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黄磷尾气现场脱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磷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中含硫杂质主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测定了黄磷尾气中硫化氢、氧气的含量,分别采用吸收、吸附工艺及其组合工艺对黄磷尾气进行了现场脱硫试验,得出了最佳的黄磷尾气净化脱硫工艺,即吸收、活性炭变温吸附。出口气中H2s的质量浓度为1—5mg/m^3,净化效率达到99.7%。  相似文献   

2.
普钙含氟气体的处理,过去多采用“泼水轮”流程。该流程由于投资多,动力消耗大,操作不便,有待改进。 1980年我们在普钙原“一室一塔一复挡”的尾气处理系统旁,并列安装了一组能处理等量气体(7000米~3/小时)的“单喷螺旋流程”装置,取得了单塔吸收效率96.3%的优异结  相似文献   

3.
国内简讯     
丙烯晴装置尾气吸收塔的改造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化纤厂丙烯腈装置原来采用的尾气吸收工艺过程如下:12个贮罐放空的自然挥发物及三台冷凝器的不凝气经吸收塔下部进入。φ400毫米×8000毫米的10层筛板塔,吸收水(5—10℃)由塔项喷淋,塔内操作压力为负压,罗茨鼓风机安置在塔系统后面,用空气调节  相似文献   

4.
施剑波 《化工环保》2004,24(3):221-223
在对氯磺酸原有工艺——低气浓法、高气浓法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建成了氯磺酸生产产量为150t/d的循环吸收合成法生产装置。该工艺的实施,可使排放尾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达到98%,三氧化硫和氯化氢利用率分别比原来提高6%和1.5%,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沂磷肥厂采用两段氨吸收法净化硫酸尾气副产固体亚硫酸铵,取得了较好效果。SO_2总吸收率达97%以上,每年少向大气排放520吨左右的SO_2,排空尾气中SO_2浓度<300ppm,大大减轻对大气和农作物的污染与危害;副产固体亚硫酸铵,每年可创综合经济效益44.5万元。  相似文献   

6.
在一段氨法的装置上再增加一段吸收设备,即成为两段氨法装置。可以使硫酸尾气中SO_2的吸收率由90%增加到98%;排空尾气中SO_2的浓度由500ppm下降到100ppm以下。可以从年产22万吨硫酸尾气中多回收SO_21,100多吨,可增加收入13万多元。按照允许排放的浓度推算,原来60米高的排气烟囱几乎可降低一半。两段氨法的关键在于适当降低循环母液的浓度和S/C值,既可避免氨分压增大,造成氨的损失增加,又可以保証较高的SO_2吸收率。所以两段氨法可以在第一段用较浓的母液而在第二段则用较稀的母液,以达到提高SO_2吸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甲醇装置酸性尾气工业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甲醇装置酸性尾气工业处理试验,用体积分数为25%~30%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提浓该酸性尾气,提浓后的酸性尾气送至克劳斯硫磺回收装置回收硫磺。在再生塔底温度为124℃、气液比为80、吸收塔塔板为11层的条件下脱除H2S,净化气中H2S体积分数小于0.25%,去除率为97.3%。该项目的实施消除了HCN、CH30H、H2S等有毒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回收硫磺736t/a,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NO_x 尾气是化工企业的一大污染。为了治理该尾气的污染,间断排放少量 NO_x 气体的单位(如硝化、脱硝等)大都采用碱溶液吸收的办法来消除其危害。但是,使用该法存在 NaNO_3、NaNO_2及少量 NaOH 溶液的后处理问题。若直接将其放入下水道,该吸收液遇酸立即分解,大量 NO_x 气体由下水道逸出,造成二次污染。我厂曾因为无法处理吸收后的溶液,致使已建成的环保吸收装置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如何处理 NO_x 碱吸收  相似文献   

9.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氯亚砜氯化反应所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现有传统的尾气处理方法由于大量消耗碱而成本较高,且由于最终产生大量含杂质离子的废水而使环保压力大。该发明通过控制水的用量对尾气中的氯化氢进行吸收:第一级吸收得到含接近饱和的氯化氢并含少量二氧化硫的浓盐酸;第二级吸收是用水对经第一级吸收后的尾气进行二次吸收,得到含少量氯化氢和少量二氧化硫的稀盐酸,该稀盐酸作为第一级吸收的原料用水;  相似文献   

10.
锰基催化剂吸收液净化硫酸尾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pei  宁平 《化工环保》1989,9(6):321-325
在硫酸车间扩大试验装置上,考查锰基催化剂吸收液对硫酸尾气的净化效果,并研究了硫酸锰添加量、硫酸浓度和助催化剂添加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情况。试验表明,当吸收液中硫酸锰浓度为0.5%,加入3%硫酸铝(Mn~(2+)与Al~(3+)的浓度比为2.0—2.5)或0.5%硫酸亚铁时,泡沫吸收塔单板净化效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1.
卢衍波  王学海 《化工环保》2019,39(2):235-239
硝酸生产尾气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领域。中国石化开发了硝酸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成套技术,主要包括FN-1型蜂窝状NH_3-SCR催化剂以及SCR反应器、气体分布器等关键设备和内构件。在中国石化南化公司270 kt/a硝酸装置上的工业化应用表明,SCR脱硝装置的入口NO_x质量浓度在200~400 mg/m~3,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20 mg/m~3,NO_x去除率大于95%,逃逸氨质量浓度低于1 mg/m~3,净化效果优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脉冲电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其处理催化剂分子筛尾气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分子筛尾气很适合脉冲电旋风除尘处理,除尘效果较好,在进气含尘质量浓度为1324.9mg/m^3时,除尘效率达89.4%左右,粉尘驱进速度达0.15~0.17m/s,比常规电除尘技术提高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脱硫脱硝喷淋装置上采用氨法-络合法处理工业烟气。考察了吸收液pH、Fe(Ⅱ)EDTA浓度、初始烟气浓度、液气比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液的酸碱度通过影响Fe(Ⅱ)与EDTA的络合形式进而影响NO去除率;SO_2去除率主要受吸收液pH和初始SO_2质量浓度的影响;当吸收液pH大于8、吸收液Fe(Ⅱ)EDTA浓度大于0.100 mol/L、初始SO_2质量浓度小于1 500 mg/m3、初始NO质量浓度为1 200 mg/m3时,SO_2去除率均在95%以上,NO去除率为54%;当液气比由1 L/m3增大至4 L/m3时,有效脱硫时间和有效脱硝时间分别增长了7 min和4 min。  相似文献   

14.
ClO_2溶液去除烟气中NO的效果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规模喷淋脱硝装置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脱硝产物的测定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能力及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ClO_2溶液对供热厂燃煤锅炉烟气的实际脱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为20L/m~3、反应温度为20℃,反应pH为4.0、进气NO质量浓度为250 mg/m~3,ClO_2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NO去除率达97%以上;ClO_2溶液可将NO氧化吸收为NO_3~-,氧化后产生的NO_x也可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NO_2~-和NO_3~-;在ClO_2质量浓度为200~500 mg/L,反应pH为5.5~7.0的条件下处理初始NO质量浓度为212~230 mg/m~3的燃煤锅炉烟气,NO去除率为85.7%~94.6%,NO_x去除率为80.4%~88.8%,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46 mg/m~3,远低于GB 13271—2014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5.
魏昕  王刚  栾金义  侯秀华  李宇  杨丽 《化工环保》2019,39(3):268-272
采用二级膜分离—冷凝—变压吸附工艺回收处理含有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和苯系物的炼厂罐区外排“呼吸气”。结果表明,进气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范围41 000~182 000 mg/m3,进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0~1 400 mg/m3,150~1 600 mg/m3,300~2 100 mg/m3时,尾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始终低于80 mg/m3,去除率均高于99.9%,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9.6%、99.6%和99.8%。抗冲击负荷实验将进气量提高50%,尾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仍低于80 mg/m3。二级膜单元可以高效浓缩轻烃,既回收获得可燃气,又解决了轻烃积累所造成的尾气超标难题。  相似文献   

16.
庞卫锋   《化工环保》2008,28(1):89-92
用泰德拉气体采样袋采样,自动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的非甲烷烃含量。甲烷、总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39,0—2066mg/m^3。进样量为1mL时,检出限为0.02mg/m^3(信噪比为3)。对3种不同浓度甲烷与丙烷混合标准气进行测定,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对4种不同性质的试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6.7%-102.0%。5名实验人员分别用自动进样法及手动进样法分析4种不同性质的试样,自动进样法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2%~1.8%,优于手动进样法的6.5%~8.3%。该法可一次连续测定21个试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分析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Landfill gas upgrading with countercurrent water was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pilot-scale countercurrent absorption process for upgrading landfill gas to produce vehicle fuel was studied using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units and water as absorbent. The height-to-diameter ratio of the absorption column used was 3:1 instead of the more conventionally used 20:1 ratio, and a higher pressure was used along with a lower water flow rate.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10-30bar) and water and gas flow-ratios on the upgrad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Methane content in the product gas increased to near or above 90% with both gas flows (50 and 100l/min) used at over 20bar pressure with 10l/min water flow and at 30bar pressure with 5l/min water flow. Carbon dioxide content with these upgrading parameters ranged from 3.2% to 4.8%. The remaining fraction of the product gas was nitrogen (from 6% to 7%), while hydrogen sulphide was removed to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with all of the upgrading parameters used. The methane content of exhaust g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In conclusion, the pilot-scale gas upgrading process studied here appears to be able to produce gas with high energy content (>90% methane), apparently suitable as vehicle fuel, from landfill gas.  相似文献   

18.
催化氧化技术在橡胶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热塑性丁苯橡胶( SBS)生产装置D线后处理单元废气,废气的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和环己烷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达到DB11/447-2007《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小于100 mg/m3).对SBS生产装置凝聚单元进行两釜流程改三釜流程后,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由( 3.84~5.82)×103 mg/m3降至( 2.48~2.63)×103 mg/m3,反应器出口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均小于50 mg/m3.凝聚单元改造并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废气后,每年节约费用约8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张兆云  刘超  吕晓英 《化工环保》2017,36(5):557-561
采用乙醇胺、乳酸及乙醇合成了乙醇胺乳酸盐,并将其与水复配制得含水量为15%的乙醇胺乳酸盐离子液体脱硫剂(ELIL脱硫剂),探讨了中试脱硫试验过程中脱硫剂的SO_2吸收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长达72 h的吸收过程中,该脱硫剂的硫容(以SO_2计)与吸收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在硫容达到3.0%左右时,ELIL脱硫剂的黏度达到最大值;以w(SO_2)为0.69%的模拟烟道气连续中试运转72 h,尾气中的SO_2质量浓度远小于50 mg/cm~3,达到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使用5次后,ELIL脱硫剂的饱和硫容基本稳定在4.6%,重复使用性良好;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SO_4~(2-)积累量逐次增加,可通过加入Ca(OH)_2除去SO_4~(2-),提高ELIL脱硫剂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生物滴滤法处理喷漆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滴滤系统处理喷漆废气,在研究了混合气体中甲苯与二甲苯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生物滴滤系统净化喷漆废气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挂膜启动阶段,进气流量为22.5 m3/h、空塔停留时间为33.9 s、进气甲苯质量浓度为400~1 500 mg/m3的条件下,最终甲苯去除率可稳定在97%以上;在总进气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的条件下处理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甲苯与二甲苯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甲苯对二甲苯的抑制作用更强;在进气流量为20.0 m3/h、空塔停留时间为38.0 s、进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质量浓度为300~900 mg/m3的条件下处理喷漆废气,平均TVOCs去除率为90.84%,出口二甲苯质量浓度低于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二甲苯质量浓度为70 mg/m3),基本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