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14年8月~2015年5月对工程蓄水后的湘江长沙段水体中砷、汞、铅、镉4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水质监测,并运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同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水域的黑石铺和杜甫江阁断面水体中汞含量超标率均达到100%,所有断面总超标率为66.7%。多个断面重金属镉监测浓度超过1ug/L,最高浓度为1.469ug/L。工程蓄水前后,水体重金属镉含量基本持平,砷、汞、铅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汞为湘江长沙段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在各个监测断面中,坪塘、黑石铺和杜甫阁断面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余断面分时段出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揭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上游长沙段的水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选取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COD_(Mn)、氨氮、总磷3个参数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湘江特大桥前端至三叉矶大桥后端各断面水体为研究对象,对长沙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蓄水前后对比分析。根据总体数据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随着湘江上游往下游逐级上升,总磷含量的变化则呈现为上下游高,中游低的趋势。蓄水后水质较蓄水前水质有所改善,部分检测断面对应营养状态等级从"中营养"降为了"贫营养"。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近期百花湖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对百花湖库区沉积物TN、TP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百花湖库区沉积物中TN、TP污染严重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TN含量变化范围为3 634. 08mg/kg~4 954. 88mg/kg,均值为4 168. 53 mg/kg,TP含量变化范围为520. 45mg/kg~1 218. 66mg/kg,均值为875. 87mg/kg。总氮的综合污染指数呈现出严重污染水平,单项评价指数均大于严重污染的临界值;总磷的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处于清洁到重度污染范围,绝大部分单项污染指数处于有影响到重污染范围。  相似文献   

4.
以湘江长沙段支流17个常规监测断面2016~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能够同时满足水质类别评价和水质定量评价,且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保持一致,该方法在湘江长沙段主要支流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贵港柑桔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As、Hg、Cd、Cr、Cu、Sc、Pb、Zn 8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基于农用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GB15618-2018),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产区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r、Ni、Cu、Zn、As、Hg、Pb 7种元素含量均值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元素含量均值(1. 22mg/kg)高于风险筛选值(0. 3mg/kg)。Pb、Zn元素与Hg、Ni元素各自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Cd元素含量有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Cd元素处于较强的风险水平,很强与极强级别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17. 5%和45%。Hg元素中度、强风险级别占比分别为39. 5%、29. 5%,说明该研究区土壤中Cd、Hg元素污染较严重。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均值为342. 4,属于强生态风险,主要受Cd、Hg元素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6.
漆燕  成应向  刘湛  肖亚琼 《四川环境》2011,30(6):104-107
通过对湘江株洲段6个监测断面左右两岸共32个底泥样品重金属Pb,Zn,Cd,As,Hg和Cr质量比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霞湾断面是重金属富集最严重的断面;Cd,Hg和As的含量均超过GB15618—1995三级标准和长沙-湘潭-株洲3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大部分分布特征为右岸高于左岸;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湘江株洲段各监测断面潜在生态风险都很高;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Cd〉As〉Pb〉Zn〉Cr。  相似文献   

7.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能够从众多因子中筛选出主要成分,且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构进行简化,以少数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个变量,对高州水库汇水流域内主要河流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对各监测断面的水质优劣程度进行了排序。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96.425%的3个主成分以反映研究区水质的整体情况,结果表明: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以入库河流上游区域的农业、生活引起的非点源有机污染为主,库区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趋势,且在水库自身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库区水质优于入库河流。在空间分布上,由于石骨水库库心断面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小,其水质优于供水口;而入库河流中良德水库黄塘水入口断面水质污染较轻,石骨水库曹江入口断面次之,良德水库大井河入口断面的水质最差。此外,通过对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级综合评价,进一步得出高州水库入库河流是库区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工业园区周边12个土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情况,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背景值及标准偏差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采样点Pb和Zn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法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基本上都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四川省)。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采样点主要受到Pb和Zn为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多数点位为警戒级别和安全清洁级别,个别点位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Pb和Zn污染。  相似文献   

9.
沱江流域上游储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物,并通过表水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最终富集于沉积物中,对沱江流域沿岸产生重要的影响。以沱江流域上游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查明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重金属来源,对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地累积指数评价。RI值显示,流域整体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5、15号点处于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6、9、11号点为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绵远河中Pb、Cd为轻微-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白山山顶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与玉皇池等4个湖泊解冻期与冰冻期水体17项常规指标监测,分别利用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对太白山山顶湖泊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时期水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山顶湖泊总氮超标严重,总磷、氨氮与汞含量也出现超标现象,其他指标均符合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显示4个湖泊均属于清洁水体,清洁度排序为玉皇池三爷海二爷海大爷海。冰冻期湖泊水质优于解冻期。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选择实验法的理论基础,运用该方法对湘江水污染治理中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推断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后湘江流域水质好转带来的环境价值。选择在湘江流域的八大城市布点,获取了587份居民的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得到如果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彻底解决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水质完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标准,湘江流域居民总的支付意愿为1074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析了泸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p H值、有机质以及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Cd、Hg、As、Pb、Cr、Cu的平均含量水平未超过四川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中土壤污染元素的浓度限值进行评价,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标。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以及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选择实验法,研究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并由此推断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带来的环境价值,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提供数据依据。研究获取了569份居民的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得到如果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彻底解决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水质将完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标准。湘江流域居民总支付意愿为1029.68亿元,影响居民的支付意愿的要素从高到低排序为铅、镉、汞、砷、宣传与教育强度。对湘江重金属污染的认知程度、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月收入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南丹县天生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库水体营养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和营养化变化趋势均呈现坝址下游库尾上游库区内。针对水库水质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库区底泥治理、生活面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等方面,提出保证水源水质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掌握于桥水库库周农村坑塘的水质状况、污染负荷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于2016年9月采集了46个坑塘水质样品,分析了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15项指标。结果显示:总氮、化学需氧量、总磷、锰、铁、氨氮6项指标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点位超标率分别是100%、67.4%、54.3%、19.6%、8.7%和4.3%;坑塘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负荷量为115.9 t,总氮负荷量为13.3 t,总磷负荷量为1.4 t;使用熵权法对坑塘污染进行综合评价,显示污染较重的区域集中在库区西部的出头岭镇和北部的马伸桥镇。于桥水库库周坑塘污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金山湖的3个监测点位在2012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八号码头监测点全年呈现中营养状态;京口闸监测点在丰水期呈现中营养,在枯水期有轻度富营养状态出现;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为控制金山湖水污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富营养的主导因子。因此,削减金山湖水体中磷营养盐和高锰酸盐,提高溶解氧含量是控制该监测点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三峡库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研究人员做出众多研究,但对库区河流碳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研究报道较少.在2019年春夏两季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分析的方式测定了各形态碳含量,重点分析了澎溪河流域水中碳素的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澎溪河流域碳含量总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春季低夏季高的分布特点,两季TOC均值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标准达1...  相似文献   

19.
戴秀丽  戚文炜  过伟 《青海环境》2002,12(4):139-143
依据沉积学原理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性,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改进多变量Chernoff脸谱图,对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和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以及不同重金属的地积累程度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及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可划分为3个区域:锡北运河、古运河综合重污染区;京杭大运河无锡市段、京杭大运河无锡上游段、下游段及梁溪河综合中等污染区;锡澄运河相对较轻污染区。(2)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及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的污染严重;Pb、As的污染中等;Cr的污染分布较均匀;Hg和Cd的污染程度较其它金属弱一些;Ni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南充段水质监测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南充市2011年~2013年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与综合评价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污染特征和现状。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内的清泉寺、小渡口和李渡断面总氮含量超标属于地表水Ⅳ类水体,超标倍数年均值分别0.21、0.35、0.37,其他监测项目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均属于轻度污染。彩虹桥断面总氮、总磷、氨氮、CODMn和BOD5含量超过Ⅲ类标准,均在Ⅳ~Ⅴ类范围,属于中度污染。综合分析嘉陵江南充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0.38,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属轻度污染。该评价结果能为嘉陵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