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成矿组分的搬运和沉淀、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讨论了密西西比河谷上游成矿区、密苏里东南部成矿区和派恩波因特成矿区的矿床特征对比,从而得出该区矿床属于盆地卤水成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缙云老虎头矿区是首次在我国发现的沸石岩矿产地。近年来,通过对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又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缙云式沸石-珍珠岩矿床。因此,对该矿床进行典型解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及其沸石-珍珠岩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 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的区域构造位置隶属于北北东向丽水—余姚断裂火山喷发带,处于靖岳-舒洪构造火山盆地的北部边缘。是盆地内以马鞍山主火山口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修水花山洞钨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修水花山洞钨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钨矿床,与华南地区大量钨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关的传统认识不同,该矿床形成于晋宁期,成矿作用与晋宁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该矿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矿体矿石中辉钼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863±18 Ma(MSWD=0.024)、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805±5 Ma(MSWD=1.01)。结果表明,花山洞钨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矿区花岗闪长岩,显示了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分异演化一致,花山洞钨矿床成矿时代为晋宁期,是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常量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分布、矿物包裹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出该矿床与外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物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溶液可能与深层建造水有关,后期与大气降水有关。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大井银铜锡矿床是我国在金属组合上较为罕见的矿床之一。过去,该矿床曾被认为是与花岗岩有关的中深成热液矿床。作者从矿区潜火山侵入体与矿区东侧侏罗纪火山层序对比、矿床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矿石、金属矿物及金属分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论证了该矿床是一个浅成的潜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金顶铅锌矿床生物有机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顶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的演化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卤水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演化阶段中生物有机质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沉积成岩期表现为生物体对铅、锌等成矿元素的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的吸附、配合作用;热卤水成矿期表现为有机羧酸的溶蚀作用以及对成矿环境的控制作用;表生成矿期主要表现为地表细菌的氧化作用以及深部细菌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潭坑铅锌(银)矿区位于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内,本文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铅锌(银)矿床,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和后期热液充填两大成矿期,与次火山岩体(流纹斑岩)有密切的关系,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江西大吉山钨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吉山钨矿床处于赣南加里东褶皱区九连山断隆西南端。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稀土、铌钽和钨的富集成矿,与岩浆的演化多次侵入直接相关。该矿床矿化以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化与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主。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时空关系、组分上的继承和演化,体现了该矿床在成因上为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形成的复合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矿产于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台地中 ,矿体受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带控制。对塔木、卡兰古、乌苏里克、卡拉牙斯卡克等矿区的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 ,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高盐度、高密度富含有机物质及硫化氢气体的特征。流体气相成分中H2 O和CO2 占主要成分 ,盐水中阳离子以Ca2 + 、Mg2 + 为主 ,含Na+ 、K+ 、Li+ ,阴离子含Cl-、HCO3-、SO4 2 -、F-等。流体的δD值于- 114‰~ - 70‰间 ,δ18O值在 - 1.7‰~ - 15 .2‰间 ,流体来源于有大气降水参与的盆地热卤水。矿床成因属密西西比河谷 (MVT)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预示本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赤水工作区石油地质条件作为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的基础 ,依据烃类微渗漏理论及油气遥感信息 ,分析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油气藏和油气遥感异常之间的相应关系 ,用构造控油理论重点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对比分析多源信息 ,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对研究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发展极为有利 ,可为圈出有可能的油气远景区和赤水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 5个金矿体组成 ,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 ,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成矿期 :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主要富集期 ,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 ,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 15 0℃~ 30 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源于中酸性钠长斑岩脉 ,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 ,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淀富集是在弱 -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斑岩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铅、锶、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 ,揭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 :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基底前寒武系变质岩和老君山花岗岩 ;硫主要来源于中寒武世热水沉积期还原的海水硫酸盐和深部岩浆房 ,同时 ,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为后期叠加成矿作用提供了硫源 ,变质围岩也提供了一部分成矿物质。矿石中单矿物的铷 -锶等时线年龄为 (76 .7± 3.3)× 10 6a ,反映矿床明显受到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14.
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中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 ,其2 0 7Pb/2 0 4 Pb与2 0 6 Pb/ 2 0 4 Pb呈良好线性关系 ,2 0 7Pb/ 2 0 6 Pb和2 0 8Pb/ 2 0 6 Pb为一常数。结合对本区矿床的稀土元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判定不同层位铅锌矿床是在同一个成矿体系同时形成的 ,一次成矿 ,其成矿年龄为 2 4 5Ma(峨眉运动 ) ;同时说明不同矿床成矿金属有相同的来源 ,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硫以来自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硫为主 ,幔源硫次之。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流关系密切 ,这是与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5.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沙子坡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湿热条件下 ,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 ,在潜水面附近成矿。  相似文献   

16.
用液膜过滤法治理宾馆厨房油烟和火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刘祖文  刘国平 《环境工程》1999,17(1):41-42,37
把水和碱性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液体吸收剂,利用液膜与金属滤网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宾馆厨房油烟和火烟。实践证明,该治理技术具有系统阻力小、环境噪声低、工程造价低和净化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 5 7个电子探针分析、1个湿法化学全分析、3个中子活化分析、1个差热分析和 3个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 ,首次将金厂金矿床铬绢云母系列划分为二个矿物类十个矿物种和三个生成世代 ,并总结出其成因矿物学特征 ,提出铬绢云母系列的生成与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 ,铬绢云母系列是该区找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云贵高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 ,其气候变迁应与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高海拔、低纬度的隆升地块有重要关系。洞穴化学沉积物是响应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档案 ,通过对它蕴藏的古气候信息的解译 ,可以反演过去的气候变化。本文侧重介绍了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研究近年来取得的最新成果及其研究现状 ,并利用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优点 ,来讨论青藏高原的抬升对西南地区环境变化产生的屏蔽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威远震旦系天然气与油气生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远震旦系气藏天然气组成、同位素特征、储层包裹体的对比研究 ,我们认为该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 ,其天然气主要是干酪根裂解气 ,次为油的裂解气。威远震旦系气藏是喜山期形成的 ,威远的天然气无论是干酪根裂解气还是油裂解气都由北面古构造聚集的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转移而来 ,威远构造之所以能形成工业聚集的重要原因就是威远构造的形成与北面古构造的消失的良好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一水界面铁、锰、硫体系的研究 ,揭示了湖泊铁、锰循环受氧化还原边界层、沉积物一水界面等多重界面的控制 ;湖水中硫酸盐的浓度制约着其扩散的物理过程 ,进而影响着硫酸盐还原作用 ;硫酸盐还原对铁、锰循环产生亚扩散层屏蔽效应 ;铁、锰循环伴随有微量金属元素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 ;沉积物一水界面为认识湖泊污染问题、有效地解决湖泊铁、锰的季节性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