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通过对加速溶剂萃取、平行蒸发及净化方法等环节的优化实验,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凝胶净化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农用地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 0.003 4~0.005 2 mg/kg;对化合物质量分数为0.25 mg/kg的土壤加标样品进行平行实验,回收率为 82.0%~93.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8.7%.对土壤有证标准质控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均在验收范围之内.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样品净化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农用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痕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同步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污染场地土壤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方法。对加速溶剂萃取、净化、色谱柱、串联质谱离子对、碰撞电压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萃取和净化过程合二为一,串联质谱法提高了7种多氯联苯的灵敏度。7种多氯联苯在0.1~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0~0.999 99,方法检出限为0.004~0.010μg/kg,回收率为84.8%~97.3%,相对标准偏差为2.4%~8.5%。运用网格法采集了华东某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中3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该场地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7种多氯联苯的检出率为100%,检出范围为0.096~3 661μg/kg,各点平均值为307μg/kg。各采样点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局部点位受到了较重污染,与封存点相近的部分点位残留较外围位置高。土壤中多氯联苯同系物以三氯联苯、四氯联苯、五氯联苯为主,占同系物总量的98.2%。该污染场地土壤多氯联苯主要是低氯代联苯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毒性效应评估处于中等水平,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且已有较大程度扩散。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4种酞酸酯分离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67.1%~128%,精密度RSD(n=6)为5.2%~15.0%,方法检出限为0.021~0.034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沉积物中5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LW、MC-LF、MC-YR)的方法。选择甲醇-水(1∶4,V/V)为ASE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分别为80℃和13.1 MPa,固相萃取过程以HLB小柱为萃取柱,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在5种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5~100μg/L内线性良好(r0.995),回收率为76.0%~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9%~12.0%,检出限为2~3μg/kg,定量下限为8~12μg/kg。该方法已用于西太湖沉积物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方法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GC-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7种多氯联苯(Aroclor 1016、1221、1232、1242、1248、1254、1260)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Aroclor系列多氯联苯的定量测定方法,根据氯代联苯峰在单种Aroclor和7种Aroclor混合物中峰高比值(K)固定不变的原理,通过7种Aroclor混合物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出各种Aroclor的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Aroclor的含量;采用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测定样品中多种不同浓度Aroclor的含量,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7种Aroclor混合物和Aroclor1242、Aroclor1260的土壤加标样品回收率为90.5%~109%,RSD为0.96%~9.38%(n=5),均能满足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鱼肉中14种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检测方法。优化了ASE吸附剂种类,SPME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等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剂为中性氧化铝,萃取时间为35 min,萃取温度为55℃。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3~0.7 ng/g,加标回收率为59.1%~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7%~12%。该方法在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方面能够满足鱼肉样品中14种NPAHs实际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作物中多环芳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作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在0.003 8~0.079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9%~11.7%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9.3%~115.3%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污染土壤中的6种低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恶喹酸),全面优化了一种联合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 3种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甲醇和0.1 mol/L EDTA-McIlvaine缓冲液(1∶1)进行加速溶剂萃取,经Bond Elut Plexa型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纯化,土壤中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基质效应因子控制在0.84~1.04。在0.2~100.0μg/L(以恶喹酸计)质量浓度范围内,目标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9~0.75μg/kg,加标回收率为60.9%~89.9%。该方法自动化程度和准确度较高,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基质效应,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适用于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剂加速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土壤中6种全氟羧酸(PFCs)的分析方法,并对色谱分析条件、水溶剂萃取条件、固相萃取柱净化条件及实验材料选择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下可在9 min内完成6种PFCs的测试,检出限为0.03~0.4 μg/kg。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7%~118%,相对标准偏差为5.6%~18.0%,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仪器检测效率高、结果准确,能够满足土壤中PFCs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葫芦脲的超分子特性,以醋酸纤维素为载体,制备了葫芦脲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葫芦脲膜对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吸附性能,验证了以葫芦脲膜为结合相的被动采样技术测定2种物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葫芦脲分子确实被引入到醋酸纤维素中,相比于醋酸纤维素膜,葫芦脲膜具有更强的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以葫芦脲膜为结合相的被动采样装置在不同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可溶性有机质)下都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将该装置布设到南京市秦淮河中的2个采样点,野外实验验证了该采样装置应用于监测实际水体中的TCS和TCC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温度、压力、流体流速、改性剂、络合剂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优点及其在萃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非固体介质中的污染物、环境样品中的金属离子等方面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加压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2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以丙酮/正己烷(V∶V=1∶1)为萃取溶剂,在120℃和10. 3 MPa条件下静态萃取7 min,循环3次,石墨化炭黑串接氨丙基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HP-5MS UI色谱柱分离,优化了提取和分析过程的重要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 001~0. 012 mg/kg,土壤中低、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68. 3%~123%和75. 3%~115%,沉积物中低、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67. 1%~120%和78. 6%~110%,单一目标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0%(n=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消耗溶剂少、效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好,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17.
Leaching of nitrogen, phosphorus, TOC and COD from the biosolids of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Thessalonik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solids from the WWTP of Thessaloniki were examined for the leaching of phosphorus (as ), nitrogen (as and ), and organic matter (as TOC and COD), using two tests: (1) a pH static leaching test and (2) a characterization test, relating
contaminant release to the liquid to solid (L/S) ratio. Moreover, a Microtox toxicity tes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pH
dependency of the toxicity of the sludge leachate on the Vibrio fischeri bacterium. Maximum phosphorus release was observed at pH < 3 and at pH > 10. Ammonium nitrogen exhibited maximum leachability
at near neutral pH conditions, while nitrate nitrogen exhibited a mild increase in the leachate, as the leachant pH increased
from 2 to 12. Both TOC and COD exhibited an increase in the leachate concentration, as the leachant pH was increased from
2 to 12. Ecotoxic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maximum toxicity occurred at very low and very high pH-conditions. As liquid-to-solid
ratio increased, the leachate concentration (in mg/l) of all parameters studied de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used
to conduct a release assessment estimate for the case of Thessaloniki. 相似文献
18.
在淄博市6家代表性城市污水处理厂采集12个污泥样品,采用GC-MS法测定污泥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分析PAHs分布特征和来源,并作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淄博城市污泥中共检出15种PAHs,总质量比(∑16PAHs)范围为0.23 mg/kg~3.76 mg/kg,平均值为1.20 mg/kg,各污泥间∑16PAHs差异显著;7种致癌性PAHs的质量比为0.11 mg/kg~2.56 mg/kg;污泥以6环PAHs为主。来源分析显示,污泥中PAHs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和煤的燃烧,兼有汽车尾气排放的特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6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PAHs毒性当量浓度(∑16TEQ)由高到低为Z2>Z5>Z6>Z4>Z1>Z3,7种致癌性PAH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其中二苯并[a, h]蒽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20.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5种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中性条件下,在水样中加入氯化钠,用环己烷进行萃取,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019~0.044μg/L,在10.0μg/L~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加标水平为2.5μg/L时,空白水样加标回收率为74.8%~104%,相对标准偏差为4.79%~11.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9.1%~111%,相对标准偏差为5.83%~17.6%。方法适用于成分不复杂的实际水样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