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聚合物驱在油田三次采油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聚合物驱采油废水中含有越来越多的聚丙烯酰胺(PAM),由于PAM本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现有的油田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给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实验室配制废水中PAM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次在试验系统中引入了硫酸盐还原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对PAM有着某种特殊的降解作用,水解工艺可以获得35%~45%的去除效率,为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去除PAM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各大油田纷纷进入开发后期,胜利油田作为我国主力油田已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三次采油已成为胜利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在胜利、河口、孤岛、孤东等采油厂都已使用以聚合物驱油为主导的三次采油工艺,而在此采油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化工助剂(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等),容易产生粉尘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病.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对胜利采油厂坨28注聚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并研究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含聚合物采油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生物毒性大、生化降解困难,采用二级气浮+活性污泥工艺对高含聚采油废水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外排水中COD 80 mg/L,降解效率96.9%;石油类2 mg/L,降解效率98.6%,外排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 ,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 :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 ,处理达标率很低 ,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 ,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 ,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庆油田特殊的地质构造,将氰化物浓度0.05mg/L的含氰废水注入油田边水构造。通过储层砂体吸附和渗透率损害实验,证明储层对氰化物有吸附作用,不同平衡浓度下砂体的静态吸附量为4.88μg/g,动态吸附量为2.837μg/g,氰化物不堵塞地层,根据注入井与注入井、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不同,共布设8种注入方案。设计注入井的注入量为210m/d,采油井的产液量为105m/d,以采油井采出氰化物浓度0.05mg/L为限定值,基于动态吸附实验结果和边水对氰化物的稀释作用,应用聚合物驱油模型计算最佳的注入方案,该方案为注入井之间的间距1.0km,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的间距为2.5km,注入年限为54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实施含氰废水的深井注入是可行的。既达到处理含氰废水的目的,又利用含氰废水驱替原油,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油田污水对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程度,使电渗析技术更好地用于油田污水处理,从而实现含聚合物采油污水的良性循环,针对含聚采油污水对离子交换膜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考察.实验考察了相同工况下,淡室溶液电导率下降到0.9mS·cm-1所经历的时间、平均电流和膜面电阻等参数的变化,确定了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状况,分别考察了含聚合物采油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聚合物和原油对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固体悬浮物集聚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表面甚至内部从而造成膜污染,但相对于阴膜,悬浮物对阳膜性能的影响更严重;聚合物可聚集在阴膜表面,对于阴膜的透过性有一定的影响;原油在阴膜表面甚至内部形成致密的油膜,对其造成严重污染,但对阳膜的影响较小.利用酸碱液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作为清洗剂,并添加少量的助洗剂(如三聚磷酸钠),阴膜过滤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大量含聚采油污水富余,为实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在该区开展了采出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及配聚试验研究,将生化、超滤、反渗透等多项处理工艺技术综合配套及优化,处理后的产水达到了配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处理产水配制聚合物母液黏度较自来水配制母液黏度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强化混凝加Fenton试剂氧化技术组合工艺研究其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分别考察了混凝反应pH及混凝药剂投加浓度和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中H2O2以及Fe2+的投加浓度对含聚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废水的COD达到48 mg/L,SS达到9 mg/L,色度达到16倍,能够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强化混凝加Fenton试剂氧化技术组合工艺对含聚采油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降低污水中COD含量,其主要原因为聚合物驱动采油技术中广泛使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提供较大COD.因此如何实现HPAM的快速降解并且对其降解机制的研究对现有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有重大意义.研究主要通过从油田含聚合物污水中分离Desulfovibrio sp.JQ2菌株进行室内降解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气质联机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聚合物的可生化性为0.149,生物降解的产物主要包括:正十六酰胺(C16H33N)、 3-甲基-4-康醇(C8H18O)、2-甲基丁二酸异丁酯(C13H24O4).降解产物中大部分低分子量化合物除含双键、环氧和羰基的聚丙烯酰胺碎片外.降解后的产物多为短链的C-C键,其中以CH3-CH3-CH3-CH3和CH3-CH2-CH2-CH2-CH3为主.  相似文献   

11.
高悦  贾玉岩  高宝玉  曹百川  张永强  卢磊 《环境科学》2010,31(10):2349-2353
在碱性条件下,端氨基聚醚Jeffamine-T403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T403).考察了DTC(T403)对模拟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絮凝除油性能,研究了DTC(T403)、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Fe2+和Fe3+的投加量以及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DTC(T403)与Fe2+络合形成的网状螯合物通过网捕作用取得良好的絮凝除油效果;HPAM的存在影响絮凝除油效果;在同时投加Fe2+和DTC(T403)且二者的投加量分别为10mg/L和25mg/L的条件下,HPAM含量在0~900mg/L范围和含油量约300mg/L的模拟水样经絮凝处理后其含油量均可降到10mg/L以下.DTC(T403)的絮凝除油效果受pH値的影响,在pH7.5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除油效果.DTC(T403)适用于含Fe2+的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化学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逐渐应用于国内各大油田,导致产生了大量含有驱油剂的化学驱采出水,它具有成分复杂、乳化严重、处理困难的特点。概述了化学驱油田采出水的来源、特征和处理要求,归纳了破乳剂、氧化剂、吸附剂等新药剂开发、不同结构或类型的药剂复配及过程条件优化、药剂筛选评价新方法,综述了斜管除油器、超声波破乳除油设备等新型油水分离设备以及表面改性膜、添加无机粒子的聚合物膜、无机陶瓷膜等精细过滤设备和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开发新进展,总结了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方法以及组合工艺等新型处理工艺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化学驱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油废水含有大量聚合物,成分复杂,粘度大,且乳化严重极难处理,目前已有部分相关的研究报道.文中关注了近十年各种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传统工艺和膜处理技术在采油废水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膜处理存在污染问题,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处理技术与膜处理技术的有效组合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大量聚合物的存在影响了污水的性质,它对超滤膜的污染机理与一般采油污水不同。研究了超滤过滤模拟含聚合物污水过程中,聚合物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对过滤实际原水污染膜纤维进行化学清洗以及污染膜表面和断面扫描电镜分析,优选化学清洗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优选的化学清洗方案对工程应用中的膜组件进行清洗。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升高,膜通量衰减逐渐加剧;NaOH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组合对聚合物污染清洗效果最佳,可恢复初始通量的75%;分析清洗后膜表面的扫描电镜图表明,原水中物质会在膜面累积形成稳定凝胶层并对膜造成不可逆污染。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HPAM)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也为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采用UV254 nm处理,将其应用于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快速降粘.研究结果表明:UV254 nm应用于聚丙烯酰胺配水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粘度由57.2 mPa·S迅速降低为2.12 mPa·S;实际含聚污水的粘度在30 min处理过程中由2.902 mPa·S降低为1.096 mPa·S.UV254 nm处理同样可以控制实际含聚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含油量,使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由42.73 mg/L和38.96 mg/L分别降为20.91 mg/L和23.54 mg/L.UV254 nm在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上对粘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实现了较好的控制,且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减小构筑物体积,因此可以作为传统沉降工艺的替代工艺应用于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开采油田石油时,常常会伴随产生一定量的含聚废水,这些有机物中有许多是苯系的多环芳烃,有些物质还会致癌。如果这些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便排放,将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农田,威胁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必须妥善的处理后排放。目前油田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已被各大油田放在首要位置,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胜利油田的有机废水,测定其电解工艺参数,对有关实验以及工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污水絮凝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聚合物驱(简称聚驱)采出污水,通过对油滴粒度分布、絮凝指数、油水分离特性和Zeta电位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聚合物、温度、药剂以及搅拌强度对絮凝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聚驱采出污水油水分离效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静电排斥并不是聚驱采出污水异常稳定的主要原因. 聚驱采出污水的油水分离特性与水驱采出污水相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因为聚合物阻碍了小油滴的碰撞絮凝. 投加250mg/L由改性聚醚类破乳剂和弱阳离子絮凝剂复合而成的CHP-03药剂,可以有效克服聚合物的阻碍作用,获得92%的含油去除率. 该药剂在絮凝过程中并不依靠电中和机理来实现油滴的脱稳. 在现场条件下,温度的提高不能明显地促进油滴絮凝的有效性. 适当的高速搅拌可以加快絮体生长. 油滴之间的聚结破乳滞后于絮凝,絮凝的后期应避免剧烈搅拌,防止尚未聚结破乳的油滴重新分散.  相似文献   

18.
含聚采出水具有水质复杂、黏度大、乳化程度高、含油量高等特点,导致油水分离困难,对油田生产作业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分析了含聚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对国内外含聚采出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如膜分离法、气浮法、高级氧化法、微生物法等,阐述了这些处理技术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了含聚采出水处理工艺及橇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开发问题,对今后的含聚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发的有机聚电解质凝絮剂,可用来处理含固体粒子的废水,如含煤粒的废水,其特点是可加速固体粒子的沉积,而且沉积完全,最后得到高质量的排放水。试验表明,如果使用由聚(氯化二甲基-二芳基铵)阳离子凝絮剂和非离子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等量分组成的聚电解质凝絮剂溶液,当溶液浓度为0.1%、速率为0.25~4ml/L 废水时,可获得上述满  相似文献   

20.
采用UASB+SBR法处理某海洋油田产生的采油废水。针对该废水难降解和高盐度的特性,探讨总盐度、Cl-浓度、处理负荷、曝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