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所获得的新认识,包括将研究由单类推向综合。提出自然灾害系统和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预报,加强灾害社会属性的研究;提出分区减灾、分级减灾的对策,倡导开展减灾系统工程,将减灾纳入可持续发展系列建立减灾管理系统,推动减灾社会化与产业化等。对21世纪自然灾害综合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基本指导思想应为从自然灾害系统研究扩展为环境-灾害系统研究。同时提出了减灾能力评估、综合区划、灾后重建统筹规划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较先进的措施和模式,是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全灾害的管理,是贯穿于灾害管理全过程,集中于灾害风险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并强调多层面、多元化和多学科参与合作的全面整合的灾害管理模式。介绍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概念和本质,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策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实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建议,为强化和推动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灾害风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入手,用灾害心理学、灾害经济学和灾害管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灾害所涉及的社会因素如个体和群体心理素质、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以及相关的灾害管理政策和区域经济环境问题。结合经济成本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强调了自然灾害管理中防灾减灾的意识、政策和决策措施等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改革全国抗灾救灾工作,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1993年初,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根据国家经贸委下达的任务,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分级与灾害损失评定方法研究”。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即提出和制订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已经完成,并被采纳试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视角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灾害损失研究中概念模糊以及间接损失评估的忽略,首先从灾害管理对损失评估的需求出发,根据灾害损失的特点从经济学视角对灾害损失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澄清了存量损失与流量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产出损失与福利损失等的内涵;进而,论述了灾害损失评估应遵循需求为导向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最后,重点论述了间接损失中健康影响、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的价值评估方法。以期为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提供思路。同时,除了研究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灾害损失的社会属性研究对于推动灾害经济学学科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易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区域减灾防灾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风险概念和风险度的表达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及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灾害风险下的生态系统易损性关注不多。因此以区域为研究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框架,选择危害风险性指数反映灾害危险程度,选择防灾能力指数、承灾能力指数、恢复力指数等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复杂性灾害系统的研究、灾害易损性基础理论及定量方法的探索、自然灾害风险研究体系的时空尺度的扩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和可信度的提高是未来灾害风险评估值得重视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玉琼 《灾害学》1990,(2):19-22
本文从分析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入手,论述了灾害链、灾害的群发性及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并就自然灾害的综合区划、影响评价和预测的研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我国的减灾工作已进入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规划的新阶段,即进入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为了推动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先进的科学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进行自然灾害区划与减灾区划;开展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进行灾害教育;发展灾害保险;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建立减灾示范区;开展灾害科学体系的全面研究和进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2)
<正>《灾害学》杂志是由陕西省地震局主办的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创办(1986年)的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的内容有: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和挂图的设计和编制,包括设计和编制原则、编制流程、手册和挂图的内容与结构、挂图编制的主要表示方法以及编制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2/5,约占同期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2。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震对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级电压设计裕度小、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开关故障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切换开关乙炔在线监测装置、油耐压测量装置、油温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采集非电量报警信号,由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综合判断的方案,实现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及评估,为换流站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洪涝对水稻的危害及其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洪涝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危害,及其影响水稻洪涝灾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水稻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栽培季节种植耐涝品种、水稻耐涝栽培和灾后补救等。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静动态风险管理析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贵芬 《灾害学》2010,25(2):134-139
带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存在分类不清的问题,应用相关资料和云南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实例,初步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分为静、动态两类,并进行定义、过程、目标、任务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不论从风险定义、管理过程、研究与应用的技术方法、结果、目标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划分为静态和动态风险管理是应该的,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都是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静态风险管理主要基于气候研究技术,动态风险管理主要基于天气研究技术;气象灾害静态风险管理已有了一些研究和应用成果,而动态风险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方印  兰美海 《灾害学》2013,(1):139-145
从属性上讲,我国防灾减灾法不只是行政管理法,而应是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保障法;我国防灾减灾法不纯粹是公法,而应是公法与私法兼备的综合法。从地位来看,我国防灾减灾法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我国《防灾减灾法》是一部重要的新兴的基本法与综合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组件式GIS控件MapX与Delphi进行系统集成开发,采用GPS定位系统跟踪定位消防车辆的轨迹,同时选用Oracle9i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建立了消防调度指挥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结合火警受理信息系统能对火警发生位置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还能迅速确定出警方案。系统的建立对消防调度指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也为地震等突发灾害的调度指挥救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突发性、瞬时性、毁灭性和次生灾害的连发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灾害是泥沙在其侵蚀、输移和沉积运动发生变异时产生的特殊灾害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气象灾害、水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泥沙灾害有着自身的分类系统和分级规则.泥沙灾害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从而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泥沙灾害链是泥沙灾害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泥沙灾害特征及泥沙圈与其他圈层相互关系的考虑,从强度和破坏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泥沙灾害系统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较为完备的泥沙灾害分类.在泥沙灾害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还研究了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可以从受灾体和致灾体两个角度采用单指标和分级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划分,但采用分级分类法更能体现出泥沙灾害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