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农业生产者不规范的农药施用行为是制约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衍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源。为深入探究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文章以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五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986个农业生产者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在对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的个体特征、种植特征、认知特征、行为态度及政府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剖析了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近九成农业生产者施用低毒高效农药,超过九成农业生产者认为不合理施用农药会给其收益带来风险。实证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农产品的主要生产用途与农业生产者对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的认知分别是影响农业生产者是否按剂量施用农药、是否按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的最主要因素。对农药不合理施用的风险感知、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务农年限、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年龄、政府的宣传教育,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农业生产者学习规范施用农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及规范施用农药知识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宣传教育体系、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以减少农业生产者因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投机行为、严厉打击农药以假乱真现象、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农药生产商及销售商的监督管理以规范农药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安全生产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和保障,事关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深入了解农户的生产行为,有效破解农产品安全风险防范这一关键问题,文章以改进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为切入点,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五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100个行政村的98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根据具有相似培训参与倾向的未参与农户行为来估计已参与农户的反事实行为,以衡量和测度农户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其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农技人员、农业合作组织、农药经销商、亲友邻居、大众传媒等多种类型的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对于减少农户的农药施用量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不同类型的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农户农药选择、农药施用频率以及农药施用量的影响不同,其中,由政府主办的培训与接受亲友邻居、农技人员、农药经销商和农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指导对于减少农药施用量的效果最为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的具体对策建议是:一是政府应重视农户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在防控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培训的宣传推广力度;二是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素养,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三是加大对农药经销商的管理力度,增强农药经销商的信誉度;四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农户文化程度等因素考虑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实施规模;五是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促进安全生产信息的传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农户的正面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直接的原因,为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多种政策,但大多收效甚微。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主要表现在过量使用高毒农药、施用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以及农药残留物的处理问题上,如何针对农户不同的施药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达到有效规范农户施药行为的效果,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基于全国98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别回归了不同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不遵守施药间隔期的行为以及在施药过程中不阅读标签说明的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强令禁止高毒农药、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处罚以及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等命令控制政策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效应,但对农户在施药过程中是否阅读标签说明的规范效果不佳;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宣传培训的政策能有效规范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不大;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阅读标签说明以及遵守间隔期均有显著的规范效果。由此提出,政府在实施命令控制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为农户提供农药施用技术培训;由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能有效弥补命令控制政策的监管漏洞,从而更有效的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因此要建立激励惩罚机制,对使用生物农药、施用有机肥等具有正外部性的投入行为进行补贴,对使用高污染、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征税,充分发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蔬菜种植农户施用生物农药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蔬菜消费在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化学农药的施用严重影响了蔬菜质量安全,推广和施用生物农药成为当前提高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现实的路径。然而,本文对中国江苏省丰县294户蔬菜种植农户的调查显示,分别有66.00%、71.43%和69.05%的受访农户对生物农药没有认知、没有施用过生物农药和对生物农药的施用效果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考察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意愿,本文以理性人为假设条件,以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对农药的残留认知、家庭蔬菜种植面积、蔬菜价格水平认知作为自变量,并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存在偏误与分离问题,引入带罚函数的二元Logistic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具有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下、感知化学农药残留危害、受教育年限在9年及以上等个体特征和家庭蔬菜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非农业性收入在3万及以上、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等家庭特征的蔬菜种植农户更愿意施用生物农药,而政府补贴与政府农药施用的技能培训对蔬菜种植农户施用生物农药意愿的驱动不足。据此,本文提出了,政府应该借助于农业合作组织推广生物农药;加大对施用生物农药的支持力度;指导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应重点建设优质农产品的销售网络等政策。  相似文献   

5.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影响农产品品质,还会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如何减小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是当前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文章从城乡转型发展需要农地与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出发,理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户的农地退出意愿对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2019年7—8月调查获得的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种植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853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地退出分为部分退出、全部退出两种类型,以单位耕地上的化肥、农药投入金额反映农户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采用可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效应模型(TEM)估计了农地退出意愿对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给定的退出补偿标准下,分别有多达50.40%和34.50%的农户愿意退出部分农地或者全部农地;与不愿意退出农地的农户相比,愿意退出部分农地和全部农地的农户,其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分别高93.24元/亩和97.44元/亩,农地退出意愿越强,农户生产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越大。基于是否愿意或乐意接受国家征地、是否想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稳健性检验发现,农地退出意愿对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有稳定可靠的正向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加快完善进城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农地的制度安排,积极培育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当前中国农户在施药决策时对绿色与经济目标冲突的处理能力和倾向,并厘清其如何影响其实际施药行为,找到引导农户主动实施农药减量化行为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基于悖论理论,从悖论思维能力出发构建农户农药减量化行为概念模型,以过量用药关注度衡量悖论识别程度,以规制感知衡量悖论包容程度,该研究利用陕西省402份种粮小农户数据,采用PLS-SEM模型检验农户悖论思维能力、过量用药关注度和规制感知对农药减量化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悖论思维能力对农户整体农药减量化技术(方法)采纳程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当前种粮小农户的悖论思维能力总体偏低。(2)对于农药包装专门处理行为,悖论思维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对于减量技术采纳行为,悖论思维能力会通过提升过量用药关注度和非正式规制感知来促进实施;对于减少用量行为,则没有显著促进作用。(3)相比正式规制感知,农户对非正式规制的感知能显著促进其实施减量化行为。基于此,提出树立目标有效融合典型并利用其社会影响提升农户悖论思维能力与过量用药关注度、通过创新绿色生产激励手段加强非正式与正式规制有效配合的政策建议。该研究为系统性认识和分析农户亲环境行为目标执行悖论...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2015年推出了《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的第四次修订,以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推动集约化农业经营,保障农业收入稳定;推动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技术创新;改善补贴政策,稳定农村人口作为下一阶段日本兴农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与日本相似的问题,如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务农收入低、人口显著减少等。在我国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老年化加速的背景下,分析和借鉴日本最新的兴农政策,提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若干启示:1以我国近期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农药残留、化肥实施等国家标准的落实、健全为法制保障基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经营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机制、加强省县乡三级农产品和食品监测检验能力建设,以尽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以培育需求和引导兴趣、技术支持、市场协助建设为手段,激励农户和消费者自主投入生态农业发展。2重点完善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统筹和政治、经贸、投资谈判支持,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推动已起步的"一带一路"食品与农业投资发展势头,以壮大我国农产食品出口和农业海外发展。3近期以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法律政策和财政金融配套扶持政策的建设为主,使支持力度集中于土地实际经营者,以有效提升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4将农业补贴由集中于农业生产补贴向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生态保护、农业发展转移,将农户收入保障形式由财政补贴向保险保障转变,以求农业补贴和保险更高效、长久地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支持引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库区农户对面源污染的认知度及生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丹江口库区24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农户生活习惯入手,分析研究农户的生产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农户对面源污染认知程度,并对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中可能影响农户认知度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认知,但农业生产方式与意识是脱节的、是不相符的;同时,农户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中的受教育年限和政治面貌对农户认知程度影响呈正相关,即提高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党员,有利于提高农户对面源污染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循环农业工程正在我国很多省份试点并逐步推开,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循环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农户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以山东、山西、湖北三省循环农业试点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并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试点区大部分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农民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动力不足;此外,户主年龄,户主是否兼业,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农户对当地交通条件的满意程度,家庭生活废水数量,家庭农作物秸秆数量是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程度,提出了突出农户作用,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增强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设计循环农业项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川渝地区860户柑橘种植户施肥行为的调研数据,从农户感知异质性的视角,根据“内外因素—主观感受—意愿—行为”的逻辑深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农户知识能力、市场环境的感知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组织参与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影响均不显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绿色生产意愿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从而形成多条促使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路径,其中知识能力的影响效应最大.基于此,该文认为通过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知识水平、提升产业组织的服务水平、加强农业市场监管、完善政府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可促使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亲环境的农业生产资料,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当前的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为探究农户亲环境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原因所在,以有机肥施用为例,基于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认知特征、心理特征和外部情境因素,对导致农户在施用有机肥这一亲环境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与意愿的悖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存在悖离,农户对有机肥了解情况、感知行为控制、社会责任感、社会规范、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地块数和有机肥收益是该现象的成因.此外,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而言,农业环境污染认知水平越高、农业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影响认知水平越高,其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越小;对较大年龄和女性农户而言,居住地与地块距离越远、地块周边交通状况越差,其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越大.据此提出应提升文化程度较高农户的整体认知水平、加强对施用有机肥的宣传、合理制定有机肥施用社会规范、加大对有机肥施用措施的补贴力度、在尽量照顾较大年龄和女性农户前提下调整耕地并进一步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农户家庭禀赋影响其参与农业技术培训,进而导致其绿色生产行为实施差异的分析思路,利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来自湖北省的106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反事实场景和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考察了参与和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两种情形下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实施程度显著高于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可使预期的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施程度提高40.13%;(2)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对不同类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处理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肥减施、节水灌溉、农药减施、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3)无论是否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家庭禀赋对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家庭禀赋对参与和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家庭禀赋也是影响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积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加快转变技术推广方式,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进一步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生产者市场信任缺失将导致绿色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并由供给缺位引致食品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基于湖北省804份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探讨了市场信任、制度环境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不仅对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缺乏消费信任,而且缺乏绿色农产品生产信任,67.79%的样本农户对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表露担忧;(2)市场信任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激励制度相比,市场约束制度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影响更显著,且市场激励与约束制度能有效弥补农户市场信任不足;(3)政府和企业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和政府监管都能显著促进农户的生物农药施用,但企业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约束效果要优于政府。因此,要提升农户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信任,加强激励与约束制度环境的建设,倡导多元共治以弥补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农药零增长一直是现代农业政策关注的重点。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全国18个省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尝试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视角,分析劳动成本变化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从事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种植的农户而言,劳动成本上升将促使农药施用量的增加,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则在两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施药效率并降低其单次的农药用量。而与此同时,由于精细管理农户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而农药施用次数相对较高,故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农户在农药施用总量方面并未呈现明显差异。因此,政府可尝试通过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等方式,在引导农户生产方式精细化的同时,实现农药的减量投入。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利用湖北省61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路径及其群组差异。研究发现:(1)当前采用绿色耕作技术的农户比例相对较小,其中以秸秆还田覆盖技术采用率相对较高,而深松、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采用率略低;(2)网络嵌入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风险感知在结构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3)相比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在网络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建议应积极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鼓励建立内嵌于当地农技推广站、以种植大户为先导的绿色适用技术推广与讨论网络,确保绿色耕作技术落到田间地头。同时,政府应加强灾害预警与田间学校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指导,强化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引导农户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绿色发展依赖于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与农户自身、家庭等内在因素有关,还受外在因素的激励与约束。基于湖北省71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根据农户追求利益和损失厌恶的特征,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的外在激励与约束纳入一个框架,探讨了激励与约束措施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这一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约束措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价格激励、技术培训、政策补贴的正向刺激和生产监管、处罚的反向规制均能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价格激励的影响效果最大,处罚约束次之,随后是技术培训、政策补贴,而生产监管的作用最小;(3)约束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激励措施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影响,且在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下,调节作用的方向不同,生产监管、处罚力度正向调节价格激励的作用,市场监管正向调节技术培训的作用,而生产监管却削弱了技术培训原有的效果。因此,在促进农户施用生物农药和绿色生产时,要做到激励与约束并重,并对激励与约束措施进行合理搭配,放大激励与约束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Maintaining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s essential to water companies and their customers, 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potential use of payments financed by a water company as incentives for farmers to adjust their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order to protect water quality. We use a choice experiment (CE) to measure farmers’ minimum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 requirements to adjust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Nidderdale and the Washburn valley (Yorkshire, UK) under a potential local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 programme. Latent class analysis of farmers’ CE responses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size and spread of farmers’ preferences and minimum WTA values for compensation payments, and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drivers of preference vari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emphasis on sheep or cattle/dairy production within mixed farming businesses in this area provides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the considerable observed heterogeneity in preferences and minimum WTA requirements for participation in a potential PES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8.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随着国家粮食补贴资金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劳动时间分配很可能因此而产生调整。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嵌入粮食补贴政策的农户劳动分配决策行为模型,理论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然后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供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在农业内部工资率低于非农均衡工资率的情况下,这种由粮食补贴政策诱发的农户劳动就业行为变化对家庭经济收入的负面影响将超过当前的转移支付水平;若粮食补贴政策旨在稳定或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当前的补贴政策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产地环境与食品安全,关注农户施药量选择有利于促进农户农药减量化及农业绿色发展。利用陕西、四川、浙江、安徽四省重点茶区实地调查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基于邻里施药信息传递研究农户施药量选择的邻里效应及外部技术获得、经验资本的调节作用。考虑到农药效用认知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还利用工具变量进行了Eextended Ordered Probit估计。结果表明:(1)邻里施药信息传递显著促进农户增加施药量,说明农户施药量选择中存在邻里效应;(2)外部技术获得中,企业施药技术获得、政府施药技术获得促进农户减少施药量,但调节作用均不显著;(3)经验资本中,病虫害防治记录促进农户减少施药量,种植年限显著促进农户增加施药量,但调节作用均不显著。因此,政府应通过村庄科技示范户培育将邻里信息传递机制“化弊为利”,带动其他农户减少施药量;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技术培训、专项工程等。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理解农业环境政策从制定到落实的内在逻辑,从农户的公平性感知和信任出发,在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情形下,探索性地构建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响应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山东、山西和陕西3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路径分析、贝叶斯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和斜率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公平性感知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为公平性感知越高,越能显著促进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间接影响为公平性感知通过提高信任进而作用于行为。(2)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性显著阻碍了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且显著干扰了公平性感知向行为的转化。据此提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农户公平性感知和信任,传统命令型农业环境政策应逐步向农户参与型政策让渡;对农业环境定期检测并给予农户反馈,在降低政府长期监管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性,从而推进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