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消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论述纵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河下游的天然绿色走廊地区几千年来的兴衰过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因人类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巨变。剖析人类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和破坏,对该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阐明该干旱地区在今后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4.
5.
整治塔里木河上、中游用水结构,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外大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极端的自然灾害事件,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2008年中国冻雨和汶川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对当地旅游的影响和恢复研究,从而得出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基本概念、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及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程序与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恢复生态学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和工程技术,人为地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和过程,调整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原有的乃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湿地现状、服务功能和外环境影响3方面构建了城镇区域内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汉鸭子河湿地这一城镇区域内河滩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该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总体而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基本功能依然具备,但栖息地功能有一定的退化,在整体上属于亚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退化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对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鸭子河湿地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构建旅游信心恢复指数和旅游出行恢复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旅游恢复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旅游整体上呈现出“短暂低谷—逐步恢复—波动发展”的复苏过程。(2)旅游信心恢复水平优于旅游出行恢复水平,旅游恢复的不均衡性显著;旅游出行恢复指数的空间集聚现象强于游信心恢复指数。(3)旅游信心恢复指数和旅游出行恢复指数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旅游出行恢复指数还与确诊病例清零天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导致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失衡,影响了南疆,甚至整个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综述,探讨了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它的保护和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塔里木河下游工程输水后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地下水埋深、水质、植被生长状况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工程使得原本较低的地下水位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抬升,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在输水中期(2003-2005年),植被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提高,地下水水质有所好转;但2007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随着输水的间断,下游地下水位开始回落,草本植物物种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生态输水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挽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包括土壤物理、养分、化学性质的质地、全氮、pH 等10个土壤因子作为评价项目,并根据众多专家提供的指标强度分级和因素的权重分配标准,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流域林业土壤资源分别进行分类和分区综合评价。按5级制以土壤亚类为单元的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2.86万 km~2的土壤区域内,不同等级土壤面积分布比例约为Ⅱ:Ⅰ:Ⅲ:Ⅳ V=4:3:2:1。在土壤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壤区(二级区)为评价单元进行土壤质量的分区评价,区域评价结果既以等级又以较精细的得分表示。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