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我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组成及其演替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对洞庭湖地区3种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社鼠是洞庭湖地区3种生态类型区的主要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以农田为主要栖息地,在不同作物地间进行季节性迁移,并侵入到丘陵山林之中;社鼠是林地内的优势种;山区和丘陵的林缘农田生境则以这2种鼠为优势种。从洞庭湖区鼠类群落的历史资料看,曾经为农田生态系统优势鼠种之一的褐家鼠的比例已大大降低,形成了以黑线姬鼠占绝对地位的格局。在房舍,褐家鼠的优势地位已被小家鼠取代。 相似文献
3.
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多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以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及捕食类群增长率为大.寄生类群和捕食类群多样性取决于植食类群多样性;杂食类群与地栖性类群成显著性相关.影响昆虫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物种类、层次结构、盖度和表土层厚度、坚硬度等.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对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黑线姬鼠和社鼠是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的主要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以农田为主要栖息地 ,在不同作物地间进行季节性迁移 ,并侵入到丘陵山林之中 ;社鼠是林地内的优势种 ;山区和丘陵的林缘农田生境则以这 2种鼠为优势种。从洞庭湖区鼠类群落的历史资料看 ,曾经为农田生态系统优势鼠种之一的褐家鼠的比例已大大降低 ,形成了以黑线姬鼠占绝对地位的格局。在房舍 ,褐家鼠的优势地位已被小家鼠取代 相似文献
5.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耐低温、干旱和贫瘠,是我国北方温性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森林群落,也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本土造林树种之一,火炬(Rhus typhina Linn.)根萌蘖力强,耐寒、耐旱、耐盐碱,是一种适应周围环境能力极强的外来引入种树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冀东铁矿不同年份种植的人工火炬林和人工油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2种恢复模式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的变化,群落动态,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种恢复模式在生态效益方面的优劣。主要结果如下:1)短期来看,火炬可以迅速提高植被盖度,增加生物量,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火炬的快速萌集繁殖和林分的郁闭,林下草本急剧减少,形成火炬单优群落,而不能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2)短期来看,油松生长缓慢,其生态效益远小于火炬群落,但是油松群落经过11年的演替形成了乔-灌-草3层结构,群落结构逐渐完善。3)演替初期火炬群落优势种以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耐干旱的植物为主,演替后期林下物种迅速减少以至大量消失;油松群落经过11年的恢复,群落草本层植物种数逐渐增大,从一年生先锋植物占优势过渡到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为建群种,并出现了黄刺玫(Rosa xanthin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多年生灌木。4)演替初期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火炬群落﹥油松群落,演替后期则相反,这主要是由群落内种间竞争关系和水热环境的差异造成。4)综合植物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未来的演替趋势,火炬长期的生态效益远不及油松树种。 相似文献
6.
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市内公园风景林、郊区防护林和农田等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昆虫幼虫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昆虫幼虫35科411只,其中鞘翅目幼虫14科319只,双翅目幼虫13科64只,鳞翅目幼虫8科28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存在差异,防护林和农田土壤昆虫幼虫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显著减少;除农田外,其他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0~5cm土壤层,生境凋落物的移除对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影响不明显;此外,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幼虫对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变化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梅园昆虫群落的时间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物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测定梅园昆虫群落的时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梅园昆虫群落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随季节推移而增加,优势种群也随季节而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食叶性昆虫及刺吸性昆虫在群落中具有重要作用,刺吸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发生发展趋势相同;根据群落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发现,9月、10月、11月和12月份的昆虫群落最为相似,其次是4月、5月、6月和7月份昆虫群落,再者3月份的昆虫群落,最后是8月份的昆虫大群落.图3表3参17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10.
广东佛山机场鸟类群落生态及鸟撞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佛山机场及附近6种生境的6条样带的调查,记录到有鸟类49种,分属10目23科.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最重要的种类6种,即池鹭、白鹭、小白腰雨燕、家燕、金腰燕、白头鹎.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广性分布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构成了佛山机场各生境鸟类群落组成的主体.根据鸟类习性及其栖息生境的特点分析,提出预防鸟撞事件发生采取的对策措施.表1参10 相似文献
11.
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郊森林区正成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定常熟市及近郊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验区,根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测试结果,分析探讨城郊森林区对城市区域的生态影响及作用机制,表明森林群落是优于其它下垫面类型的多层,多效,可持续利用的城区环境生物净化器。 相似文献
12.
草原不同沙化地段蝗虫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植物和蝗虫种群生物量的调查,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干草原沙化过程中植物和蝗虫群落结构、多样性与丰富度的变化,以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和蝗虫群落随着草地的沙化程度表现出序列性演替过程,蝗虫群落多样性直接受植物群密结构变化的影响,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平行.草地沙化对蝗虫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是一种灾变性影响:沙化导致植被结构与土壤硬度的变化,造成蝗虫产卵地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GM(1,1)模型拟合发展的趋势、傅里叶变换撮周期分量AR(p)模型模拟随机过程的集成预报模型,并用于黄河三角洲人工草场群落土壤盐分的定量研究中,经理论和应用检验证明:该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模拟或预报土壤盐分在较长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并优于传统的单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伐迹地32a生的青(x)(Picea wilsonii)和29 a生的云杉(Picea asperata)两种人工群落平均木地径(Db/cm)、胸径(DBH/cm)、树高(h/m)、生物量(Vind/m3)以及群落的生物量(V/m3hm-2)生长过程,探讨了两群落的生物量和两种群个体数分布规律.主要结果为:①云杉的平均带皮地径(Dbb/cm)、带皮胸径(DBHb/cm)、平均h和Vind分别为16.3、12.9、9.14、0.05908,而青的则分别为8.1、5.2、5.65、0.00571.②云杉和青群落的V/m3.hm-2分别是155.09和23.55.③云杉Db、DBH、h、和Vind生长高峰期分别在树龄10~16 a、14~18 a、20~24 a和20 a;而青(x)的上述值生长高峰期则分别在树龄24 a、18~22 a、20~24 a和32 a.④按胸径级分布,云杉和青(x)群落中胸径<13 cm的个体的V分别占各群落总生物量(Vt)的25.51%和100%;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体数的58.74%和100%.⑤按生长级分布,云杉和青群落的I、II级木的V分别占各群落Vt的90%和57.64%;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体数的63.7%和22.0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