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讯     
<正> 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悬空元件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6名代表对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可能碰到的种种干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代表们以悬空元件作窗口,排查了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中来自系统内与系统外的主要干扰表现和影响途径,并相应提出了排除干扰的措施。会上涉及到的五种电感法地应力测量仪器:4103、CD—2、LQJ—1、LQJ—2、Ryc2—70,它们在同等干扰  相似文献   

2.
<正> 1984年10月10日至15日,国家地震局地应力清理攻关领导小组在山东蓬莱召开了“地应力(电感法)清理评价成果交流总结会议”。经过会前的评选、推荐,有50余篇清理评价研究报告收入了研究报告摘要汇编,其中20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1983年3月,国家地震局工作会议确定要从科学上清理各种观测手段的实际作用,较客观地对各种观测手段作出评价。地应力(电感法)清理攻关领导小组结合本手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这次清理评价的主要课题:1.地应力(电感法)测量过程和所测物理量—主要从理论、实验和实测资料上回答该测量系统是否测到了地壳应力的相对变化;2.电感法干扰因素的研究—主要研究各种干扰及其交互作用对地应力(电感法)相对测量的影响机理、量级以及对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3.
运用正交试验法开展地应力相对测量干扰影响的试验(L_(25)(5~6)、L_(27)(3~(13))、L_(81)(3~(40))),以便各种干扰因子水平在均衡搭配下进行综合比较,求取一系因子对测值的影响系数和不同测试系统的噪声水平,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排除干扰措施。正交设计法对不同监测手段的试验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 1983年8月2日至8日全国地应力测量技术专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65篇,与会代表回顾了自1977年芜湖地应力专业会议以来地应力测量技术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了用钻孔变形法测量地应力的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接触式预压元件的率定问题,发展了哈斯特率定法和围压率定法。 2.应用了水压致裂、声发射等新的测量方法。取得了一批绝对应力的测量数据,为研究我国应力场分布特征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 浙江省首次地震学术讨论会于今年8月15日至18日在宁波市举行。会上共宣读了四十七篇学术论文和报告,绝大部份文章都是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撰写的,内容比较丰富和广泛。其中,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探讨予测予报方法的文章19篇。如《水菅倾斜仪的倾斜潮观测及分析》《湖州台电阻率变化的初步研究》《两台中线法测定震中方位的误差剖析》等文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温州台水氡泉的初探》、《电感法地应力温度相关性试验》和《电感法地应力探头干扰问题的初探》等文,也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利用噪声分离相对比较和动态基线带统计确定的方法,对双塘等五台七孔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系统中悬空与受力元件观测值的部分统计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对比。经类比分析发现:(1)悬空元件与受力元件的观测值经系统改正后,剩余值的精度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土氡测量在地质灾害勘测中的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秋霞  刘快胜 《灾害学》1996,11(2):47-52
对土氡勘测中来自测量过程、勘测场地条件、气象因素方面的常见干扰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干扰机理,指出了定性及部分定量排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其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适用于深部地下硐室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应变解除法,并介绍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变解除法进行现场实测,获得了该矿区深部4个水平6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利用多方程回归方法分析初始地应力场,获取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测量成果为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区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利用地电阻率法进行地震预报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在这期间,地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00个地电阻率台站,分布在全国各主要地震区,经历了国内几次大震的实践.因此在观测仪器、排除干扰、地震实践以及模拟实验、变化机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经过1983-1984年两年的清理攻关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巢湖地区三口地震观测深井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求出了气压订正后深井静水位值与理论固体潮值相关最高时的气压系数.由于该值是采用优选法的方法确定的,所以称之为优选气压系数.优选气压系数反映了井孔本身系统对水位变化的放大性能,其本质是通过井孔系统对大气压和地应力这对矛盾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优选气压系数对排除气压对水位的干扰,提取震兆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是最快回应大地震的科学深钻项目,在钻孔崩落法、水压致裂法等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首次使用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进行深部三维地应力测量。基于黏弹性体非弹性应变恢复理论和岩芯测试理论,模拟深孔岩芯在三维地应力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在均质各向同性的前提下,计算3个主应力的方向与大小。在WFSD项目现场实验室,使用开发的测试系统,测试深部岩芯非弹性恢复应变的6个独立方向的法向应变,确定测试点的三维地应力方位与大小。为了验证非弹性应变恢复法的有效性,分析了WFSD项目1号孔的测试结果,该结果与震源机制解及其他地应力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表明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合理可靠,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其他地应力测试方法无法使用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有更好的适用性,该方法为探索大深度钻井条件下使用岩芯法开展地应力测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震前地应力相对观测资料中的短期变化特征、趋势变化和短临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在电磁信息观测中,分辨因电力线接触不良、备用蓄电池漏电、蓄电池电能不足、人为活动、地面振动、附近使用受损的电器具和大气等因素造成的干扰,提出防止或排除一些干扰的方法。介绍了观测点加强观测的几项措施,结合简析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地震前兆信息的实例,证明采取措施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从事电磁信息观测与分析的同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电阻式地应力观测系统实验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了干扰因素的来源与识别方法,提出了长期观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皖18井的水位和雨量资料,提出了降雨干扰定量排除方法,并对该井降雨干扰进行了定量排除,从而突出了该井地震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地震观测井孔实现观测条件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有些非观测层段的地下水由于与钻孔——含水层系统存在水动力联系而产生的干扰影响可以用有效方法予以排除,根据成井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止水方法。由于止水后缩小了观测段的井径也就缩小了变径系数。因此,止水后的井孔将收到既排除干扰同时又增大信息量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电感法地应力测量系统是利用钻孔形变原理而设计的,由于其磁弹性传感器是一非线性无源器件,易受外界因数的变化而使测值变化。溧阳台地应力仪平时工作状态正常,其测值是有规律且平稳变化的。但偶尔出现非震异常,也为震情判断带来麻烦。此举一例,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会议简讯     
<正>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五月四日至七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前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同志出席和主持了这次会议。在会议上有16位委员就重力、地倾斜、大地形变测量、水化、地电、测震学前兆、前兆的观测研究、综合分析预报研究等方面交流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交流,大家感到七级以上强震的前兆是比较丰富的,预报是有希望的;同时对前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对干扰的识别、信息的提取、前兆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在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的地应力测量结果,初步揭示了该断裂带附近的地应力场特征。测得该断裂带深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向,而浅层则为北西向。初步认为,近地表和深部应力方向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地形的影响。最后还讨论了关于该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方式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