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天海  尹俊勋  汪志成  黎曦 《安全》2006,27(6):20-22
介绍了静电放电电磁辐射场的理论模型;针对长导体模型分析了其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讨论了长导体模型实验仿真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2.
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放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流程中,对于发生过进水、过火、碰撞等情况的危险性动力电池需要进行放电安全处理。此外,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退役时残余电压很高,动力电池单体带电拆解极易发生起火甚至爆炸,拆解前也需要进行放电处理。以退役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对比物理放电和化学放电的安全性,考察放电的安全截止电压、戳穿安全阀、电解质浓度对化学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电压值高于1.0 V时,电池拆解会产生火星,极易起火,电压值不高于1.0 V可实现安全拆解。物理放电后电池电压会反弹,拆解时仍有安全风险;化学放电后电池电压不反弹,可实现安全拆解。化学放电时戳穿安全阀并添加5%的Na Cl可满足产业化放电要求,SOC=100%的动力电池放电至安全截止电压需要15.3 h。对于10 Ah以上的动力电池,戳入深度应控制在5 mm以内,10 Ah以内的动力电池不建议戳穿安全阀。  相似文献   

3.
典型静电放电火花点燃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研究典型静电放电火花的实际点燃能力 ,对实际生产工艺工程中的静电放电火花的点燃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静电放电火花的放电相当能量、放电火花空间分布范围和放电火花持续时间 ,决定了静电放电火花实际点燃可燃物的可能性大小 ,因此不同类型的静电放电火花点燃可燃物的差异性很大。根据数据序列理论分析 ,引入静电放电火花点火源序列和可燃物危险性序列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反映了静电放电火花点燃可燃物的危险程度 ,可用于对静电放电火花的实际点燃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价。对聚烯烃粉体生产工艺过程中典型和频发性的静电放电火花的点燃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焦化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放电次数对焦化废水中氰化物和氨氮及COD的影响,比较了焦化废水中氨氮与COD的关系,总结了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氰化物、氨氮和COD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杀菌的效果.首先对正负电晕杀菌效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然后选择电晕放电电压范围更大的负电晕,进行杀菌参数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其他放电条件相同时,正电晕的杀菌效果优于负电晕.研究发现,在负电晕条件下,杀灭率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放电时间的延长、电极间距的减小而升高,另外杀菌效果与细菌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波形电晕线排列形态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波形电晕极的放电特性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应用,在线-板式电除尘器中,实验研究了波形电晕极排列方式对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影响.试验中主要考虑了2个因素对波形电晕线放电性能的影响,即波形电晕线的偏转角和波形电晕极间距.其波形电晕极的具体布置方式分为:①波形电晕线偏转角分别为0°、45°、90°;②波形电晕极间距分别为14...  相似文献   

7.
油品管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是影响油料安全运输的主要危险源之一。总结了输油管道静电起电的宏观和微观过程及影响管道带电的因素,根据各种静电放电类型的发生条件以及金属、绝缘管道(软管、胶管)自身特性,分析得出金属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而绝缘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火花放电和刷形放电。针对金属管道和绝缘管道输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静电危害事故,从油品进入管道前、管道中及其他如温湿度控制等3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概述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如高压脉冲电源、物理效应、反应器、污染物和降解机理等方面,并提出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去除,传统去除方法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用高压毫微秒脉冲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pH值、放电时间、气流量、放电条件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9.09,放电2h,放电电压46kV时氰化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2%,氰化物的质量浓度可降至0.26mg/L。实验对比了放电与不放电氰化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放电后氰化物的去除率大大提高,为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2种不同电源的电晕特性,对恒压电源和脉冲电源形成的电极对,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了2种电晕放电的电场特性及除尘性能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脉冲电晕放电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流都高于恒压电晕放电,其产生的平均电子密度高,使得粉尘去除效果略好,且除尘性能稳定,产生的副产物O3量少。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了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过程中的电压波形图及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降解过程中的能量计算问题,分析了放电过程中产生火花放电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火花放电的方法。在其它放电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有无泄放电路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压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了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放电电极直径、放电距离、苯酚的人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降解率随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高,随放电电极直径和放电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苯酚人口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酒钢高炉出铁场电除尘系统工艺及设备,并就该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某工业园区为例,研究了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在园区企业污水排放精准监管中的应用。该技术提出污染源“水质指纹”概念,即每种污染源都有其唯一对应的水质指纹,以此进行污染排放源的识别。利用该技术监管企业排污,能准确监测到水质异常并发出预警,快速定位到嫌疑排污企业,从而可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环境监管工作效率。利用水质指纹识别技术,不仅可以识别企业超标排放和暗管偷排,而且可以进行污染路径溯源。案例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在水污染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浮顶储罐二次密封油气空间放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浮顶储罐在遭受雷击时由于导电片设施在二次密封油气空间中放电引起密封圈火灾,在实验室建立了2 m直径油罐模型,开展导电片火花放电起始电流试验、导电片与罐壁形成空气间隙击穿放电初始电压试验,系统研究导电片在二次密封油气空间中的放电危险性。试验结果表明:导电片靠自身弹性与罐壁贴合时,雷电流大约在400 A时导电片开始产生点燃性火花放电;如导电片与罐壁贴合不良形成空气间隙,雷击情况下雷电流泄放瞬时浮顶与罐壁之间的电位差足以使一定大小的间隙击穿放电,当间隙大小为20~30 mm时,放电电压为26~40 kV。因此,储罐在遭受雷击时,导电片火花放电现象不可避免。结合储罐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取消二次密封导电片、液下刮蜡器与浮顶进行可靠电气连接的改进措施,避免导电片在二次密封油气空间中放电发生,大大降低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中铝山西分公司的建设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其环境保护措施及排污达标和总量控制情况。同时解释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总量控制的概念。通过一、二期工程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和正在建设中的三期工程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说明排污达标和总量控制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中铝山西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铁路真空卸污设备为研究对象,进行远程运行维护系统的开发设计。根据真空卸污设备的运行特点,确定系统具备的功能,采集的数据类型、信号传输方式,并进行硬件开发集成和软件开发。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铁路真空卸污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加快真空卸污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的响应速度,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铁路真空卸污设备运行维护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氰高炉煤气洗涤水,设计了针-板式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装置。研究了不通入、通入SO2,不放电、放电以及不同初始氰化物浓度条件下,处理含氰废水的效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放电与否,通入SO2均可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脉冲电晕放电可以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停留时间越长,氰化物去除效率越高;高炉煤气洗涤水中氰化物初始浓度越高,其净化效果越好,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域停留时间约为2.1 s时,氰化物去除率最高可达99.9%,而初始浓度较低时,几乎没有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