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朋友携老公逛超市,正碰上哈根达斯搞促销,促销员见这两口儿一身名牌,以为逮到大鱼,努力刺激他们的购买欲:“咱们这款冰激淋月饼原价九百八,现在只卖七百八,机会难得哦!”我朋友和她老公驻足围观,对着那款月饼注视了好久,然后问道:“这么贵的月饼,吃了会飞吗?”促销员本来正兴高采烈解说呢,一听这话,顿时无语。  相似文献   

2.
霍寿喜 《环境》2003,(12):25-25
尽管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但因为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共同的感觉就是“冬天并不可怕”。然而我的邻居赵大妈却最害怕过冬天。前不久的一个上午,我在楼道里遇上她老人家,我见她畏寒的样子,就劝道:“您老年纪大了,应该多穿点衣服啊。”赵大妈年近七十,也是个爽快人: “嗨,哪是穿衣服的事啊。我这人就是这样,一到冬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跟在国外念书的朋友约稿,让她给写写所在城市的特点。这朋友一声不吭,第二天就发来初稿。文中所说异域见闻自然别有风情,虽然还不到“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圆”的程度,但这个热爱自然的家伙很明显爱上了那个北欧小城,溢美之言。跃然纸上。我没出国见过世面,当然无法评论,看她一副充实满足的样子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却也实在不好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的走资派,是一伙阴谋家、野心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就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严厉地批评他们:“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并且指出:“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作委员长,她自己作党的主席。”对待毛主席、党中央的批评教育,“四人帮”极端仇恨,疯狂反对,采取阳奉阴违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使尽一切鬼蜮技俩,继续搞反党篡权的阴谋活动。但是由于周总理、华国锋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们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搞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因此“四人帮”把周总理、华国锋等同志看作是他们篡党夺权的极大障碍,一直怀恨在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阴谋无孔不入,以关心环境保护为幌子,恶毒攻击周总理  相似文献   

5.
俞君英说:“我知道只要研究成功,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我想,除了耐心、专注和努力工作之外,也许还有不少运气在里头吧。”虽然俞君英还只是一名年轻的助理科学家,但因为研究的思路确立和主体实验都是她一个人完成,俞君英成为了论文的第一作者。“万能细胞”的研制,为生物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种菜乐     
岳母去了外地,她平时伺弄的一片菜地就毫无选择地归我打理了.岳母临行前丢下句话:随便种点啥,主要是把地占着.岳母深怕从未种过菜的我把她辛苦耕耘的菜地给荒芜了.种菜看似简单,其实学问还不少呢,断断续续伺弄了几个月,虽未收获多少蔬菜,却收受了许多知识.自己种出的蔬菜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市场上各类蔬菜买着和吃着都极不放心.曾经在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时,就亲听到农民兄弟说他们自己吃的蔬菜绝不  相似文献   

7.
光头山在秦岭山中是一座极普通的山脉,其峰顶也才2903米,这与秦岭主动峰3767米的太白山逊色多了,简直就是小子辈了。但由于她地处秦岭南坡苍茫的深山之中,交通闭塞,周围又有多个自然保护区相簇拥,因而她躲过了现代人一次次刀斧的蹂蔺,迄今还保持着她那应有原始与清纯,虽然我一次次走近她,解读她,她依然令我无尽的痴迷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刘娉 《环境》2001,(6):25-25
日前,内地一位从事环保工作的朋友打电话来,要求笔者设法弄一份因污染环境而被广东关闭的企业的“黑名单”给他。笔者以为这位朋友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把这些外迁异地的害人企业拒之门外,正为其敬业精神感到高兴。凯料他告诉笔者,要“黑名单”的目的竟然是想把这些企业引进过去。他进一步解释说,他们县最近搞了一块工业开发区,县领导给县里每个中层干部都分配了招商引资的指标,完成不了便要摘“乌纱帽”,全县干部都在为此事忙碌,不少干部就是通过把别处不要的企业引进来而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还受到县时的嘉奖。  相似文献   

9.
近年,你发现身边的绿色多起来了吗?你想过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吗?你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还是愿意到 草地上打滚,或者只是远远地观赏一片绿色?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湖,湖边搞了一个广场,广场里种上了不少绿草,再用栅栏围起来。春天来了,广场上碧草幽幽,令人心旷神怡。许多不住在这里的朋友都很羡慕我,身处这样的绿草之中我亦得意不已。 想到绿草地上拍个照,脚刚踩进去,一边有人在喊:“不能踩踏,违者罚款。”只得站在栅栏外欣赏。 我就奇怪起来,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就不能到草地里坐一会,和青青的绿草有一个约会。你看国外的草坪…  相似文献   

10.
吕斌 《环境》2009,(7):64-65
笔者的朋友王小姐特别重视皮肤问题,动辄冼往脸上涂抹高档化妆品。夏季到来,王小姐又嚷嚷着要去逛街买化妆品,笔者十分不解,她反而对笔者叹气:"你不能了解油性皮肤的痛苦。你看,我脸上的油多得都可以煎一个鸡蛋了j"她边说还边掏出吸油纸用力地摁在鼻子周围的皮肤上。那么,为什么她的皮肤夏季多油?夏季又怎么控制皮肤出油呢?  相似文献   

11.
荒野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淘气鬼,能静能动。喜欢任何有趣的事物,故事,尤其喜欢在树林里面玩,可以说在那个还没有被污染的小河边,在那没有人为加工的自然的长着一些野草,野花,有乌鸣,有野兔,有小虫子的荒野中玩,那真的可以称做撒野的。看看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繁华都市里可怜的孩子,他们离自然有多远?若干年以后他们还知道什么是大自然吗?  相似文献   

12.
霍寿喜 《环境》2003,(2):25-25
同事月月是个爱美又大方的姑娘。她熟知自己长相一般但身材较好,就特别喜欢穿裙子。这不,都进入初冬时节了,月月还穿着一件筒裙,虽然裙子布料较厚,但它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在办公室里,月月比较勤快,扫地、打开水、抹桌子、整理文件,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实在没事了,她就在办公室或走廊里做保健操。她说,多活动可以操持良好身材,同时还可以抗寒。我有时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们小姑娘也要多穿点衣服,千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月月笑着说:“你曾写过一篇抗寒锻炼的文章,我这也是抗寒锻炼嘛。”前不久,一次强冷空气活动,月月  相似文献   

13.
刚来东京就听一个朋友说,东京的乌鸦    可是成“精”了,它们体格发达,头脑狡黠,把东京人折磨得够呛。横滨一处公园乌鸦成灾,害得人不得不给乌鸦让地,公园被迫关闭了好几天。而且它们都以垃圾为食,但是只管吃不管收拾,所以垃圾站附近老是遍地污秽。 因为这个朋友对鸟儿素来敬而远之,我对她的话也就将信将疑。心想,乌鸦哪能这么厉害呢? 然而初次打照面,我就为这里的乌鸦之大感到惊诧。到达后的第三天,学校在明治神宫有活动,很难得在都市中有这么大一片接近天然的绿色,配了石子小路和晴朗的天气,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然而才走…  相似文献   

14.
邹晶 《世界环境》2006,(1):96-96
1979年,一家著名的芝加哥杂志刊登封面文章报道了芝加哥河的污染情况,文章指出该河流被过度滥用,并且被人们忽视,最后作者感叹芝加哥河没有“朋友”。然而该河流还是有关心她的朋友的,就在那年的晚些时候.一些人聚集到了一起,并承诺要恢复芝加哥河的生态。他们成立了“芝加哥河之友”的团体,并投入精力关心河流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雨佳 《环境》2003,(6):30-31
“五一”劳动节,市工会组织优秀女职工到杭州游玩,气象局的柳工程师、中医院的金大夫和电信局的话务员许燕燕分在一个小组。工会领导还“任命’许燕燕为组长,叮嘱她一定要带两位女专家吃好、玩好、休息好。生性活泼的许燕燕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其实,许燕燕也有自己的想法:白天在外面游玩,自己的确是要辛苦一些,但晚上则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27日,美国环保局长Christie ToddWhitman卸任。在她任职新泽西州长时虽然颇有建树,但在任美环保局长的2年半内的政绩却毁誉参半。 Whitman在致布什总统的辞职信中写道:“现在是我回到新泽西家中的时候了,我爱新泽西州就像你爱得克萨斯州一样。”她赞扬EPA的工作人员,称他们献  相似文献   

17.
国人认识、辨别自然界的植物与动物,有一个比较简单省事的办法——吃。的确,“吃辨法”奇功盖世,中草药便是“神农尝百草”吃辨出来的.这世上对植物种类的吃量,国人可算是名列前茅,每年仅在内蒙古草原上刨药材的大军就不下几十万,大军过去“百孔千疮”。我们自己吃还不算,还千方百计地让五洲四海的异胞和我们一块吃,中草药出口量逐年增多便是证据。也许是少见多怪,难道异国他邦就长不出好草?非要中华民族“斩草除根”来贡献人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环境意识就显得层次太低了。在我们国家里.凡是要保护的千万别让吃。否则,一发…  相似文献   

18.
薛游 《沿海环境》2000,(4):26-28
廖晓义简介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和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被邀请参加克氏在桂林召开的环保圆桌会议。“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在198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调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做研究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的一个朋友在写关于生态环境的报告,她对人类的未来非常悲观,认为人类活不到下个世纪,因为人类会被自己制造的各…  相似文献   

19.
《环境》1999,(2)
在考察中我得知全广州最高龄老寿星112岁的何六老太居住在吕田镇塘田村。吕田镇地处从化市北部,境内山峦起伏。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环境幽静,水质较好。在村民的引荐下,我慕名拜访了她。何六生于1887年7月27日(农历6月2日)是从化黄龙乡人。她目前共有四子一女。其中:最末一胎是龙凤胎。老二的儿子前几年已荣升爷爷了。现五代同堂共120人。何老太身体素质一直较好。如今仍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两眼有神,讲话吐音也较清晰,有问必答。更令我惊奇的是她对自己的子孙后代100多人的姓名都能脱口而出。她从不偏食,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长的,只要能食的都吃。她自幼喜爱吃酸的食品,上山采吃山(木念)子、椎子等野果是她的乐趣,还喜欢一口自酿的米酒。如今虽已年迈,但她进食速度并不亚于下代。她一贯热爱劳动,生活简朴,早睡早起,笑口常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4,(6):51-51
关于格陵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大约是公元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的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的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