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有毒蓝藻水华引起的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其产生的毒素对生物有潜在的危害。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工作原理简单易行、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的统一的检测方法,对水体中特别是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类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以及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尚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体中低浓度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的富集、淋洗、洗脱等前处理环节,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法探讨微囊藻毒素前处理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25%的甲醇水溶液能够取得最佳淋洗效果,由One Factor设计优化得到体积分数为75%的甲醇水溶液作洗脱剂,MC-RR和MC-LR最佳回收率为89.4%和... 相似文献
3.
杭州贴沙河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14年9月杭州贴沙河出现蓝藻异常增殖期间,利用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对水体中胞外微囊藻毒素(EMC)和总微囊藻毒素(TMC)进行监测。共检出以MC-LR为主的8种微囊藻毒素(MC)单体,TMC总的质量浓度为63.9 ng/L~1 090 ng/L,其中MC-LR质量浓度为31.6 ng/L~472 ng/L,毒性等效MC-LR浓度为51.8 ng/L~862 ng/L,检出的MC-LR浓度值均低于限值标准。采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体中MC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各批次水样中MC-LR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为0.03~0.39,毒性等效MC-LR的HI介于0.04和0.72之间,均低于基准值,说明贴沙河作为饮用水水源尚无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供水水库的蓝藻种群和微囊藻毒素的季节变化,于2012年1—12月对韶关的苍村、瀑布和花山3座供水水库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监测蓝藻共9属(种),优势种为鱼腥藻和微囊藻,蓝藻最高丰度为5.67×107L-1;降水导致营养盐物质带入水库和水体不稳定性是蓝藻种群和优势种在夏秋两季季节变化和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3座水库ρ(微囊藻毒素)为0.1~0.9μg/L,最高值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MC-LR的指导性限制值(1μg/L)标准。微囊藻与微囊藻毒素呈显著正相关性(R=0.871,P0.01),表明产微囊藻毒素的蓝藻主要为微囊藻,当水库发生微囊藻水华时有发生微囊藻毒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东湖水样中微囊藻毒素(MC)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流动相、淋洗液和洗脱液对MC-RR和MC-LR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MC-RR和MC-LR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789μg/L和0.0234μg/L,其线性定量范围分别为0.1~10.0mg/L和0.06~10.0mg/L;样品测定回收率为78.4%~97.4%,RSD小于6.3%。该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用于实际水样测定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7.
水样酸化过滤后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MC-LR和MC-RR在水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12 ng/L和0.2 n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2.7%~88.5%,3次测定结果的RSD为9.1%~10.7%。将该方法用于6个海河流域部分重要水源地水样的监测,虽然部分水样中检测出MC-LR和MC-RR,但检出值均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种大孔树脂的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MC效果的比较,发现BS树脂对MC-RR和MC-LR的去除效果都很好,优于其他型号的树脂,静态吸附实验的结果显示,适当减小溶液的pH有利于树脂吸附MC,在pH:5,BS树脂对MC-RR和MC-LR均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的总藻毒素TMC[(TMC-LR) (TMC-RR)]和胞外藻毒素EMC[(EMC-LR) (EMC-RR)]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TMC-RR、TMC-LR、EMC-RR、EMC-LR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819 μg/L、1.090 μg/L、0.491 μg/L和0.077 μg/L,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水质已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监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繁殖和水华暴发从而使得藻类释放大量藻毒素,已经演变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微囊藻毒素通过饮水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最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从而造成肝细胞功能缺陷,比如黄疸和磷酸化活性改变。这些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对磷酸酶的抑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的调节。综上,微囊藻毒素会造成组织结构损伤、凋亡,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影响细胞周期,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同时对海河流域东北部6个水库型地表水水源地开展了藻类及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相关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东北部6个水库型地表水水源地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明显改善,但于桥水库、洋河水库水体仍呈富营养化状态并检出MC-LR和MC-RR。另外,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水体中蓝藻占明显优势,并且微囊藻毒素浓度与其成正相关关系。虽然检出的MC-RR和MC-LR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标准限制,但是在蓝藻暴发期间(特别是暴发后期)应加密监测,确保微囊藻毒素浓度不会对供水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自动监测网络与实验室验证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测定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与支流铊浓度,分析铊浓度与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水质指标的关系,进而对湘江流域衡阳段铊污染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8月上旬,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铊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多支流污染汇入。其中,松木下游断面铊污染极有可能来源于支流上游企业排放,江东水厂断面铊浓度异常的原因主要为溶解氧降低、死藻富集。该案例可为我国铊污染应急监测及污染原因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湖蓝藻遥感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等业务需求,研究了太湖蓝藻遥感自动解译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等。系统包括遥感数据接收子系统、蓝藻遥感解译子系统和海量遥感数据管理子系统,可实现从数据接收到报告编制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Chaulya SK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5,105(1-3):369-389
This investigation presents the assessment of ambient air quality carried out at an open pit coal mining area in Orissa state of India. The 24-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RPM, particles of less than 10 m aerodynamic diameter), sulphur dioxide (SO2) and oxides of nitrogen (NOx) were determined at regular interval throughout one year at 13 monitoring stations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four stations in mining/industrial are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24-h and annual average SPM and RPM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the respective standards set in the Indian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NAAQS) protocol in most of the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areas. However, the 24-h and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O2 and NOx were well within the prescribed limit of the NAAQS in both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areas. A management strategy is formulated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particulate matter at source and other mitigative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belts around the sensitive area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