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趋磁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磁小体的合成条件、趋磁细菌与磁小体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特征。讨论了磁小体对沉积物磁性的影响 ,并指出沉积物中的磁小体不仅可为研究古环境、古地磁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而且由于磁小体在成分、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有望在生物医学、高级电子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来自目前GenBank中趋磁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比较不同区域趋磁细菌的差异.目前,GenBank中共有239条趋磁细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后有137条不同的序列(海洋55条,淡水82条),分属于变形菌门和硝化螺菌门.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全球趋磁细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海洋与淡水趋磁细菌区分明显.不同地域的趋磁细菌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近海与大洋的趋磁细菌有明显的差别;而同为海洋或淡水的环境中,如巴西和美国近海、德国和中国的淡水湖泊,趋磁细菌相似性较高,即相同生境中的趋磁细菌相似性较高,表明趋磁细菌的类型与生境条件有很大关联性.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推测趋磁细菌起源可能是多源的,环境条件可能作为重要的进化压力在趋磁细菌长期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磁种和磁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微细粒磁性颗粒(磁种)在水中对许多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絮凝作用,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使其作用范围扩大。吸附剂与磁咱结合细菌吸附磁性离子等手段可实现加种,磁种作用与磁处理工艺相结合,扩大了磁场处理废水的范围,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磁场对固定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脱氢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磁场作用对固定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PSB)脱氢酶活力的影响,选出可产生最佳磁生物效应的磁场值,并证明磁场作用一定累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磁场作用下,最适温度为30-40℃,最适pH值为8,脱氢酶活力可提高30%左右,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在4℃冰箱保存45至210d,磁场对脱氢酶活力影响基本稳定,可保持提高20%。磁场对菌液中加某些金属离子(Fe^2+、Mn^2+、Zn^2+)bn  相似文献   

5.
铁元素是地球上最富集的元素,它以0、+2、+3价态并组成多种矿物存在于地表的不同环境。在铁的地质循环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部分铁细菌的种属、生长条件和在铁循环中的功能。趋磁细菌是近十多年来发现的一种能产生含磁小体(magnetosomes)蛋白的细菌,具有微好氧、喜水、具感知性、在地磁场中受当地磁倾向控制、呈定向排列的特征。深入研究微生物在铁的地质循环中的作用,不仅对大气圈的演化历史、地区性气候与环境的演变过程的推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某些元素的富集与选矿、金属腐蚀的预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磁技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地向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方向发展。磁技术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可增强微生物活性。磁粉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分离性能并能抑制剩余污泥产生的磁化活性污泥。磁化活性污泥法在日本的污水处理厂有未排泥连续运行2年的成功先例。近年来微生物的磁效应在废/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磁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之间的结合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简要概述了当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着重阐述了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指出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短时、占地少、成本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及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最后还指出了磁分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望了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三个主要研究趋势,一是制备高效、可再生磁种;二是开发磁回收工艺;三是研究磁种与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磁强化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粉比重高易分离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投加磁粉或外加磁场可强化混凝、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等常规技术,提升城市污水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等单元的处理效率.在文献及工程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介绍磁强化混凝,磁强化活性污泥和磁强化剩余污泥处理3大类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磁强化技术在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实现城市污水厂能量平衡与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率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占地少、投资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以及磁分离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水处理领域极具潜能.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磁分离技术(例如,磁场直接应用、磁絮凝-磁分离、磁吸附-磁分离、磁催化-磁分离及磁分离耦合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磁分离技术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推广现状,分析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虽然磁分离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项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但在机理研究、特异性磁种制备、磁体技术与磁分离器设计、磁分离工艺优化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推广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关于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与研究问题,在磁分离技术的特点中,主要介绍了磁分离技术的高效作用、磁分离技术具有高的节能作用和磁分离技术具有较少的占地面积,探讨了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艺应用,主要探讨了磁场直接分离技术的应用、磁絮凝分离技术的应用和磁种催化分离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处理富含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处理非磁性或弱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为解决环境污染,保证中国的青山绿水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扫频脉冲磁场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的影响,并对灭活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异养菌有灭活作用。灭活率对频率和输出电压具有选择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扫频范围100~1 000Hz、输出电压3 V、单次作用时间为15 s,温度45℃时,异养菌灭活率可达78.8...  相似文献   

12.
脉冲磁场水处理技术在杀菌、灭藻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利用直流脉冲发生器与线圈绕组相连产生的脉冲磁场杀菌灭藻的水处理技术 .实验表明 ,脉冲电磁场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增加磁场强度、处理时间和脉冲频率可以提高杀菌效果 .此外 ,通过监测处理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 ,证实脉冲磁场具有灭藻功能 ,并表现出对强度和频率的选择 .当停留时间为 30min ,磁场强度 5 0 0mT ,脉冲频率 4 0kHz实验条件下 ,循环处理后水中细菌总数的存活率为 0 0 1% ,藻类基本死亡 ,电耗大约 0 2kW·h·m-3 .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对洁净环境样本的低浓度微生物监测方法,制备了低浓度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各3种,使用修饰后的新型磁珠对模拟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评价实验.革兰氏染色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磁珠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阴性菌均具有显著富集浓缩作用,与大肠杆菌相比,磁珠对金黄色葡萄菌的富集浓缩比更高.使用磁珠富集液对自来水、桶装水和瓶装矿泉水中的微生物进行非特异性吸附后,比较上清和磁珠-微生物复合物的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和菌落总数指标,结果表明磁珠对自来水和桶装水中的微生物均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P<0.01,P<0.001).通过比较,抽滤法和磁珠法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富集效果有差异(P=0.002),2种方法对桶装水和矿泉水的富集效果无显著差异(P=0.362).采集实际空气样本进行磁珠富集微生物的菌落计数及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进行分析,磁珠-微生物复合物中的绝对基因拷贝数和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磁分离后上清液中基因拷贝数和菌落计数(P=0.0001).此方法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高效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对洁净环境样本的低浓度微生物监测方法,制备了低浓度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各3种,使用修饰后的新型磁珠对模拟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评价实验.革兰氏染色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磁珠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阴性菌均具有显著富集浓缩作用,与大肠杆菌相比,磁珠对金黄色葡萄菌的富集浓缩比更高.使用磁珠富集液对自来水、桶装水和瓶装矿泉水中的微生物进行非特异性吸附后,比较上清和磁珠-微生物复合物的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和菌落总数指标,结果表明磁珠对自来水和桶装水中的微生物均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P<0.01,P<0.001).通过比较,抽滤法和磁珠法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富集效果有差异(P=0.002),2种方法对桶装水和矿泉水的富集效果无显著差异(P=0.362).采集实际空气样本进行磁珠富集微生物的菌落计数及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进行分析,磁珠-微生物复合物中的绝对基因拷贝数和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磁分离后上清液中基因拷贝数和菌落计数(P=0.0001).此方法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高效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强磁场影响下菌株B1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园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人工合成染料酸性红B有一定脱色能力的菌株B1(芽孢杆菌属),经过6.0、8.0、8.0T的强磁场分别作用30、15、30 min后进行了脱色试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染料脱色模型.结果表明,强磁场对B1具有诱变作用,能使其脱色能力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低温下磁性载体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能力的影响,探究了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氮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商用载体反应器(对照组)相比,磁性载体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其对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2%和12.1%.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磁性载体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由于不同微生物的磁化率不同,导致两种载体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磁性载体生物膜中硝化菌属(如: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如:Sphaerotilus、Zoogloe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多.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磁性载体生物膜的整体基因功能表达水平更高,在信号传导机制和细胞内运输、分泌和囊泡运输等方面优势更明显.此外,大多数与氮代谢相关基因在磁性载体生物膜中丰度更高,如涉及硝化过程的基因amo、hao和反硝化过程基因nap、nor等,使得生物膜的低温脱氮潜力增强.以上结果从微观生物学角度更好地解释了反应器处理能力的差异,为磁性载体强...  相似文献   

17.
磁化处理对水体的复氧速率及生物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试验证明,磁化处理不仅可引起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而且还强烈影响水体的生物性质(刺激藻类生长、抑止异养菌数等)。磁化处理引起藻类生产力显著提高的特殊生物效应,对加速水体的复氧能力,提高自净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