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痛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0.8~1.0 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居民龋均与饮用水氟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O.8~1.0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问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饮水氟化在学术界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支持,一是反对。支持饮水氟化者认为它不仅可有效的减少龋齿的发病率,还是最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适当地实施这一措施不会产生氟斑牙等氟中毒现象;反对饮水氟化者认为人体氟来源是多样的,过量氟对人体具有毒性,饮水氟化具有氟中毒的潜在危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与观察已经证明,存在着一个既不造成氟斑牙流行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氟的防龋作用的饮水氟浓度。由于人种、地域、气候和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饮用水氟含量应不同。目前,全国性的饮水氟含量与居民口腔健康的相关性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各城市饮水氟化防龋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地区231个随机样点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为0.12~1.94mg/L,平均0.57mg/L,其中淮北平原区(0.85mg/L)>大别山地区(0.42mg/L)≈江淮丘陵区(0.41mg/L)>沿江平原区(0.34 mg/L)>皖南山区(0.24mg/L). 61.85%的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小于0.50mg/L,24.89%在0.50~1.0mg/L之间,12.05%在1.01~1.50mg/L之间,1.21%高于1.5mg/L.不同地区居民每人每天饮水摄氟总量为0.26~4.3mg (以2.2L饮水量计).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饮水摄氟总量全部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低限量,应采取饮茶或饮水加氟措施增加摄氟量,而在淮北平原区亳州市部分样点氟化物摄入量超过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高限量,宜采取降氟饮水方法减少人体摄氟量.  相似文献   

5.
高氟区地下水水质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氟病”是较为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疾病,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研究课题。鉴于焦作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大面积超标的实际,探讨采用CaO+KH2PO4工艺对焦作市高氟区地下水进行降氟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工艺的除氟机理、最佳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O+KH2PO4联合除氟不仅有良好的除氟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总硬度和pH的升高。对于500 ml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的原水,当CaO/KH2PO4的值为0.4/0.625时,处理后氟化物含量、pH值、总硬度均在饮用水质量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6.
饮水加矾除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水中氟化物含量的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当水中氟化物小于0.5毫克/升,可造成龋齿流行;长期饮用大于1.0毫克/升的水会发生斑釉齿,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除氟     
氟是各种食物的正常组份,也被认为是必须的营养元素,为了防止龋牙,人们往往向饮水中投加少量氟。但是,如果水中的氟化物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使人的牙齿出现斑点,换牙期的儿童尤其容易得病。此种氟斑牙病改变牙齿珐琅层的结构和外表,从而导致恒牙发黑,牙齿发黑的程度随饮水中氟浓度的增加而加剧。尽管氟斑牙的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1926年,人们才发现它与饮水中的含氟量有关。此外,摄入过量氟还会引起一些其它疾病:如(1)长期饮用含氟量为8~20mg/l的饮用水,会导致骨骼变形;(2)每日摄入的总氟量超过20mg,20年后就可能瘸腿;(3)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的安全与否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黑龙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改善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一、水中除氟的紧迫性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在生物体内积累。但又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饮用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1。饮水中氟的浓度过大,会在人体组织中造成过多的沉积。而植物中氟的含量可超过空气浓度的一百万倍,一旦被生物吸收,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氟化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肌体,随着血液循环输往全身,95%蓄积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质发生病变。当浓度为1.5mg/1时,引起氟斑牙;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环境氟水平与砖茶型氟中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进  赵燕  刘箭卫 《环境科学》2002,23(6):97-100
为探讨西藏儿童与砖茶型氟中毒的关系,以拉萨为中点,藏北那曲为北部点,定日县为南部点,对这3个地区的土壤、燃料、水源和主要食物进行了氟含量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化学污染物的膳食摄入量研究指南>,进行了食物结构、饮茶习惯、儿童食物摄入量以及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调查按美国国家牙科研究所Horowitz提出的标准进行了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表明,3个调查点均属传统的低氟区,而儿童每日摄氟量高,那曲8.03mg,拉萨6.93mg,定日7.68mg.其原因来自含砖茶的食品酥油茶和糌粑(青稞粉拌砖茶水的食物).这2种食物占日总摄氟量的99.74%(那曲),98.70%(拉萨),99.60%(定日),砖茶氟摄入导致西藏儿童砖茶型氟中毒的流行.氟斑牙患病率分别达到82.66%(那曲),52.89%(拉萨),75.93%(定日),氟斑牙指数表明,那曲、定日属氟中毒重度流行区,拉萨属中度流行区.砖茶型氟中毒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氟病新类型,与饮水型、燃煤污染型比较,它具有覆盖面大、隐蔽性强、难以防治的特点,降低砖茶氟含量可能是防治砖茶型氟中毒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疆奎屯垦区地下水砷-氟复合污染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疆奎屯垦区3个团场现有自流井水的采样测定,研究了该地区地下水中砷、氟的污染现状、砷和氟的相关性,并对该地区砷氟复合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中国北方其他砷、氟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奎屯3个团场自流井水中砷浓度在0.079~0.381 mg/L、氟浓度在2.30~8.02 mg/L,均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属于重度污染,砷最高值为饮用水标准的38倍,氟最高值为饮用水标准的8倍;自流井水中砷与氟呈显著正相关,砷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氟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新疆奎屯垦区地下水属于原生高砷高氟地下水,该地区为第四纪洪积平原,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蒸发浓缩作用强烈,该地区地下水中砷和氟浓度高于我国北方其它高砷高氟地区。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的快速简易测定鲁布霞(河南省环保所)前言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饮用水卫生具有重大意义。饮用水中的含氟量偏高或偏低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缺氟会引起龋齿,氟含量太高则要患不同程度的氟斑牙,甚至导致严重的氟骨症。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氟含量为1....  相似文献   

13.
1 上海的“氟缺乏”在全国的省、市、自治区中,上海是唯一没有地方性氟病流行的地区。通常,与氟病关系最大的环境因子,是饮水的含氟量。上海的自来水均取自黄浦江,而黄浦江是潮汐河,受长江水的影响很大。长江水的含氟量为0.2~0.3mg/l。根据42个上海自来水样品的分析,含氟量平均在0.3mg/l左右,低于我国饮用水含氟量1mg/l的最高卫生标准。据对上海地区208个蔬菜样品和8个粮食样品的含氟量分析,除个别蔬菜样品因产地附近有污染源而超标外,一般都低于1mg/kg的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上海市区的大气含氟量常常超过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即大于0.007mg/m~3。但人体从大气中摄入的氟化物数量,仅占总摄  相似文献   

14.
张秋秋  潘申龄  张昱  杨敏  安伟 《环境科学》2017,38(7):2747-2753
亚硝胺类物质,特别是亚硝基二甲胺(NDMA),其高致癌性及在我国饮用水中高检出率引起了国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饮水中NDMA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而提出我国饮水标准的建议,本文利用近几年全国饮用水水质调查的NDMA数据,以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为风险评价终点,并结合疾病模型,对饮水途径摄入NDMA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中由于NDMA造成的终身癌症发病率为5.69×10~(-6),人均DALYs损失为6.27×10~(-7)人·a~(-1).以WHO所推荐的风险可接受水平(DALYs)(10~(-6)人·a~(-1))来制定饮用水中NDMA浓度安全标准,应为6.12 ng·L~(-1).考虑到我国水厂工艺情况,未来NDMA的安全标准设在6~40 ng·L~(-1)范围内更合理.最终的水质标准仍需进一步考虑其他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杭嘉湖平原土壤中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杭嘉湖平原13个地区的耕层土壤(0~20cm)中氟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氟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受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的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水溶态氟、交换态氟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施肥、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起很大作用.采用Kriging最优插值法得到了表层土壤氟含量的空间分布图,显示土壤氟元素的3种形态与土壤母质、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含量关系密切;全氟含量集中在200~300mg/kg;水溶态氟含量集中在0.5~1.0mg/kg;交换态氟含量集中在2.0~4.0mg/kg.全氟、水溶态氟、交换态氟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中、东部比西部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环境氟的安全阈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概述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4个流行区域及其环境特征,揭示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与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研究了不同氟中毒病区氟从外环境到人体的传输途径及其剂量-效应关系.选择氟斑牙检出率5%作为病区划分标准,确定了不同病区环境氟的安全阈值,为氟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性灰岩作为除氟材料,通过批实验和柱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的除氟效果,并探讨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FeCl3溶液联合灰岩除氟,可使高氟水中的氟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含氟水样中加灰岩后,直接加FeCl3会促进灰岩对氟的去除效率。在氟离子浓度为5 mg/L,粒径0.2~0.5 mm的灰岩为1 g的条件下,铁离子含量为0.016 mmol/L时,即可达到去除的最佳效果,除氟率可达95.74%。柱实验说明在FeCl3溶液浓度一定时,除氟率随着总出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填充的灰岩总量不变时,随着FeCl3溶液浓度的增加,除氟效果明显增加,说明本实验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无论是饮水还是进膳,均要同水发生直接的关系.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取决于水同矿物质之间的平衡,取决于矿物质将氟释放给水或从水中吸收氟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提供氟的不仅仅是水,还有矿物质和岩石;而且首先是矿物质和岩石.氟是卤族元素中最轻的一个元素,化学性质不同于其它几个卤族元素.在自然水中的氟,性质更不同于其它几个卤族元素.在水中,氟形成 F~-离子,没有其它形式的氧化态,所以我们往往用“自由 F~-离子浓度”来报告水中的氟浓度.不过,在低 pH 时可能会出现 HF°形式;在酸性溶液中氟化物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荔波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水平,文章对13个洞穴水中的8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饮水暴露途径下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大小为:Zn>Cr>Cu>As>Ni>Cd>Pb>Hg,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荔波洞穴水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或少部分接近)洞穴外地表水和地下水。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u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d和H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s和Cr、Hg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洞穴水重金属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总风险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r>As>Cd>Cu>Hg>Ni>Pb>Zn。Cr和As(85%的洞穴)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均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环保局、英国皇家协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说明如果长期饮用洞穴水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Cr和As对成人和儿童总健康风险的平均贡献率均为99.60%,故Cr和As应作为荔波洞穴水优先控制管理的污染物。儿童的健康总风险(5.46×10~(-6)~3.97×10~(-5)a~(-1))高于成人(4.80×10~(-6)~3.51×10~(-5)a~(-1)),需加强对儿童饮用水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海上油田区域附近PFASs(多氟或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渤海油田区所在海域采集了92个海水样品,并对其中19种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油气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33~113ng/L,与中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油田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含量较高。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是大部分样品中的主要PFASs。新型替代品中,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浓度相对较高,浓度中位数为1.82ng/L,而在所有样品中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均未检出。从区域分布来看,总PFASs浓度较高的油田位于渤海西部。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等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渤海油气区附近海水中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显著相关,说明陆源是渤海油气区中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