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如何防止炮烟中毒?答:炸药爆炸后所产生的烟尘,含有爆炸气体产物和岩、煤微尘,在炮烟浓度较大或长时间在含有炮烟的空气中工作,往往会发生炮烟中毒事故。预防炮烟中毒,主要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1)所用炸药的质量应符合规程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不得使用变质炸药,使有害气体产生量最少。(2)提高堵塞质量,保证足够的起爆  相似文献   

2.
在采矿 过程中.常 见的有毒气 体有一氧化 碳、二氧化 氮、硫化氢 二氧化硫、二 氨气、含氧 碳氢化合物 等,另外还 有氢气、沼 气等有害气 体。 它们主 要来源于爆 破、矿物自 燃、火灾和 柴油设备排放的尾气等几个方面。 一、爆破是产生有毒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进行爆破时,常用的炸药是二号岩石炸药和铵油炸药。前者由硝酸铵、三硝基甲苯、木粉组成,后者由硝酸铵 轻柴油、木粉组成,二者都含有可燃元素碳和氢、助燃元素氧及载氧元素氮。炸药爆炸时,可燃元素和助燃元素发生极其迅猛的氧化燃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据测算,1公斤炸…  相似文献   

3.
炮烟中毒事故属于矿山事故类型之一。炮烟中的有毒气体是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毒的根源。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炸药的爆炸反应偏离零氧平衡、炸药组分混合不均匀导致爆炸反应不完全、炸药爆炸时周围岩石成分及环境因素是有毒气体生成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利用轨迹交叉事故理论模型探究了炮烟中毒事故发展过程,揭示事故发生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空间的交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途径。针对防治炮烟中毒,提出了预防炮烟中有毒气体超标和炮烟中毒的实用技术,对矿山炮烟中毒预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为在炮烟中含有CO、NO、NO_2等有害气体,所以爆破后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充分的通风,并确认巷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达到允许浓度以下时,才能开始作业。排出炮烟所必需的通风量应根据炮烟生成量、有毒气体浓度、允许浓度以及避炮时间而定。一、炮烟 (一)炮烟中有毒气体量爆破后所生成的有毒气体量,因炸药的种类、装药量、起爆方法、岩石性质及其周围条件的不同而异。见表1。表2是各种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矿山逐步改用吊罐法掘进天井,炮烟中毒事故不断减少。但1979年,天井炮烟中毒事故又有所回升,同时,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抢救措施不当而扩大伤亡。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天井中炮烟中毒的预防炮烟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是炸药爆炸时负氧平衡的产物,比空气轻,对人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其对人体血色素的亲和力比二氧化碳大250~300倍,阻碍氧与血色素的正常结合,使人体缺  相似文献   

6.
董鹤歧 《安全》1995,16(3):15-17
1 静电可引爆瓦斯、煤尘 煤炭是重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爆炸的起因虽有多种因素,但静电的火花放电却不容忽视,它往往是祸源之首。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在煤的形成过程中,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也随之而生。甲烷(CH_4,亦称沼气)、一氧化碳(CO)等可燃性气体积聚在煤层和岩层的缝隙  相似文献   

7.
在岩土钻孔爆破中,炮孔堵塞的好坏、堵塞长度、堵塞物料的选择,对于提高炸药潜能的利用和爆破效果关系极大。炸药在介质中爆炸后,介质变形、破坏是应力波和爆轰气体联合作用的结果。炸药爆炸对介质的破坏能力,取决于炸药能量和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钻孔爆破中,如炮孔堵塞不严或不堵塞时,炸药爆炸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将随爆轰气体的溢出造成能量的浪费。炸药的猛度越低,堵塞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越大,提高堵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02,(11):50-51
①按燃烧性,危险物品分为几类?按燃烧性,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称为危险物品,可分为以下7类:1.爆炸物品。凡是受到高热、摩擦、冲击等外力作用或受其他因素激发,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巨大声响而爆炸的物质,就是爆炸物品。如:雷管、炸药、鞭炮药等。2.易燃和可燃液体。这类物质极易挥发和燃烧。如汽油、煤油、溶剂油等。3.易燃和助燃气体。这类物质受热、受冲击或遇火花能燃烧或发生爆炸,或有助燃能力,能扩大火灾。如氢、氯、煤气、乙炔等。4.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由于本身受空气氧…  相似文献   

9.
氢氧混合气体爆炸临界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性事故,危害极大.通过爆轰管实验装置,采用疏密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测量氢氧混合气体的爆轰特性,并依据压力和波速在燃烧转爆轰瞬间发生突跃,判断混合气体爆炸的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压力随氢气初始浓度呈∩形变化,50%氢气体积分数为爆炸最佳浓度值;在常温常压下,氢氧混合物爆炸的临界氢气体积分数是15%和90%;化学计量比的氢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的临界初始压力为0.01 MPa;氮-氢-氧三元混合气体爆炸的临界氮气体积分数为60%.  相似文献   

10.
谭西顺 《安全》1994,(4):13-1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许多有机物广泛用于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产生大量的有机粉尘,这些粉尘严重危害着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此,本文就烟草行业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予以介绍。 1、烟草粉尘的主要成份 烟叶的化学成份较复杂,但主要成份为三大类:一类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类是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造成38人死亡的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 22”特大事故于9月15日结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用照明白炽灯泡集中取暖,造成灯泡炸裂引起着火,引燃井下大量使用的编织袋及聚乙烯风管、水管,引起其他巷道存放的炸药和井下炸药库燃烧,导致炸药爆炸。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风流逆转,燃烧、爆炸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井下大量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同时,在井下着火长达1小时的情况下,矿主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无自救工具。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12.
煤矿中各种有害气体,通常都在通风不良的旧巷、采空区和火区附近以及在炮烟、沼气和煤尘爆炸时的风流中。为保证井下空气的清洁程度,防止矿井空气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0月10日,南京市东郊社办五金厂发生了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厂房炸塌,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南京市劳动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氧气瓶中充装的气体进行了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氧中含氢为14.92%,混合气体中可燃气的百分比已超过了爆炸下限(氧气中氢含量4.65—93.7%即形成爆鸣性气体)。当焊工在关闭焊枪时,氢氧混合气体流速降低,火焰迅速顺着皮管进入气瓶引起激烈燃烧,使气瓶内压力突然升高,导致气瓶爆炸。 鉴于这次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气体制造厂的气体不纯。事后,南京市劳动局和公安局组织了气瓶安全检查小组对全市气体制造厂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4.
92.为什么导爆索燃烧比工业炸药燃烧易转为爆炸?答:工业炸药由燃烧转为爆炸的条件,一般认为是炸药中有雷管或燃烧区有可能形成高温高压状态。没有雷管一般是不易发生爆炸的。我国曾多次发生井下临时炸药库或地下药室(3吨炸药以上)中的工业炸药燃烧事故,均未发生爆炸。然而,在有导爆索的情况下,由于导爆索的药芯是高威力的黑索金(或太安),它的热感度、机械感度、  相似文献   

15.
核事故条件下钚气溶胶源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核事故条件下钚气溶胶源项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主要包括钚材料的氧化反应机制、气溶胶的颗粒尺寸分布以及核事故发生后钚气溶胶从事故源处释放的比率和可吸入率.进一步对比了炸药化学爆炸、静态燃烧及动态燃烧3类核事故场景中钚气溶胶的源项数据并得出结论.静态燃烧和液滴未爆炸的动态燃烧场景中钚气溶胶的生成机制类似,前者相对较低的气溶胶释放率源于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损耗及固志材料对空气流动的阻碍;动态场景中液滴爆炸井泄露出大量钚蒸汽将产生更高的气溶胶率及可吸入率;炸药爆炸条件下钚材料的氧化反应是最剧烈的,将产生最高的源项数据.  相似文献   

16.
炸药消烟剂     
我国工业形势大好,采矿、隧道开掘等建设也在一日千里地发展。在这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炸药进行爆破,如果通风等措施跟不上,就可能产生炮烟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对职工身体健康影响极大,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据了解在炸药包中加入化学物质可以使炮烟产生量减少,这种方法比喷雾式吸收措施简单易行,容易推广。现介绍以下几种消烟剂: 销烟剂及其作用原理 赤铁矿粉(三氧化二铁粉) 食盐 二氧化锰 2%二氧化锰加3%赤铁矿粉 软锰矿 2 %氧化铜加 3%氧化锰 氧化铜 消石灰 水球 霍加拉特 以上几种均可做消烟剂,其作用原理如二氧化二…  相似文献   

17.
炸药破矿一般都产生大量粉尘和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其中部分形成烟尘云雾,从露天矿排出,扩散污染邻近地区。另一部分则滞留在爆落的矿石堆里,在一定时间内仍会对工作场所的人员造成危害。为减少露天矿爆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必须改进爆破工艺,其中包括应用合理的炮孔装药结构。以实心圆柱体装药结构进行爆破时,我们发现药包中心部分的炸药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变化。炸药爆炸分解反应不彻底,会造成有毒气体排出量增高。如果采用实心结构装药爆破,将形成范围很大的岩石压碎区,即  相似文献   

18.
国内炼钢厂在用氧过程中发生氧气管道燃烧爆炸事故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油脂或细微分散的可燃物质接触;高速气流与金属微粒碰撞产生静电火花放电;与可燃气体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并遇明火(火焰、电火花、灼热物体等);氧气管道的材质,结构或制作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环境温度过高、压力剧增或管道猛烈撞击,超过管道强度极限。根据氧气的特性及发生燃烧事故的机理,为了保证用氧的安全,必须从工艺、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上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据此,我厂在1986至1988年进行平炉用氧炼钢工程的施工、投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我矿1965~1991年间,井下爆破事故造成的工伤人数共63人,其中炮烟中毒造成的工伤人数48人,占爆破事故总工伤人数的76.2%。炮烟中毒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通风网络混乱或未按规定时间放炮,致使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未开风机或风机损坏无法运转;抢救炮烟中毒者时抢救者自我防范措施不当。因炮烟中毒致伤的48人中,由于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造成伤害的37人,占炮烟中毒总人数的77.1%;未开风机造成伤害的8人,占16.7%;在抢救人员时自我防范不当造成的3人,占6.2%。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规定放炮时间集中放炮。我们从80年代开始规定放炮时间(每班的班中、班末各一次,每次一小时),要求爆破作业人员严格按规定时间放炮,其他作业人员必须  相似文献   

20.
吕俊霞 《安全》2012,33(10):53-55
正1火灾及爆炸的基本概念超出有效控制范围而形成灾害的燃烧称为火灾。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是最普遍的现象,因而绝大多数火灾都是发生在空气之中的。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使周围空气发生猛烈振荡而发出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的特征是物质的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