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而现代工业的发展,正破坏着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得不采取措施以恢复其使用价值,但是在环境资源使用价值的恢复过程中,同样凝结着人类的一般劳动,从而使恢复后的环境资源成为一种特殊商品,由于环境价值的存在,国家就可通过经济的手段以征收排污费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恢复能力,防止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保证社会发展与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排污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了环境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劳动才得以创造人。但是由于人类不断强化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正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令人担忧问题。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从单纯的污染治理发展到强化环境管理,但环境仍在恶化。这说明,保护环境仅仅依赖于限制污染物排放,限制资源开发等还是不够的,只有提高人民的环境文化素质,从心理、习俗、情趣、伦理等方面对环境进行再认识,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要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人类及其环境免受污染的危害,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劳动环境是要付出一笔投资的。瑞典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总费用,1974  相似文献   

4.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学习地理环境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人地协调意识。1.环境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在四大圈层的交错地带,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环境系统。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同时又被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污染。但环境这种承受破坏和污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当人类的影响在环境承受力范围内时,环境可以自我调节,恢复功能,持续地为人类提供资源和舒适的条件;反之就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学了“…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     
现代世界上突出的四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而粮食与资源则是由人类取自环境的。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现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因而,探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可以说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超过环境的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了资源的稀缺;这些取得的资源经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又以废物的形式排入环境,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一、排污权交易的概念所谓排污权是指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向环境排放一定数量废物的权力。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资源,而且具有扩散、贮存和同化废物的能力。这种自净能力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可以节约大量污染治理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是排污权的自然基础。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及环境资源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已危及人类生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环境质量趋于恶化。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粮食生产最为重要。所以研究世界水资源主要是研究陆地水资源的状况、贮量与变化,预测全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改善世界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它在缓解人口、资源、粮食和环境危机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要素的资源观(一)环境要素的资源属性。环境要素具有资源属性,这一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要素是一种自然资源,如大气、水、上地、矿藏、森林等都可以为人类所利用;另一方面.多数环境要素是~种环境容量资源,加大气、水、上地、森林、草原.海洋等可以容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环境容量资源以自然资源为载体、二者是不可分的.我们把作为资源的环境要素称之为环境资源。(二)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环境资源与许多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环境资源如煤,石油等在地…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既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也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其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青海环境》2001,11(4):169-171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与资源。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提出正确运用环境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展模式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迫使人类思考去寻求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资源环境一体化就是适应此背景的新兴发展理念。以海南西部沙地环境资源化与山区资源环境化的发展实践,实证分析了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按资源与环境是可相互转化的这一资源环境一体化理论基础,海南西部干旱与多沙的环境可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而针对山区资源过度利用的现状,则通过实施设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实行保护性开发,实现山区资源环境化。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资源与环境的同源性与资源时效性、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环境政策的完善与严格、政府与企业推进是促进资源环境一体化的主要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资源立法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特定时期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深刻认识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既要遵循教育整体系统的发展规律,又因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这包括环境教育的社会性、全球性、科学性、综合性、道德性、多样性、实践性。 环境教育的社会性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人类长期向大自然掠夺索取造成的。人类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中,逐渐认识到,在造成环境问题的诸多因素 (如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 )中,总是以人类活动为开端,又以对人类的影响为结果的。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解决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和消费方式,要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发展,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也就是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少耗费、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要想保持自然和社会稳定、健全、持续发展,就要摈弃愚昧、野蛮、掠夺式的生活方式,代之以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之思考──运用人类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剖析王宁(新疆社会科学院乌鲁木齐830011)1、迫在眉睫的课题众所周知,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问题,而人口是这三大问题的核心。7月1...  相似文献   

17.
曲晴 《环境教育》2007,(9):29-30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更决定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现有的消耗高、污染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不加快调整,不仅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愈加艰难。节能减排对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意义实在重要。形势逼人,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投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资源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斌  施介宽  秦艳 《四川环境》2000,19(4):16-19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在开发和利用着自然的环境资源。本文阐述了环境资源的内容、性质、提出了环境资源量的定义。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系统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机理作了分析和说明,进而提出了将环境资源分为基本环境资源和“自净”环境资源两部分的构想,并提出了各部分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 师范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向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极其有限,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听命于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失去了节制。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陷入了恐惧、迷茫和反思。《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就反映了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忧患,“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