,于是在他只看见挂绳套人的手向上伸的一瞬间,就扳操纵杆起吊。哪知重物刚离开地面,即倾斜扭转,将挂绳套的人挤压在设备夹缝中,造成重伤。事故后才发现,原来绳套拴位不准,有一根绳中间一段别在一根链轨销子上,起吊中使吊装物重心偏移;原地翻转变为平面扭转。由于周围空间狭窄,挂绳套的人在无处躲闪的情况下受伤。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除了现场指挥和挂绳套人的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的蓬勃发展,X线探伤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已成为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为了保护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2004年.我们对全市工业X线探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X线探伤监督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的物体在惯性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这类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检修作业或建筑施工等作业场所,属于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事故类别首项。本文通过分析1起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针对操作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正>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在物体间发生的电子转移。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在与大地绝缘情况下,电荷无法泄漏而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  相似文献   

9.
一、高处作业五“必有”1 .有边必有栏在脚手架、平台等的边缘设置防护栏杆。2.有洞必有盖作业场所的孔、洞、沟等铺设盖、板。3.无栏无盖必有网如不设置栏杆或盖板 ,应安装安全网。4.有电必有防护措施与高低压线路、设施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否则须停电或采取防护措施。5.电梯必有门联锁电梯、载货机升降过程中 ,门应锁紧打不开。二、高处作业六“不准”1.安全带未挂牢不准作业2.不准乱抛物件3.不准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等4.不准嬉戏、睡觉、打闹、攀爬5.不准骑坐栏杆、扶手6.不准背向竖梯上下三、“十不登高”1.患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奥运期间公共安全,北京警方将启动巡逻防控三道治安防线工程,在进京治安检查站、环城带、城八区分别设卡,逢车必查,严堵可疑人物、危险物品流入京城,确保奥运期间京城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奥运期间公共安全,北京警方将启动巡逻防控三道治安防线工程,在进京治安检查站、环城带、城八区分别设卡,逢车必查,严堵可疑人物、危险物品流入京城,确保奥运期间京城安全。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同理,班组和谐,百事顺达,是安全生产的根基。时下,不少企业班组都建立了"四必访"制度,即班组工友生病住院必访;工友婚丧大事必访;工友家庭遭遇灾害及突发事故必访;工友家庭不睦情绪低落必访。工作中,班组职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支持,这都是班组和谐的最佳表现,不仅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和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在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的有力指导下,高度重视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工作,牢固树立"群众举报无小事"的意识,逐步建立举报投诉受理查处机制,按照"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究其必严"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力做好举报投诉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鉴于CFD在火灾模拟方面能够准确反映出火灾过程中烟气、温度、CO浓度等的分布特性,采用CFD对不同海拔条件下的隧道火灾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火源功率相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上层烟气纵向蔓延速度以及下层新鲜空气向火源补充速度均增大。CO浓度以隧道中线为轴两侧对称分布,隧道中线上浓度最低;1.5m高度处,CO首先出现在隧道出口位置,随后向回蔓延;同一断面上层CO浓度大于下层CO浓度,海拔的升高导致CO生成量增多,高浓度区域范围变大。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火源附近拱顶烟气温度增大;不同海拔条件下,拱顶烟气温度沿途均呈幂指数衰减,海拔越高,温降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5.
某化工厂一工人上厕所,在蹲下的一瞬间,“轰”的一声着火燃烧,屁股被烧伤。事故发生后经查实,起火原因是厂里漏泄的苯液流进厕所的粪坑里,使厕所周围存在着苯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而该工人上身穿的是的确良衬衫,下身穿的是晴纶线裤,在脱晴纶裤时,产生了静电并引燃苯蒸气。静电是某些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破坏了物体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发生电荷的转移而产生的。静电极易引起爆炸、火灾和静电电击。因此,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谨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安监局通过推进审批权限重心下移、联合审批制度,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浙江省安监系统按照国家和浙江省有关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审批制度改革,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梳理职权主动推进安全生产审批制度改革应自觉落实"应减必减、能放尽放"的要求,聚焦"四减少(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  相似文献   

17.
防电击衣服     
穿上美国生产的避电工作服,可以安全地触摸有3万伏静电的带电物体.这种避电服能使周围空间离子化,穿上它触摸带电的物体前,在周围已经架起了“电离桥”,带电物体上的电荷不断地沿着“电离桥”转移.这样当人触摸带电物时,电荷就很小了.  相似文献   

18.
在压力加工行业,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性质很严重,原因有三:1.压力加工机械如机械压力机、液压机、锻锤、剪冲床等,都是靠巨大的能量来工作的。2.造成伤害的起因物或致害物大多是由模具、工装、工具引起的,靠设备本身的防护难以奏效,一般要从工艺上采取措施。3.伤害方式无规律性,起因物、致害物的飞出弹出很难确定方位。由此可见,压力加工行业的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有其本身的特点,防范措施的采取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很难奏效。产生机械伤害的原因在压力加工过程中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相似文献   

19.
避雷救生法     
<正>户外科学避雷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雷电大作时,人们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1.在室外突遇强雷雨时,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大旱之后必有洪涝灾害。果不其然,在经历了从去年9月起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五省市出现的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后,5月以来,南方的暴雨洪涝和风雹等灾害,已造成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