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埔锡矿床锡石的结晶习性、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表明,①矿床中多数锡石表现为锡石—石英型,应属于锡石—石英型矿床。②锡石明显可分为两种,这两种锡石是矿床两期矿化的具体表现。③锡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  相似文献   

2.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3.
<正> 夕卡岩热液条件下锡的反应可以导致独立锡矿物的沉淀,如马来亚石或锡石,或富锡的钙硅酸盐矿物。热力学计算表明,在250—350℃,pH 值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锡石具有很低的溶解度(<118ppm)。由方解石和磁黄铁矿或黄铁矿共生所指示的上述条件,对锡石的沉淀最为有利。在更高的温度和 pH 值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在苏联沿海边区,除了锡石-硅酸盐型矿床和锡石-硫化物矿床以外,锡石-石英建造型的矿床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所研究的云英岩型矿床就是这种建造的典型代表。矿区由粉砂岩和砂岩为主的陆源沉积物(K_1)组成。岩层已发生角岩化、黑云岩化、  相似文献   

5.
<正> 所谓“复杂锡矿石”,是指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并以锡矿物为主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锡矿石。对锡矿石,特别是对复杂锡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指导矿床评价和采选利用有很大的意义。东南亚地区(以下简称“本区”——译者注)含锡矿物可分为以锡为主要成份和非主要成份的两组。前者包括锡石和锡石的变种——木锡矿、四方黄锡矿、其它锡的硫盐、马来亚石以及水锡石;后者系指产于花岗岩类中的含锡云母、钛铁矿、锆石等矿物。此外,还  相似文献   

6.
粤东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主要有早、晚两期,分别由火山岩与二长花岗岩及火山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两期的火山岩与花岗岩之间均为部分熔融关系,早期火成岩的源岩以沉积岩为主,晚期火成岩以火成物质占优势。锡矿化可划分为锡石—石英期次、锡石—硫化物期次及硫化物—银、金—碳酸盐期次;钨矿化可分为黑钨—石英期次,白钨—硫化物期次及碳酸盐期次。据系统的矿物包裹体,成矿热力学、成因矿物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锡的矿化与早期二长花岗岩有关,钨矿化与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高温、高压下SnO_2在水和电解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资料,对确定锡的迁移形式和锡石在内生矿床中的沉淀条件均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性,但SnO_2在水和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实验工作做的还不多,而且已有的实验资料既不完整也彼此不一致。 G.W.Morey和J.M.Hesselgesser(1951)在500℃和200兆帕条件下测定了含SiO_2和Fe_2O_3的天然锡石的溶解度,在此条件下,实验时间是77小时,SnO_2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025%(SnO_2/公斤H_2O为  相似文献   

8.
<正> 个旧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电气石细脉型、夕卡岩硫化矿型、层间及脉状氧化矿型和含锡白云岩型等五种工业类型。在以上类型矿石中,锡主要呈锡石状态出现。过去在找矿勘探过程中,通常只注意寻找含锡石的矿石类型,而忽视了对不含锡石样品的研究,认为它无法回收利用,不具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水锡石(Varlamoffite) (Sn·Fe)(O·OH)_2,看来是较广泛的含水锡矿物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夕卡岩铁铜矿床氧化带、中低温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含锡夕卡岩正接触带中曾多次接触到这种矿物。 水锡石是Herzenberg(1946)和Buttgenbach(1947)分别在玻利维亚和刚果发现的,前者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救护关发式岩体的各期次花岗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整石标型特征及其与花岗岩成因的关系。钻石林型特征能反映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成分、温度、深度等)及成矿性,有时还能间接反映其成因。各期次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是由壳幔混合成因的同一钙碱性系列岩浆形成的,从早到晚.其形成温度逐渐降低,深度逐渐变戏,成分逐渐由中性向酸性演化。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 (DOP值 )、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 二十世纪时期,矿物学的一项重大成就是:确定了矿物及其组合的成因、结构和形态与它们产生时和经受以后变化时所处的条件存在依赖关系。能反映这种关系的矿物特征和对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起标志作用的矿物本身,称为标型特征。对上述依赖关系以及据此对成岩成矿的矿物指示计的研究,便是成因矿物学的一门新的基础分支——矿物标型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索鲍林矿床位于共青团锡矿区的北部,属于锡石-硅酸盐建造,大体上与文献中详细描述过的该区其他矿床类似。但是,在研究索鲍林矿床的过程中揭示出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寻找该类型矿床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 石榴石是花岗岩类岩石常见的副矿物之一。研究工作表明,石榴石的成分特征反映了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一化学条件。因此,在花岗岩及与其有关的各种矿床的研究中,石榴石的成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花岗岩类岩石的石榴石成分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REE地球化学研究为岩石成因、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作者曾对REE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作过概括介绍(《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第1期)。在许多地球化学文献中,为了定量地描述REE地球化学特征,采用了一些特征参数,现择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据矿床地质和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我们将该矿床成矿体系分为几个简单的体系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对大厂锡石-硫化物矿床的矿物组合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绘制了300℃、1大气压下的 fo_2—fs_2图(图1),用于指导实验。实验条件是:温度400—200℃(误差为±10℃);压力900—300大气压(按充填度计算);介质溶液0.5—2M 的碱金属氯化物(mKCl∶NaCl=1∶1)和0.5m 碱金属氟化物,pH=3—9。试料系用高纯化学试剂定量配制而成。实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地下水氮污染的环境水文地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安市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市供水依靠地下水,而地下水氮污染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研究,论述地下水氮污染的成因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通山县王家庄地热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因,同时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地热田的现状提出了开发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火山成因的次生石英岩型非金属矿床中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类型及在空间上的分带,主要蚀变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包括标型特征)及其形成与转变;指出这些特征和转变在不同方面指示成矿原岩性质,矿床形成温度,成矿溶液物化条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