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坚强的伤员,在废墟下被埋压坚持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仍能保持意识清醒。但也有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埋压下获救后数小时内,却遗憾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席梅  侯建盛  刘爱兵 《灾害学》2007,22(4):138-142
强烈地震在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如何快速有效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如何快速救治因建筑物倒塌的压伤人员,如何有效防止灾后的疾病肆虐,在简要分析了几次国际地震救援行动的医疗力量配置情况之后认为,合理配置的医疗力量和快速的医疗救助行动将可以极大程度地抢救垂危的伤员。  相似文献   

3.
<正>救灾物资供应是指在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为保障突发事件的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抢救伤员的及时性、保障救灾物资供应充足性以及灾区灾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对灾区需求物资进行预测、储备、筹集、运输、配送和管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4.
一场破坏巨大的地震灾难,像一把利剑在中国健康的躯体上刺了一刀。为了真实见证灾民的生活困难和近距离聆听他们的抗灾故事,地震10天后,由普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的作家采风组赴宁洱见证灾区……  相似文献   

5.
灾难突降 家园尽毁 2002年8月19日,是云南省昌宁县更戛乡人刻骨铭心的灾难日,当天及延续数日的特大山体塌陷滑坡使以西桂村集镇为中心、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砖混、砖木、土木结构的224幢各式房屋变成废墟瓦砾或者被拦腰斩断、扭曲,88户421人一夜之间成为无家可归的灾民,1746头大牲畜失去圈舍。投资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这颗核弹以雷霆万钧之势,使广岛瞬间成为一片废墟。随之出现了大批烧伤和以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发斑、脱发、咽部溃疡、全身出血为表现的一次和二次放射症死伤者。 随着死亡者的不断增多,那些焚化和腐烂的尸体,以及由核裂变产生的气体,在广岛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股令人窒息的恶臭。此时的广岛,医务人员很少,  相似文献   

7.
并不是想再一次拥有它,我却非常地怀恋它。在废墟上小屋生活的岁月,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点点滴滴的事情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废墟上的小屋叫简易房,又称地震棚。震憾全球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乎使所有的唐山人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时值酷署盛夏,幸存者擦干了身上的血迹,葬埋了震亡的亲人,搭起形态各异的窝棚栖身。就在那时,西方某通讯社说:“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 不管西方怎么讲,唐山该恢复还是要恢复的,中国有志气有能力恢复唐山。残垣断壁,废墟茫茫。一座拥有百万人口、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5)
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灾难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难过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还能弥补,然而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后果往往再也无法弥补了。灾难中死亡者不能复生、留下的生理残疾也将相伴灾民终生,此外还有给灾民留下的心灵创伤(心理创伤)也许会对他们终生造  相似文献   

9.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温世浩  周亚平  戴阳 《灾害学》2007,22(1):138-140
为及时准确地处理灾害现场的大批伤员,首先需要迅速实施伤员分类,因而各级参加灾害医学救援的救治机构,都应成立由受过分类训练的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组成的伤员分类组织,并配备必要的分类、急救器材。灾害医学救援应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规范的分类方法、统一的分类标志,才能使伤员分类工作进行得既快速又准确,使多数伤员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他们因地震而结缘,因地震而敲击出爱的火花,后来结了婚。那一年的大地震,顷刻之间房倒屋塌,许多人都被埋在废墟之下。他当时只有22岁,他还不想死。然而面对压在头顶上的层层楼板,黑暗无情地包围着他,他哭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14日早上,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某中学组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多名学生来到汾屯公路上跑操.一辆车号为晋D13513的东风带挂大货车突然碾压过来,  相似文献   

12.
一 在唐山市中心区,有一个占地5.4万平方米的特殊场地,这就是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吸引人们去瞻仰这座碑的,是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坐南朝北、高达30多米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碑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料贴面的梯形碑柱组成,象征着拔地而起的新唐山,预示着新唐山的欣欣向荣;碑柱上端伸向天际的四只巨手,蕴含着人定胜天的亘古哲理;下部四面八块紫褐色花岗岩浮雕,象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北面(正面)的一组浮雕是:震灾发生时刻。人们酣睡之时,地震灾难突然降临,摧毁唐山的惨痛瞬间;瓦砾堆上,活下来的人顽强地站起来,开展自救、互救,与灾难抗争的场景。 东面的一组浮雕是:协力抗震救灾。通往唐山的条条道路上车轮滚滚,各路救灾队伍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当年底,完成排险救人、外转伤员、清尸防疫等艰巨任务,解决了灾民的衣、食、  相似文献   

13.
灾民撤退网络流模型及其GIS模拟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灾民撤退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多源点、多收点的网络流问题。本文建立了用于灾民撤退的网络流分析模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的灾民撤退模拟技术。通过对某蓄洪区的实例分析表明,网络分析是模拟灾民撤退的有效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辅助制定灾民撤退方案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废墟搜救机器人,对它们的各项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检验搜救机器人在地震废墟环境中的适应性、实用性,以其生存能力、运动能力、作业能力、通信控制能力为测试对象,模拟地震建筑物坍塌废墟灾害现场,设计、建造了废墟搜救机器人性能综合测试环境,包括废墟表面环境和内部环境建设。在该模拟环境下进行了废墟洞穴可变形搜索机器人、刷式废墟缝隙搜索机器人、辅助救援顶撑剪切机器人等多种搜救机器人的能力测试。通过在模拟废墟环境下对搜救机器人实测指标的计算分析,可以实现搜救机器人不同方面能力的排序,为搜救机器人的优化改进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搜救机器人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26日凌晨,轰然一闷声,伊朗东南部,曾经喧闹的巴姆市在大地震中夷为废墟。全城8万居民中有5万人死于地震,与他们一起从地平线上永远消逝的,还有距市区5公里的巴姆古城——一片魔幻的沙丘城堡,沙漠中令人迷醉的绿洲,触手可及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6.
刘艳  贾林颖  邵舒羽  高晗  王佩爽 《灾害学》2023,(4):150-155+178
紧急救援过程中,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等救援活动的时效性会影响灾民的心理状况及救援效率,而灾民的负面心理又会影响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该问题,以救援效率最大和灾民心理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同时考虑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的集成优化模型,以芦山7.0级地震为案例背景,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得到帕累托最优选择方案。结果表明,灾害初期灾民心理成本对救援效率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减弱;灾民等待物资分配的心理成本远大于等待转运的心理成本;灾情严重时,为减少心理成本,物资分配应优先选择按比例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救治,所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临时医院并且为不同受伤程度的伤员制定转运计划,提高伤员的生存概率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针对灾后伤员转运及应急医疗物资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伤员转运车辆数量有限、应急医疗物资到达临时医院的时间对伤员生存概率的影响、灾区道路状况和临时医院容量限制等因素,构建了最大化伤员总生存概率和最大化车辆行驶道路安全性的灾后伤员转运和应急医疗物资分配双目标模型,设计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相关结论可为灾后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应急医疗物资无法在伤员转运至临时医院之前到达时,综合考虑伤员转运与应急医疗物资分配,更能够增大伤员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8.
灾害无情人有情。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后,武警玉溪市支队奉命支援,在五天五夜的鏖战中,官兵们有的奋战了三天才打开背包睡上一觉,有的劳累了一日才吃上一顿热饭。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飘泼大雨,救伤员、搬物资、搭帐篷、拆危房……有的官兵脚磨起了血泡,有的手被瓦砾划破,但他们牢记使命,为民服务,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民乐章。从上校军官到普通士兵,他们写下了一篇篇战地日志,记录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我们采撷几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力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康复学角度,根据截瘫伤员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需要,作了重点总结和探讨。并以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描绘了震后截瘫伤员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等诸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4日早上,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某中学组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多名学生来到汾屯公路上跑操,一辆车号为晋D13513的东风带挂大货车突然碾压过来,当场致18名师生死亡,21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地震,学生伤亡惨重,官方数据显示,遇难和失踪的学生一共是533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