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秀亮 《环境》2012,(3):28-31
近期,《南方日报》农村垃圾围村专题报导为我们展示了广东农村污染面临的严重形势:城市在试行垃圾分类,许多农村却连个垃圾箱也没有;城市在清理河道,广大农村却直接往河里排污城市里绿化处处,部分农村平日里却总是牛粪满地步步惊心……  相似文献   

2.
李丽坤 《环境》2011,(9):60-63
俗话说有披着羊皮的狼,现在有一些垃圾食品也披上了健康食品的外衣,一定要小心鉴别哦!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美食诱惑,有一些是因为它们的味道确实鲜美,还有一些则因为在通常印象中,它们极富营养。其实,我们还真需留个心眼,因为有些食物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对身体有益,过多食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召东 《环境》2008,(11)
"垃圾食品"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但您听说过"垃圾睡眠"吗? "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都不尽人意、使大脑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英国睡眠委员会将"垃圾睡眠"(JUNK SLEEP)"定义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睡眠.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7,(3)
<正>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正遭遇一个尴尬的环境治理难题:一方面,"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却因"邻避效应"频频受阻。不仅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建设,也大多遭此厄运。"谁都知道环境基础设施要建,但谁都不希望建在自家附近!"这是"邻避心理"的核心思维。这种"邻避心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市民环境意识增强,体现着社会进步,也有利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5,(9)
<正>一边是违法填埋,破坏环境,影响市容;另一边再生企业却面临"无料可用"的景况。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响亮的口号被传诵多年,但为何建筑垃圾资源化却意外地频遭现实难题——这些"资源"在国内并没有"人见人爱",相反地再生建材在市场推广中阻碍重重,其原因何在?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大有可为一辆辆铲车载满废弃的建筑垃圾,倒进一旁偌大的建筑垃圾粉碎机,经过这台大型器械的粉碎、筛  相似文献   

6.
千万别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是一夜之间,上海市打响了一场垃圾分类"全民大战"。2019年7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拒不整改,则个人最高可被罚款200元,企业单位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传成了段子,猝不及防的分类知识开始刷新所有人的认知。媒体也开始摇旗呐喊,宣传劝导人们快快加入这场全民垃圾大作战。大众媒体(包括自媒体)普及常识助力改革自然是好事,然而,有的媒体、环保组织和专家却开始担心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市场上见到一些冰棍、果味水、汽水、汽酒、糕点和糖果等食品,带着各种鲜艳悦目的色彩,惑着消费者的食欲。 各种食品本身颜色都较淡,不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增加食欲,一些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各种色素,以适应人们的感官需要。食用色素分两大类,即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前者是直接来自动植物组织的色素,一般对人体健康无害,有些还有营养价值。像我们吃的叉烧肉、红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研究。自2019年7月以来,织里镇采取"二定四分"的收集模式(其中,"二定"指定时和定点,"四分"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2020年,织里镇易腐垃圾收集量达到22219.98 t,相比2018年增加了67.5%;其他垃圾的收集量为116493.92 t,比2018年减少了22%。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使得织里镇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收集量呈负相关,干湿分类效果显著。织里镇针对特色服装行业所产生的废旧布条采取"因地制宜"的垃圾管理模式,实现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2020年分类收集废旧布条41100.07 t。然而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现干湿分离率不高、资源回收利用不足、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以下3点建议:1)提高公众垃圾干湿分类的责任意识;2)全面建立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3)推行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相反却很严重。因此,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提高城市处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了解了秦皇岛海港区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周边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思考,最后针对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行垃圾分类,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来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据不完全统计,预计2019年总合同额达120亿元,2020年总合同额达将2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杜怿平 《环境》2010,(11):56-58
<正>垃圾用一圈又一圈的灰色给城市"围脖",而城里的人们也在进行新一轮的环保自救,其中,垃圾分类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举措。推行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用细节潜移默化地"征服"公众,比任何宣传口号都有效。但是,怎样使垃圾分类由口号变为行动,以事实证明公众对环保事业的热心投入呢?一切都需要我们从细节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违者个人最高罚2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对此,一些人认为"罚款作用有限,应当教育为主""调查取证难、执法人员少,罚款难以落地""国民环境意识还不高,罚款不适合国情""垃圾分类不方便,分好类的垃圾到头来又混在一起",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李春萍 《环境工程》2013,(Z1):570-572
以水泥窑常用的替代燃料——生活垃圾和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氯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替代燃料中,以3种垃圾筛上物中的含氯量最高:填埋垃圾筛上物0.292%、原生垃圾筛上物0.280%及堆肥垃圾筛上物0.276%。垃圾组分中,以织物类含氯量最高(0.263%),其次为塑料(0.246%),食品略高于纸张(0.192%)。矿化土、污泥中含氯量较为接近,均在0.12%以下。水泥窑各替代燃料中的氯含量均远远超过水泥入窑生料安全含量的0.015%。将替代燃料制备成RDF后,市政污泥、垃圾筛上物及垃圾组分中氯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按照含氯量高低,水泥窑替代燃料可以分为3类:第1类含氯量大于0.20%,包括垃圾筛上物及垃圾中的塑料、织物类等大部分可燃物;第2类含氯量为0.15%0.20%,包括垃圾中的纸张、食品;第3类含氯量低于0.15%,主要是污泥。  相似文献   

14.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分,其末端为主的处理方式造成占用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环境负荷日益严重,其外部性令政府不堪重负。文章基于绿色供应链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对城市垃圾减量过程管理的研究系统进行重新界定并研究食品垃圾减量管理模式。构建了以食品物质流过程环节及其主体感知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构成的垃圾减量分析和管理框架模型,提出并定义了行为主体对垃圾减量管理的绿色感知强度指数和减量行为绿色强度指数,以北京市餐厨垃圾现状调研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垃圾减量绿色感知强度和主体绿色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规律,以此揭示在食品物质流过程从外部管理、基础设施等手段内化为主体的资源减量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内在规律,为垃圾减物质化管理及其模式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1)食品物质流垃圾减量管理系统呈现两端环节的净菜和分类行为减量管理薄弱的特点,其中社区居民垃圾分类问题尤为严重,需探讨完善系统化的过程资源减量化管理模式;(2)深层次的环境认知和环保自觉意识以及垃圾减量化行为约束的外部机制薄弱,因此呈现出较高的垃圾分类认识与较低下绿色自觉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缺口的现象,深化普及绿色价值观和规范行为是推动垃圾减量管理的重点举措;(3)厨余垃圾减量系统是消费、排放、回收以及管理模式协同联动的有机整体,需促进消费、经营、管理模式协同的绿色转变,并建立资源和垃圾减量化管理的短期、长期激励关联机制,逐步建立城市垃圾减量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立平 《环境》2010,(2):51-5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扮靓"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却有些事情吞噬着我们的美丽。从紧身牛仔裤到高跟鞋,从刺青绘身到穿孔挖洞,时髦总是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自虐倾向。时尚,可以让人生更有滋有味,但也可以"杀人"于无形,那就要看你能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7,(5)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消息一出,让"垃圾分类"这个老话题再次引发人们关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的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政策实施多年却不尽人意。自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8城市被确定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以来,该项工作始终进展缓慢。除广州、南京  相似文献   

17.
正农场环保合作社、遍布各村落的资源回收站、印有"身份证"的垃圾桶……通过各种创意的设计,垃圾分类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很好的运行,不但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垃圾分类,被公认为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内众多城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却纷纷以失败告终,一些城市管理者甚至感慨垃圾分类是"世上最难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垃圾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不同的是,垃圾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产生和排放的,不可避免地要与我们经常性地发生"亲密接触",处理不当会影响市容、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正因为  相似文献   

19.
<正>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遗憾的是,农药、化肥、工业排放造成的污染使得我们的耕地变得不干净起来,从而影响了粮食、蔬菜、果树的生产。雪上加霜的是,有人仍然继续在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污染物质。一些陌  相似文献   

20.
魏夕凯  马本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8):3822-3831
充分考虑农村"熟人社会"特点,首次采用复杂网络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声誉损失和奖励政策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扩散深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不干预时,垃圾分类将无法在农村自发持续而普遍推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声誉损失或奖励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分类;仅依靠单一政策,无法实现分类的深度扩散,若依靠声誉损失与奖励相互配合,可实现低政策强度、高扩散深度的合意效果;搭便车收益的提高会抑制垃圾分类扩散深度;注重经验学习和适应能力的EWA学习策略更有助于促进垃圾分类扩散.上述结论广泛适用于分类初始状态、学习能力、人口规模不同的农村,对中国农村垃圾分类具有普遍性的启发意义.最后,提出了充分利用"熟人社会"优势构建与农村社会经济特征相契合的垃圾分类激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