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3.
应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对某废弃有机污染场地中有毒有机废弃物堆积产生的污水(1号塘污水)和场地及周边地表径流积水(2号塘污水)的生物毒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号塘污水对斑马鱼和凡纳对虾96 hLC50分别为46.2%和59.6%, 2号塘污水的毒性试验中两种试验生物的死亡率皆为0.化学检测表明,1号塘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苯酚类和酞酸脂类物质,而2号塘污水中均未检出有机污染物.化学检测结果与毒性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常州市2012年9月-2013年1月的黑炭气溶胶(Black Carbon,以下简称BC)在线监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BC在秋冬季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BC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州秋冬季BC平均值为5.17(1.48~17.02)μg/m^3,主要集中在1.00斗μg/m^3~7.50μg/m^3,冬季较高于秋季,小时均值最大值达33.87μg/m^3;BC本底值为3.50μg/m^3;1月份BC日均值变化幅度最大,发生高污染的频率最高。Bc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一天中最大浓度多出现在上午06:00-09:00,特殊天气条件下,BC小时值存在不同的分布情况;BC在不同风向的输送条件下有明显的不同,偏东北方向过来的气团易造成BC高污染。 相似文献
5.
6.
Yang L Xiaoye Z Sunling G Huizheng C Dan W Wenjun Q Junying 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6,120(1-3):301-312
The concentrations of EC, BC and dust aerosols were determined for atmospheric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n observation station in Xi'a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EC and BC was founded to be 0.72 with 0.81 (n = 49) in autumn, 0.70 (n = 112) in winter and 0.69 (n = 57) in spring, respectively.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dust aerosol were estimated to be 2.7 m2 g−1 in autumn and 4.4 m2 g−1 in winter. The comparison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dust aerosol with those of BC implies that BC is the principal light-absorbing aerosol over Xi'an atmosphere. By combining thermal analysis of elemental carbon and dust contents in the aerosol samples, however, the fraction of dust absorption to total light absorption is estimated to be 19% in autumn and 31% in winter,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区冬季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利用黑碳(Aethalometer)和气体在线现测仪(Thermo 42i型二氧化硫、43i型氮氧化物争49i型臭氧分析仪)和MAWS自动气象站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分钟黑碳气溶胶(BC)浓度,每1小时SO2、NO2、NO和O3浓度和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观测数据.结果发现,黑碳日均值浓度值为10.5±7.7 μg/m3,浓度变化范围为2.7~34.8 μg/m3.非降雨期BC有相对明显的两个峰值和一个谷值;降雨期BC昼间呈单调上升,夜间呈单调降低.通过对BC与气体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城市污染源分布,发现BC的最主要来源是工业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欧盟关于黑碳概念的定义及黑碳的来源和危害,着重从政策、技术、实践3个层面分析了欧盟黑碳监测的发展现状。借鉴欧盟的先进发展经验,对我国开展黑碳监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常州市典型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浜为对象,采用小球藻和大型溞作为急性毒性测试手段,对整治前、后神童浜4个点位的上覆水和孔隙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神童浜上覆水水质明显改善;上覆水在整治前、后对小球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反而呈促进作用;对黑臭水体的整治降低了上覆水和孔隙水的生物毒性,但整治后的上覆水仍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且孔隙水对水生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毒性风险。提出,利用生物毒性测试能反映出黑臭水体整治前、后的毒性变化,可应用于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环境空气中黑碳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3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市空气中黑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特征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黑碳测定年均值为4.10μg/m3,日变化有明显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早7时和晚8时左右;从季节看,黑碳质量浓度冬季高(5.20μg/m3)、夏季低(3.00μg/m3);黑碳质量浓度与NO2、CO、PM10、PM2.5显著相关,与O3、风速、气温呈负相关,降水对黑碳的清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设置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主干道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8年1—1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黑碳气溶胶(BC)污染特征及其与PM_(2.5)、SO_2、NO_x、CO、O_3、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气象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内,BC小时均值为(3 038±22) ng/m~3,ρ(BC)在ρ(PM_(2. 5))中占比为(11. 48±0. 12)%。日内ρ(BC)变化呈双峰型,各月份之间ρ(BC)变化不大。ρ(BC)与风速呈负相关,与PM_(2. 5)、NO_x、CO、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年6月—12月灰霾天气期间南京城郊气溶胶采样结果,研究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和相关性;结合同期城区的大气成分逐时观测资料,分析黑碳的日变化及其与气态污染物的关系;运用光学参量计算模型(OPAC)和辐射传输模型(TUV)研究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结果表明:发生灰霾天气时南京城郊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细颗粒,其中SO2-4与NO-3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盐离子,NO-3/SO2-4质量比较高,呈现硫酸盐和硝酸盐混合型污染特征。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结构。灰霾期间硫酸盐气溶胶在大气层顶和地面造成的平均辐射强迫分别为-10.6 W/m2和-10.8 W/m2,黑碳气溶胶在正午大气层顶和地面造成的平均辐射强迫分别为9.12 W/m2和-29.77 W/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