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待生灵     
春天了,气温渐渐回升,我想到了去年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之行,又想到了前年冬天,在那里野放的第一批野马。野马圈养在盆地西部的一个牧场上,那儿离克拉玛依油田不远。从盆地西部返回的时候,老司机告诉我,远处的那个牧场,是野马饲养场。野马是从国外引回的,准备野放,这里是它们的老家。我们开车过去,在圈外远远地望了一会儿。我是外行,是不是野马,看不出,分不清。有消息说,前年冬天野放的20多匹野马,在野外死了两匹,其余的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春天收回来之后,经过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野马还不大适应野放的环境,死  相似文献   

2.
志钢 《绿叶》2007,(Z1)
野马是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全球仅剩千余匹,其中我国约有250匹。21年前,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新疆建起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担负起挽救这一物种的重任。然而,在长期的人工饲养过程中,近亲繁殖、失去野性、养尊处优成为这一物种存活下去的新威胁。于是,“野放”势在必行,却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4,(6):60-60
普氏野马(以下简称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它与家马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比例较大,耳朵小颈上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它的额上是秃裸的吻部为白色此外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马多出一对。  相似文献   

4.
毕舸 《绿叶》2007,(11):48-48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4日电:经过多日全力救治,在新疆卡拉麦里国家自然保护区被撞伤的第五匹普氏野马,终因无法站立而在病痛中死亡。两个多月来,陆续有五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遭遇车祸死亡。  相似文献   

5.
侯蓓丽 《绿色视野》2008,(12):43-45
普氏野马有6000多年的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普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但是从2007年8月至今,先后有4匹普式野马在通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此事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那里从前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后来,村前村后的树木被砍伐了,农田也不再种庄稼了,一到雨天,道路上污水直流,踩得满脚都是泥巴。走在路上,你会不小心被一只只没有名字的猫狗乱追,大风天气里,路边随意丢弃的垃圾袋满天飞,弄不好会飞到你的脸上。后来上了幼儿园,我来到了武汉,马路上车辆真多,看得我眼花缭乱,这里的天空是白色的,很  相似文献   

7.
悲壮的旅行     
在遥远的北极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动物——旅鼠。它们虽然个头很小,但数量众多,整个北极草原都是它们的天下。它们既能把北极草原搞得生机勃勃,也能使之死气沉沉。它们是那片草原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因为它们肩负着为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提供口粮的重要任务:狐狸、猫头鹰等均以它们为大餐。  相似文献   

8.
绿色书架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张赫凡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3.80元前几年,美国影片《马语者》风靡世界,片中那个能用特殊语言与马进行交流的奇人汤姆·布莱曼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野马:重返卡拉麦里》的作者张赫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马语者”,不过与她朝夕相处的可不是普通的马,而是珍贵的普氏野马。在这本书中,张赫凡着重描述了她看到的野马的社会结构和独特性格:野马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像人类社会一样存在着等级,实行着家长制管理,常常会为了争权夺势、娶妻纳妾而展开血腥搏斗;它们之间也有动人的爱情、揪心的离别和泣泪…  相似文献   

9.
<正>清明假期,我跟随父母一起去商场游玩,这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却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动物表演。那是一些猕猴,它们像小学生一样端正地坐在椅子上,显得十分乖巧有趣。它们不但会表演各种绝活儿,还会抢救伤员。看似活泼可爱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可问题是它们真的快乐吗?因为我看到驯兽师手中的小棍在它们的身边敲敲打打,我看到它们的眼中流露出的不是快乐而是恐惧。我看到它们  相似文献   

10.
正我曾经在海族馆看过海狮顶球,在草原上看过猴子搞笑作揖……我曾经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为它们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仰后合,直到我了解到,很多动物能够表演各种各样的节目不是因为它们聪明爱模仿,也不是驯兽员会鸟言兽语,而是因为它们长期受到驯兽员的残忍殴打,囚禁虐待。看到威猛的狮子、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20,(7)
正我12岁的时候见到了汪曾祺先生。当时,我还在故乡呼伦贝尔,时间大概是1974年夏天,汪老,还有剧作家杨毓敏先生以及广和剧场的周先生,他们是来呼伦贝尔草原深入生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接到上面的任务,准备将蒙古族作家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改编成京剧。我父亲负责接待他们。当时汪老还没有写出《受戒》和《大淖记事》,只知道他与杨先生一起参与了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的创作。当晚,我父亲请他们吃饭。那个年代,海拉尔(当时呼伦贝尔盟的政府所在地)几乎没有什么饭店、餐馆,只记得有一家国营饭店叫胜利饭店。父亲没有钱在饭店请客人吃饭,只能在家里设宴,由我母亲炒菜,喝的酒也是本地的散装白酒。那一晚大家都喝得很尽兴,汪老还特别夸赞我母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好吃。  相似文献   

12.
张禾 《环境教育》2004,(12):25-26
宽大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路旁樱树上的一朵樱花被一陈风吹落在地上。我见它是那样可爱,便把它带回了家。谁知,一进家门,小樱花突然跳了起来,有了生命,她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精灵!这可真是一个奇迹!从此,我与小樱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早知道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然而只有在亲自到过马纳潭国家公园之后,才终于明白在非洲草原上,真正的主人是那些野生动物,而我只是客人, 一个蓦然闯入它们的世界,体验了无限惊奇和得到自然慷慨馈赠的小小游客。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20,(4)
正我是一个藏族人,来自四川若尔盖。我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十多年了,慢慢地发现,草原、牛羊、牧民是离不开的,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若尔盖是全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黄河水的30%来自若尔盖湿地。记忆中的若尔盖实在令人着迷。牧民的孩子在马背上长大,从小放牧。可年纪那么小,家乡的山山水水,我怎么知道?小时候放羊,爸爸跟我讲,今天我们家的牛丢了,有可能在冬季草场,你去找回来。怎么找呢?他比画着跟我讲,你这样走的时候,这里有一块沼泽地,这边有条河,过这条河时候你必须要找到不太深的地方;还有那边有一户,他们家的狗特别厉害,你得绕着走。我根据爸爸比画的地图,脑子里面反复想着,然后骑着马就这样寻找,找到牛羊的时候,我特  相似文献   

15.
野马的故事     
本期“生态热线”刊登的《野马的故事》,讲述发生在马年的关于马的事情。人们为了挽救普氏野马——这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进行了种种不懈的努力,人类的行为真的能使这一物种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繁衍吗?这是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需要用事实来回答检验的一个大大的问号。破坏、毁灭很容易,恢复、保护却很难。但愿有更多的人认识这一点,但愿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没有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6.
人狼不了情     
2011年10月下旬,李薇漪写的《我家有狼初长成》一书刚面市不久,便成了风靡各地的畅销读物。此书记载了这位成都女孩和一匹草原狼共同生活8个月的真实经历。有人说,它比《狼图腾》写得更为深情和精彩;有人说,它既像远方的童话,又似现世的挽歌。一匹嗜血的野狼,可以攻击高大威猛的藏獒,可以征服体积庞大的野耗牛,为何每当到了李薇漪身边,却温顺得像个懂事的孩子?它与美女画家之间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滴血的羊绒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民歌印象中的草原是美丽的。绿浪滚滚,莺飞草长,洁白的羊群如同珍珠般撒满绿地毯……我们的祖先成吉思汗在草原上驰骋放歌,弯弓射雕,繁衍后代。草原,是我们的骄傲!可,你知道吗?如今的内蒙古草原树枯草死,黄沙滚滚,一群群山羊竟像小丑似的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而造成这种恶劣环境、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原来是1981年与某国合资的羊绒集团。羊绒,又称软黄金,是澳洲特有的山羊身上的毛。它柔软轻盈保暖,织成的毛衫价格昂贵,国际走俏。可正是这种山羊给中国的草原带来噩运!以前,我们的草原上没有这…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条小鱼和爸爸、妈妈快活地生活在小河边。它们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里有翠绿的水草,和一些光滑的小石头。后来河边建起了一个个大工厂,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河里。河水一下就变黑了,小鱼被黑水冲晕了头,它游出水面,不料水上的天空也一样,一团团黑烟熏得它直咳嗽。它说:“天也黑了,水也黑了,难道世界上就没有清澈的小河,没有蔚蓝的天空了吗?”小鱼游到水里对爸爸、妈妈说:“我们搬家吧!”说着他们就向下游游去。 他们游了三天三夜,他们游累了停在一块被污水冲黑了的石头上,小鱼的爸爸、妈妈出去寻找食物去了。小鱼在那儿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小鱼在这块石头上等了一天、二天、三天,小鱼都急哭了,小鱼自  相似文献   

19.
郭耕 《环境教育》2006,(9):48-49
自然界需要狼.因为失去了狼.草原的食草动物失去天敌控制,过度消耗植被,最后,草原会沦为荒漠,生命系统彻底崩溃。如今,很多原本有狼等食肉动物的地方已经全然没有了,随着多年的保护.部分食草动物的数量呈现过度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在非洲那片宽广辽阔的草原,百兽驰骋着,它们彼此追逐,那种自由与彪悍,它们捍卫生命的意志,是我不曾见过的;在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那些小巧灵敏的动物,注视着自己的猎物,它们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蓄势待发;在南极洲冰雪天地里,企鹅笨拙前行,它们聚在一起彼此抵御风雪严寒……这些野生动物总有英豪气度,它们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