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塔式反应器中臭氧对地面水中亚硝酸盐氧化的工艺条件 ,得到了将亚硝酸盐氮含量为 0 .2 1mg/L的地面水处理到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Ⅲ类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 ,该工艺不受水温影响 ,有较好稳定性 ,且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在适当条件下,亚硝酸盐和二级胺、三级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因此对饮用水、地面水、废水中硝酸盐的监测是很有  相似文献   

3.
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需要提供充足的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问题,利用培养基对SBR中具有一定短程硝化功能的污泥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之比为104︰1,并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氨氧化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0℃、pH为7.5、nHCO-3/nNH+4-N值为1。以适合氨氧化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优化SBR,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50 mg/L时,氨氮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维持在85%以上,反应器中氨氧化菌与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之比为103∶1,亚硝酸盐的高效积累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废水的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4.
对于亚硝酸盐标准溶液,据各文献报导,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应经常标定,低浓度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应临时标定、配制。本文对标准亚硝酸盐高浓度的储备液与低浓度的使用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与使用液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地面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是水体的污染物之一。亚硝酸盐极不稳定,可被氧化成硝酸盐,也易被还原成氨氮。根据国内外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方法。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氧化效率高。随废水浓度的高低投加不同量的次氯酸钠,使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小于1毫克/升。根据废水量的大小,可连续处理和间歇处理,水可循环利用,日常处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简介本方法用溶剂萃取法处理水样,用二根不同的色谱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地面水中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的残留量,不需净化处理,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地面水取样1升,检测下限为:甲基对硫磷0.2ppb;对硫磷为0.3ppb;乐果为0.2ppb;马拉硫磷为0.2ppb。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步混凝-化学沉淀”法处理苯乙腈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氰废水,对混凝剂种类、用量、pH、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总氰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找到了此方法处理含亚铁氰化物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废水,出水无色透明,总氰降到1mg/L以下。该方法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炼油污水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炼油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虽能达标排放,但仍对水体造成污染。若再经深度处理使水质达到地面水IV级标准,循环用于工业生产,则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围内外高含盐量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主要侧重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运行条件、处理情况和实践。各种工艺在高含盐量条件下,经过适当的驯化培养,只要条件适宜,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高浓度制罐废不处理技术及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确定了工艺路线及条件,并在某制罐扩建项目污水处理站改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面水中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晏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4):40-42,45
通过对色谱工作条件和水样萃取条件选择的分析,建立了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选择涂渍4%SE-30+60%QF-1的玻璃色谱柱及火焰光度检测器,有效分离定量了地面水中乐果、甲基对硫磷、乙基对硫磷三种成分峰,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水水质评价是一项既复杂又繁琐的工作,运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地面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具有快速、高效、形象、直观等优势,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级氧化工艺对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废水pH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经过处理的PTA废水,水质达到了车间用水的要求。本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以及缩短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通过提取富集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基因组DNA,经两次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纯化回收的DNA扩增片段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OB数量的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OB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A2/O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及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下AOB菌群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上升,系统内AOB菌群数量也大幅上升。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时,系统内的AOB菌群数量分别为5.28×109cells/g MLVSS和3.95×1010cells/g MLVSS。此外,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下降相对于AOB菌群数量的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5.
O3-生物沸石-GAC处理宁波姚江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宁波姚江水源水的特点,进行了臭氧(O3)、生物沸石、活性炭(GAC)的除污染组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去除CODMn、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量分别为30%、60%及80%以上,从而为微污染源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溶解氧的测定常采用碘量法和修正法。对于未受污染的地面水,由于干扰物较少,可直接采用碘量法;若水中含有0.1毫克/升以上的亚硝酸盐氮,1毫克/升以下的亚铁离子或少于25毫克/升的高铁离子时,可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若水中含有大于1毫克/升的亚铁离子时,可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  相似文献   

17.
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活性炭处理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伟  邹亮  陆少鸣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188-1192
针对从臭氧-活性炭工艺中开发出来的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在不同气水比工况下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在滤速为8~12 m/h,空床接触时间为11.5~15.4 min,装填密度为510 g/L条件下,不同气水比对去除氨氮的影响大于对CODMn的影响。气水比为0.3∶1时,对氨氮浓度为1.65~2.10 mg/L范围的进水平均去除率为81.9%,亚硝酸盐氮平均积累率为1.4%,CODMn去除率为70.6%。当气水比逐渐增加时,氨氮平均去除率有所提高,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则有所下降,对较低浓度的CODMn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利用循环伏安法所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的特性,及其降解过程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S/PPy/ACF可显著地加速亚硝酸盐的生物降解;在不考虑各因子间交互作用的条件下,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H=8和碳氮比为6;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的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相似;AQS/PPy/ACF的加入可使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的ORP降低约45 mV;AQS/PPy/ACF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本研究可为亚硝酸盐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并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兼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为95%,色度去除率为90%。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脱色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废水的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水的生态毒性较大。由于厌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A/DAT-IAT工艺对COD和生态毒性的处理效果均优于DAT-IAT工艺,并且回流总能耗低于DAT-IAT工艺,但是出水COD仍不达标。为了降低进入工艺的COD的总量,以絮凝沉淀做为预处理工艺,并采用Al残留量最小的絮凝剂投药量以降低出水中残留Al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没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絮凝-A/DAT-IAT工艺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104.46 mg/L,满足排放标准。在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的出水生态毒性有所上升,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得到了大幅削减。絮凝-A/DAT-IAT工艺与DAT-IAT工艺相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得到大幅增加的同时,生态毒性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