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时 《劳动保护》2011,(3):70-73
"临界期"上演"同命不同价"被质疑一些媒体的舆论指出,应做好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旧《条例》之间的过渡工作。因新《条例》与旧《条例》在工伤赔付标准方面的差距较大,在实施的"临界期",尽可能避免"同命不同价"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原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然而,笔者在认真研读《条例》后却发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有待进一步解释和明确。本文仅就工伤认定案件中“工作场所”的有关规定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与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相比,《条例》作出了一至四级工伤职工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到达退休年龄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规定,但由于在实务操作上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引发了争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11,(2):72-73
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狠抓《条例》的贯彻,工伤保险工作起步稳,措施实,力度大,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以来,因(《条例》及配套法规个别规定不明确、内容不完善的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工伤保险实务操作面临许多具体困难。张立人同志就工伤保险实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整理和归纳(详见《中国劳动》2004年第12期)。针对其在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多了。2年多来,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2年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8500万人,比《条例》实施前增加了4000万人;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的完善、制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工伤保险开始覆盖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制定了国家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认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使工伤认定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保护劳动的合法权益,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笔在认真研读新《条例》后,却发现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有待进一步解释和明确。本仅就工伤认定案件中“工作场所”的有关规定发表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9.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劳动争议仲裁委对工伤职工提出终止与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关系(本文特指伤残一至四级,下同)的仲裁请求能否主张的问题,在笔者所在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作法。有的认为可以主张,并实施了裁决;有的认为主张无据,只对劳动关系的处理作出裁决。笔者认为,是否可以主张,应当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伤保险关系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判定。现结合仲裁工作实践以及现行政策的规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12,(2):61-63
第一条 为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本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职工有依照《条例》和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05,(10):35-36
上述两个案件中都涉及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和16条的规定是否存在冲突和制肘,并就此提出这样的规定给实践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笔者想就上述两案谈一下《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中有关工伤认定问题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静 《劳动保护》2007,(5):46-47
日前,本刊记者就《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改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冶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江苏省实际,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2月初发布了《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三年多了。《条例》的实施对于推进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保障广大工伤职工权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条例》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7,(11):64-64
为深入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中切实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要求,积极做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完善。为此,国务院于2010年12月20日颁布了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本次修改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本文将一一为众安防企业及员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06,(3):61-61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劳动保障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条例》的主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完善政策规定,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市共有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6万人,参保单位17980多户,覆盖面达94%。  相似文献   

18.
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得到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形成了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修正案内容正在根据各界意见做进一步研究、修改。《中国劳动》杂志社邀请来自工伤保险制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一线的几位嘉宾,就《工伤保险条例》修订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对进一步完善这一法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保障工伤职工基本权益、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企业工伤风险,是我国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2007年4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总结部分地区经验基础上,经全国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通过,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8年3月制定并下发了《工伤康复诊疗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诊疗规范》)和《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试行)》(以下简称《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护》2012,(10):I0004-I0007
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组织起草了《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目录》(稿)(以下简称“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