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赵丰  聂晶川 《新疆环境保护》1993,15(3):28-29,36
根据新疆地区干旱、荒漠和具有绿洲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新疆绿洲立体农业的几个重要方面:保护和扩大绿洲;农、林、牧、草综合立体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推广庭院经济;合理投入等。  相似文献   

2.
正面向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牵头并联合四川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组建了"四川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创新团队"。团队汇集土地、水、生物、气候、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学科专业人才以及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环境工  相似文献   

3.
和田的混农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地区属极端干旱荒漠区,生境十分严酷。实现农田林网化后,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结合林种和树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骨架,绿洲边缘或内部失荒地薪炭养畜林,绿洲内部形式多样的农村复合经营以及庭院经济等构成的混农林业,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农业贫困县面临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重压力,更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寻找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避免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延寿县为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运用叠置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区,将其分为中部沿河平原农渔牧复合区、南北山前漫岗水土保持及农林区、南北低山丘陵林业可持续利用区3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土地资源区域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林业发展离不开对林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通过区位商、莫兰指数测度,各省林业产业集聚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特征。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林业产业统计资料,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和临近地区的已有林业产业基础对林业产业集聚影响显著,劳动力资源条件同样显著,自然资源因素不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因素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将SDM模型与OLS、FE、SAR、SEM等模型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基于SDM模型的结论更加可信,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快黔东南州森林资源的开发丁建红(黔东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凯里556000)开发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众多改革成功的经验来看,要启动贫困山区的商品经济,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品和商品优...  相似文献   

7.
建立自然保护区系的目的,是为了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良性循环协同发展。我国古代保护自然,达到了“中国可得而食也”和“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低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跨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道路;提出了广泛保护农业  相似文献   

8.
林业文化遗产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在生态文明时代展现着突出和普遍的价值,剖析林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效用,可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以清水江流域为考察中心,对林业文化遗产的类型和形成、价值内涵、保护利用及增值逻辑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1)林业文化遗产可归结为物种类、技术类、景观类、记忆类和工具类五大类,这些遗产以认识和利用森林资源为基础,与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关联,是一种特殊的资源;(2)林业文化遗产由不同的要素和系统所构成的特性,决定了林业文化遗产具有产品供给、文化服务、社会网络建设以及生态智慧凝结等多重价值;(3)清水江流域在制度化保护、产业链延伸、旅游业发展以及生态理念传承4个方面将林业文化遗产盘活,使其蕴含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在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4)林业文化遗产在以保护为前提的框架下进行发掘和利用,是促进资源转化为资本,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使阜阳市获益匪浅。颖上县建成了全国生态农业县, 阜南县濛洼行蓄洪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沿淮行蓄洪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市还探索出光、热、水、气、肥立体种植模式,农、林、牧、鱼、沼生态模式,稻鱼共生模式等多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全球500佳”小张庄为依托, 发展生态旅游。实现阜城13条沟  相似文献   

10.
湿地     
天然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人工湿地则以潜育化和沼泽化水稻田为主,还包括部分水库、水塘等.湿地是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国际组织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将湿地与农业、林业并列为三大生态系统,而淡水湿地被列为受威胁物种最重要的集结地.我国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3%.湿地的好处是: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其中淡水沼泽的净初级生产力与热带雨林不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是四川省科技厅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自然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重点是以四川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国家提出的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规划、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资源信息数据集成、自然科技信息共享等领  相似文献   

12.
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经济许联超(云南民族学院,昆明650031)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自治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2%。自治区内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水能、矿产、生物、旅游等资...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8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刘友宾在通报中称,近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启动"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这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后,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的一个重要专项行动。这次专  相似文献   

14.
方恺  朱优蓉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3):24-30,3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然而学术界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环境经济核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方向的研究由来已久,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学术成果。本文在综述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会计学、经济学、资源环境科学等学科视角论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辨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从基本假设、表式结构、数据来源等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体系,并回顾了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林业与造纸业,30多年来一直实行着相互分离的管理体制。林业只管造林,轻工只管造纸;前者不问造纸业对原料品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后者不管造纸原料的培育、经营与发展。本来是“第一车间”与“第二车间”的依存关系,却因隶属不同而人为地分割开来。当前,林业和造纸业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林业的再发展缺少投入,造纸业的再发展资源不足。人们正在思考:林业和造纸业为何不能相互结合,联合经营,走以林保纸,以纸养林,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环境保护》1993,15(4):8-14
1 以自身发展需要为着眼点的大农业用地结构 1.1 耕地开发利用结构——伊犁河谷(地区)的水土等自然资源虽在全疆属得天独厚,但若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在全疆12个地州中,1990年伊犁地区排序倒数第四,仅高于属贫困地区的南疆三地州。为改变此落后状况,伊犁地区党委、行署、兵团及有关单位,决心在1991—2000年十年间,使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8.9%以上(即比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半以上)。但因全区的产业结构仍以农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体,1990年,全  相似文献   

17.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项创新性课题,是国民经济核算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政府既注重经济的高速发展,又重视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加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完善我国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体系势在必行。就政府处理自然资源的态度引出我国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上的现状,初步梳理了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并进行了比较,以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目的为出发点,就报表的基本假设、计量、确认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结合国情研究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结构和报表的披露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了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系统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系统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采集狩猎社会、原始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并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立足我国不同区域现实状况的差异,以我国东部某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充分的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以自然资源保护及污染综合防治为核心,深入分析省级层面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现状,识别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思路和该省实际情况,制订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及协调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重组机构职能配置、优化自然资源管理、理顺污染防治体系、健全有效督政机制、发展绿色化决策等五个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为我国省级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资产及其负债表编制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资源资产仍然是一个新概念,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就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亟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此,重点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属性、分类进行探讨,并就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编制的重点与基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及其重点与方式等,进行系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