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岗岩在我国分布广泛,完整新鲜的花岗岩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性,但受到侵蚀、剥蚀、风化等作用的花岗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急剧降低,又会成为工程建设中较难处理的岩石之一。公路建设过程中,风化花岗岩边坡较为普遍。由于这类边坡的特殊岩体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失稳,对公路施工和运营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研究这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失稳模式,对边坡的开挖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某高速公路一风化花岗岩边坡的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在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制及失稳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了评价,进而对边坡开挖和防护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可为同类风化花岗岩边坡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卸荷带的判别与计算,直接关系到岩体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及致灾安全性.针对均质岩体边坡,采用弹性理论楔形体力学模型,提出了开挖岩体边坡力学模型,建立了开挖岩体边坡应力的计算方法;从开挖高度、开挖坡度、台阶宽度、岩体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岩体容重等方面,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开挖岩体边坡卸荷带宽度的变化规律,据此采用量纲分析法,建...  相似文献   

3.
以澜沧江某水电站坝址区碎裂松动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质边坡现场调查,并运用 ANSYS 有限元软件模拟河谷演化和冻融循环过程,综合分析碎裂松动岩体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碎裂松动岩体的形成与区域赋存的地应力场、地层岩性、河谷演化及高原冻融风化有关。数值模拟揭示了河谷演化过程中边坡岩体持续经历主应力降低、剪应力增大的状态,应力释放而驱动边坡岩体结构面破裂,形成大量的卸荷拉张裂隙,初现“松动”特征;在大温差冻融循环作用下,原本存在裂隙面的岩体不断扩展延伸直至发生疲劳性损伤裂化。由此,总结了碎裂松动岩体的成因机制,该成果对高寒山区深切河谷碎裂松动岩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土渐进式地质灾害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颗粒离散元法导出颗粒连接损伤模型,建立岩石细观离散模型,进行不同颗粒参数条件下的岩石单轴受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细观颗粒间相互黏结力是影响颗粒黏结破坏的主要因素;颗粒间摩擦系数是影响宏观强度的敏感参数,单轴受压试验形成接近45°剪切带,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建立岩体开挖细观离散模型,模拟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开挖过程,对比分析了开挖未支护和支护情况下检测点的沉降差异。研究发现,未支护支撑下,深层开挖时,检测点的位移沉降较浅层开挖时明显;支护可以有效降低围岩变形,防止拉应力产生。本文从细观上揭示岩体开挖条件下渐进式破坏过程形成机制,为更深入研究岩土力学特性和滑动断裂的形成与发展等渐进破坏过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Z1)
以巧家县白鹤滩镇白泥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勘探及滑坡变形监测等勘测手段,确定滑坡体形态和性质,确定滑带土岩体力学特征,分析碎裂岩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在天然状态、暴雨及地震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构造碎裂岩质滑坡具有利滑动的地层及岩体结构及复杂的构造环境,在采石场边坡开挖、暴雨及地震等诱因作用下,滑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型桩加固滑坡时抗弯强度不足的缺陷,在类叉形微型桩组合结构的基础上引入预应力锚索,提出了一种微型桩-锚组合抗滑新结构。为验证其加固效果,基于斜坡应力状态变化理论,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了某边坡处于临滑状态时有无微型桩-锚结构加固的变形位移及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滑动状态下,坡体下部位移、应力水平大于上部,判断为牵引式滑坡;2新结构在布设位置产生较大局部应力集中,形成了一个结构-土空间骨架结构,在复合体系作用下滑坡体位移及中下部应力集中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坡脚附近,主应力差、剪应变增量明显减小;3预应力锚索可以有效改善结构的整体受荷能力并减小桩身弯矩峰值;4该新结构轻型、环保、抗弯承载力高,可较好地满足边坡病害快速治理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失稳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分布着大量软岩,其岩性具有强膨胀性,致使这一地区公路边坡出现了多处滑坡现象。为了合理地处理这一工程地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该种软岩的膨胀特性。选取滑坡体软岩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其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和有荷膨胀率,并具体测定了其膨胀力,探讨了其膨胀率和膨胀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研究区软岩的膨胀特性,为公路建设中软岩边坡加固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会导致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围岩开挖引起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计算,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评价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影响,并讨论长管棚超前预支护对减小围岩开挖引起的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浅埋地下通道,围岩软弱,暗挖施工会引起显著的地层损失和路表沉降,这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内形成较大的附加弯拉应力;采用长管棚超前预支护可控制地层损失和路表沉降,并可减小由此引起的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  相似文献   

9.
岩质边坡的开挖卸荷过程直接决定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边坡变形特征分析及有效数值模拟方法的选取至关重要。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红砂岩试件的室内常规三轴与三轴卸荷试验,分析其变形特征、卸荷量与变形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有限单元法构建考虑卸荷作用的算例模型,探究考虑边坡开挖卸荷作用所引起的应力释放后的岩体劣化分区问题,以及边坡动态开挖卸荷下的变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卸荷量达70% 和临近破坏时,其变形模量分别降低了10% 和50% 左右;②岩样卸荷力学状态下粘聚力有所降低,内摩擦角有所增高;③依据边坡初始应力场与开挖后应力场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强、弱卸荷影响区,算例模型表明考虑卸荷作用后水平位移净增量计算结果为不考虑卸荷作用计算结果的4 倍左右,且其分步开挖支护效果显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可对边坡岩体开挖卸荷数值计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降雨与人工开挖是引起边坡塌方的外部因素。以某矿区岩质高边坡塌方为例,对岩质边坡滑塌机理进行研究并设计防护方案。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岩层结构面倾角小于设计开挖的坡面角,致使节理面切割形成的岩体呈临空状态。在雨水及岩体卸荷回弹作用下,沿岩层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张拉作用,并沿岩层垂向节理和其它随机裂隙面逐渐开裂,向上贯通直至形成滑动崩塌楔体边界导致顺倾滑塌。防护设计采用分区治理的思路。对潜在滑塌区加强防护,其他区域减少防护,在保证边坡安全的前提下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工程、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近年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也给"国土规划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严峻的挑战。我国拥有广大面积的洪泛区[2],洪灾是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又是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雨水是淡水,应变灾害为资源。调整区域土地的使用性质和格局,国土规划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国土规划建设刻不容缓。把国土规划建设结合其它城市灾害提出具体的措施,整体提高我国城市防灾规划水平,以达到节约投入,节省时间,根治水患、长期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因素与工程作用对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崔鹏  林勇明 《灾害学》2007,22(3):11-16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减灾已成为保障道路工程和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道路减灾,系统地分析了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基本因素——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人为因素;探讨了道路施工阶段和道路建成以后道路工程对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影响,得出通过开挖、堆填、排水等道路工程建设活动,改变了沿线地质、地形、水文、植被等条件,可能导致泥石流、滑坡形成,产生人为灾害。因此,道路工程施工中应注意处理好开挖、堆填、排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山区道路灾害的形成及山区道路灾害的系统构成,提出了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原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山区道路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建成的大部分高等级道路都采用高填路基。高填路基由于填土较高,相应成本也较高,并且会对道路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还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更增加了建设成本。本文提出了人造硬壳层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可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建设成本。通过对人造硬壳层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和采用合适的力学计算模型对人造硬壳层的计算表明,采用人造硬壳层法处理软土地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在经济上相对于其它常用处理方法有比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同录  赵剑丽  李萍 《灾害学》2003,18(4):40-45
位于川藏公路的102滑坡群以2^#滑坡的规模最大,在上世纪50年代公路修建初期,该滑坡就有变形的迹象,1991年2^#滑坡整体滑动。该滑坡在强烈的自然营力作用下,对公路仍有潜在危害。本文介绍了该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火电厂循环冷却水与排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在大面积吹填场地真空预压一次处理后即急需进行道路建设,但此时地基承载力尚不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开发了一种电渗复合真空预压的方法——即将电渗法和真空预压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软基处理新技术。本文论述了电渗复合真空预压法的原理、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并且用现场试验分析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真空度、沉降、侧向变形、孔隙水压力及水位的变化情况,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拓宽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是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南京长江四桥南接线栖霞互通312国道拓宽段采用现浇X形桩处理的软基路段为背景,推导出现浇X形桩拓宽路基的附加应力和沉降计算方法,采用附加应力叠加的方式计算拓宽新路堤引起的附加应力,在沉降计算中引入充盈折减系数以反映异形桩的截面效应,建立了现浇X形桩拓宽路堤的沉降计算简化公式。分析了全部路堤、老路堤和新路堤下附加应力和沉降分布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拓宽工程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拓宽宽度和坡比下附加应力及沉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Chile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arthquakes are periodic phenomena that tes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of the population to adapt to sharp changes in soci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xperience in this regard has demonstrated the desirability of being prepared,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at the level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s and to begin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se catastrophes, in order to reduce damage and the interruption of normal life to a minimum.
In this paper some general aspects of the social and health impacts of the earthquake of 3rd March 1985 are examined. The shock affected the central area of Chile which contains 6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19:50 hours on Sunday, 3rd March, and was of magnitude 7.8. Recorded personal losses included 180 dead and 2,575 injured, and around 200,000 damaged or destroyed dwellings. The destruction also affecte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public services, such as energy, road, telecommunications and water supply, giving rise to an emergency in the provision of assistance.
Special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effects, on the health care infrastructure, drinking water supply and, less important, on the behavior of some communicable intestinal diseases that are highly endemic in the area under study.  相似文献   

19.
水对公路的路基、路面、隧道等结构都会产生危害,而公路建设也会对沿线的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进行公路排水对提高使用道路的寿命和服务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考虑公路建设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河道管理的现状,在原有防洪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广义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多种相关学科理论,提出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理念,建立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体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