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池内环境水生植物除磷除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利用在水体中培养吸收氮、磷物质速率高的水生植物,可以达到一定的净化污水中氮、磷等物质的效果。水生植物包括藻菌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仅常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就有100多种。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Water Plants”中,水生植物包括28种116属,868种种子植物和5科8属154种蕨类植物。每种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但可选用来净化污水的水生植物却决定于它的适  相似文献   

2.
凤眼莲净化水质的利用及其所诱发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水生大型维管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Solms).原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水域中.我国长江以南有自然分布,华北、东北有少量移植.本世纪初,人类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凤眼莲现已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多极利用.尤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由于它对污染水质具有独特的净化功能,人们已将之用于处理多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取得了可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由此却也伴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若解决不好,将会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生维管束植物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介绍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综合生物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自屏影响净化水质,降低溶解氧浓度;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提高“系统”的生态处理功能,同时获取资源化效应。综合生物塘处理1吨污水产生的资源价为0.64元,日处理150吨污水的资源效益为95.8元。  相似文献   

4.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原生动物个体小,比表面积大,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中,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利用原生动物监测水质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危害程度,是实现水环境监测目的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国内研究者将原生动物在地表水监测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提出要不断完善原生动物监测研究方法,与理化检测相互补充,达到对水质全面科学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水维管束植物与富营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研究,初步提出评价东湖富营养化程度的四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林耀 《环境工程》1992,10(4):39-43
本文介绍了在长江枯水期对宝山水道水域连续3年的水质监测结果。监测项目达17项之多,取得了反映该水域水质变化规律的数据2万多个,表明了宝山水道水域的水质即使在枯水期仍有80%以上的时间符合工业水源水质标准,也就是说,可以采用避咸蓄淡的建库方案,为宝钢提供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8.
以酶活性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手段,选择水生维管束植物空心菜作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水体中,利用细菌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脲酶指示植物根际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能力,确定其在水体碳、氮、磷循环中的作用,确定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根际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能力和净化水体的作用大小,同时也为确定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用水生植物选取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人工湿地运行初期水生植物繁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大规模的城市饮用水源人工湿地运行初期水生植物繁衍特性和改进措施.建立了嘉兴市石臼漾生态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名录,分析了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目的旨在揭示石臼漾湿地运行初期其水生植物繁衍情况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水生植被的优化管理措施.石臼漾湿地现存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5科41属49种,远超过初始...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应用改进后的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利用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的监测资料,对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评价区域内的水质呈现区域性的差异。高塘湖属于无污染或轻污染水域,各评价因子均达到或优于3类水质,可以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窑河属中污染,部分监测点属重污染水域,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以及高锰酸钾指数,不能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1.
水质评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工作,一个水域的水质污染状况,应从三个方面来评定:第一是污染的强度,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它们的影响效应;第二是污染的范围,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空间的大小;第三是污染历时,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持续的时间。但是,目前看来,各家所提出的水质评价指数仍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质的污染强度。 在水质评价中,对于水域污染历时方面的研究目前看来做得很不够。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使得水质监测不能连续进行;另一方面,我们对水质的污染强度是随时间变化这种现象还认识得不够,所以在监  相似文献   

12.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浅水湖泊,其东、西太湖两部分的水体状况、水生植被差异甚大。西太湖大部分水域出现严重的藻型富营养化,许多水生植被消失,水质恶化;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沼生植物比例增大,湖泊沼泽化严重。针对东、西太湖的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对东、西太湖水生植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水资源,必须正确和及时地掌握水质污染的程度,了解水质污染分布变化规律,作出水质污染的综合评价。评价某一水域水质污染情况,或者对不同水域水质污染情况加以比较,常常是分别将调查测得的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对照其地面水最高允许浓度,进行叙述说明。这样做往往不能评价出水质总的污染情况,不便进行对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在探索一种能综合各种污染物质,有代表性地从整体上评价水质受到污染的程度,反映水质质量的指标或方法。也就是说,水质监测获得的各种水质参数是一  相似文献   

14.
综合生物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生物塘系统是一种新型稳定塘系统.本文报道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净化、藻-菌共生系统代谢活性、异养活性的变化及出水水质的生态学修饰.结果显示综合生物增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这是一种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牡丹江支流河源哈尔巴岭湿地采集地表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对水体理化特征、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多样性指数法,综合评价了调查水域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牡丹江支流河源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生生物种类丰富,水体处于贫到中营养的初级阶段.由于湿地植物、水生生物等的腐烂分解,有机质不断沉积,致使局部地区有机物含量较高;哈尔巴岭地区个别地段玄武岩孔洞裂隙水Mn含量高,无机锰本底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水生食物链BHC、DDT生物浓缩分析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窦薇  赵忠宪 《环境科学》1997,18(5):41-43
为了评价BHC和DDT在水生食物链的生物累积放大效应,对白洋淀地区端村水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对六六六、DDT的富集沿食物生物营养等级而递增的规律性较强(当年生鲫鱼例外),水体,底泥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当年生鲫鱼及2龄乌鳢体内六六六残留量分别为:0.3μg/L,0.7μg/kg,19.0μg/kg,30.0μg/kg,60.9μg/kg,17.2μg/kg、110.7μg/kg,DDT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污水植物净化的研究现状尽管现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氮、磷等无机物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但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美、荷、日等)已投入很多力量从事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并获得可喜的成果。在众多实验方案中,一种用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作为重要的生物过滤体来净化污水,然后将收获的水生植物加工处  相似文献   

18.
艾比湖流域地表水水质指标与水体指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水域水质监测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空间信息有限,难以对相关水域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价.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域水质监测可克服这些局限.本文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2015年5月实测水质数据和从准同步Landsat OLI数据上提取的水体指数值,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体指数EWI、AWEIsh、Vegetation index(VI)、NDWI、NWI、NEW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0.55≤r≤0.88).因此,选用以上6种水体指数与水质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数学关系估算模型,发现模型均方根误差均较低.利用同期实测数据对估算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发现验证判定系数高,验证点的相对平均误差偏低,均方根误差偏小.与此同时,利用2015年10月的40个采样点对模型进行二次验证,发现验证的判定系数满足0.22R20.81,模型的均方根误差较低.在估算模型中,总磷(TP)、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pH、色度和浊度两期数据的验证判定系数R2在0.5以上,均方根误差较小.因此,利用艾比湖流域水体指数建立的TP、BOD5、SS、pH、色度和浊度估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该研究不仅可以为干旱区湖泊的遥感识别奠定基础,而且可为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表水水质指标值的提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生藻类评价水体的污染情况是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宫山咀水库水生藻类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水体呈现清洁特征,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监测作为水质监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水生生物在受污染的水环境下生物特性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受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相关应用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水生生物监测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