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007年12月18日(一) 第一个广州南极旅游团 在南极探险记载中,1911年12月18日是第一位成功抵达南极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离开极点的时间.时隔96年的2007年12月18日,我们在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登上了极地旅行邮船"乌斯怀亚号",也踏上前往南极旅程.一行25人中,最大年纪的59岁,最小的9岁,有9位女士.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盛夏,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从全国齐聚香江河畔,参观香港先进的环保设施,学习香港先进的环保理念,和香港的同龄人飙创意、话环保,共同探讨环境保护话题,共建美丽中国.这是荣获"2013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年度创新奖"的20名获奖代表赴港参加颁奖典礼,并参加"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领袖训练营"等活动的片段.本次赴港活动,通过行为塑造与心理激励,提升青年使者的领袖思维和思想,培养沟通能力,提高环保创造力、创新力和领导力,充分发挥青年环保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5,(9)
<正>8月10日,由东莞市环境保护局主办、东莞市环保宣教中心承办的"践行绿色生活"2015东莞青少年"环保领袖"公益夏令营,在石碣镇檀香岛上正式开营。来自东莞各地的50名青少年在为期三天的全封闭环保训练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园体验和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动手制作酵素、"鱼菜共生"、环保袋、手工艺品,尝试垃圾分类、自己下厨,观看环保影片、话剧,参加环保知识抢答,体验皮划艇运动等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项目,充分融入自然,践行环保生活。孩子们纷纷  相似文献   

4.
干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进入第五个年头,全国累计有3336名青年环保志愿者被授予"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荣誉称号.经过五年的历练,这3336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通过年轻人独有的创造性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绿色脚印遍布全国,用青年人的满腔热情承载环保的使命.3336名青年人正在用行动,实现一个共同的环保梦想. 绿色脚印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 2012年11月18日,杭州国际马拉松现场,5名身着统一T恤衫的青年,手持着"今天你环保了么?"等标语、高举着"干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的绿色旗帜奔跑在马拉松赛场.  相似文献   

5.
辰序 《世界环境》2004,(6):62-62
经过古生物学家对南极生物化石的研究显示,2.5亿年前的极地风貌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南极附近的岛屿布满着森林。  相似文献   

6.
南极,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人类留下的最后一块净土。可今年,在南极长城站附近,科学家发现:大批鸟类不顾繁殖大事,弃卵而去;大量磷虾也在海滩死去。这是从来没有发现过的现象。王自磐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从事极地考察已20余年。从2000年我国第17次南极科考开始,他每年都去南极长城站,以海洋鸟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全球变化和极地生态环境,2003年是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也是王自磐第7次去南极了。南极,不再是净土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南极考察活动的日趋频繁,南极自然环境和生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老王说,北半球的污染物质经大…  相似文献   

7.
<正> 1982年,随着北极研究的稳步开展,南极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三个大的突破。第一个国际极地年一百周年纪念日、第二个国际极地年五十周年纪念日以及国际地球物理年廿五周年纪念日都恰逢1982年。一百年前,11个国家参加了北纬地区的地磁和大气研究,美国在阿拉斯加的巴罗角和加拿大的莱迪弗兰克林湾建立了基地;五十年前,Byrd南极探险在第二个国际极地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五年前的国际地球物理年,12个国家开始研  相似文献   

8.
极地的冰核可以用来检测50万年大气成分的含量。在极地冰层的冰核中密封有当时的小气泡,这些正是古代空气的样品,科学家可借以测定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大气中CO_2浓度上升了25%,甲烷增加了一倍。据Nature期刊报道,J.M.Barnola等(1987)从南极苏联  相似文献   

9.
金庆民副研究员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的第三次南极考察活动,环球考察半年多,驻长城站77天,收集到丰富的极地研究实际资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新近载誉归来,受到全所和省市有关单位的热烈欢迎,本刊特将她的南极地质简介作一报导,以广新知。  相似文献   

10.
南极的化石     
<正> 据1982年春季号《Earth Science)杂志报道,1981年冬天,一个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极地研究所的W.J.津斯麦斯特领导的考察队在南极发现了有袋目动物化石,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和大陆漂移学说。  相似文献   

11.
华榕 《环境》2012,(2):30-33
鸟儿的粮食有了保障任建国爱鸟护鸟的痴情和奉献江城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被深深感动了.松花江有个"南极冬泳队",成员有300多人,他们与任建国相呼应,成立了南极冬泳护乌站.因为松花江在流经吉林市时呈现了一个"Ω"字形,这就形成了两个江心岛.长白岛坐落在吉林市北部,而南极岛处于吉林市的南部,冬泳队的几百名队员就在南极岛成立了冬泳护鸟站.他们准备了米粮,冬泳队员也分为早、中、晚3班,轮流看护野鸭子、水鸟,从凌晨4点到晚间10点,全天不间断有人护鸟.成为继长白岛之后的第二个专业护鸟站.  相似文献   

12.
任晓媛     
任晓媛,出生于1991年.2019年,任晓媛入选 《福布斯》 杂志"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同时入选英国广播公司(BBC)的2019年100名杰出女性之一.同年,作为5名中国女性科学家之一,加入由全球80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参加了"家园归航计划"在南极为期3周的科学探索.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任晓媛颁发...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南极     
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大陆。对许多人来说,南极是陌生而神秘的。由胡胜利同志翻译的这三篇文章撩开南极面纱,向我们介绍这个神奇的世界。关于世界上最大荒野的诸多事实最高,最冷,最干,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是地球上最干的大陆。极地高原的降水量可以与热带的沙漠相堪比。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1983年曾经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的东方站记录到的最低温度是零下89.6℃。南极是地球上风最大的大陆。在重力作用下,风沿着海岸坡吹。记录到的下降风的极端风速达320公里/小时。南极在地球上是最高的大陆,平均高度达2300米(…  相似文献   

14.
我校地球物理系邓世坤副教授将随同中国南极第 1 9次科考队 ,在 1 1月 2 0日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 ,到达南极进行为期四个半月的科学考察活动 ,邓世坤将是我校第一位到达极地科考的教师。邓世坤长期从事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在探地雷达技术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到达南极中山站后 ,主要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 1 5个位置冰川的厚度 ,了解冰川底下的地形 ,从而划分淡水冰和咸水冰的分界面。我国从 1 981年开始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对南极研究的重点为全球变化的研究。南极冰层结构变化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可…  相似文献   

15.
1会议概况‘自1969年日本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南极陨石的寻找和回收之后,迄今人类在南极地区发现和回收的陨石样品已超过1400N央,其中包括不少新的陨石类型和特殊的陨石样品,因此,有关南极陨石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天体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及时反映南极陨石考察的最新发现和南极陨石研究的最新成果,日本自1976年起,每年定期由其国立极地研究所组织召开以南极陨石为中心的南极陨石研讨会,大会同时还涉及天体化学的其它相关领域。今年召开的第十八届研讨会从、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参加本欢会议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7月28日,韶关乐昌循环经济环保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乐昌项目")举行动工仪式。韶关市委书记、市长等四套班子领导在工地现场见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工。项目所在地下西村数十名村民作为村民代表,也被邀请到开工现场,共同为项目奠基培土。"以前是填埋处理,今后是焚烧处理,听说更干净更环保了!"村民告诉记者,"而且新项目也会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解决一些村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卫星数据证实硝酸限制北极臭氧损耗在北极和南极寒冷的冬季,在极地平流层云上进行的非均相反应会将相对无害的氯化合物(如HCl)转化成一氧化氯(ClO)。后者可催化破坏臭氧,并在南极有足够长的ClO存在时间时,使臭氧耗竭形成臭氧空洞。在北极,由于缺少除掉硝...  相似文献   

18.
仲民 《环境科学》1990,(1):93-93
英国科学家计划把采用太阳能的臭氧发生器由气球携带到极地高空试图修补臭氧空洞。伦敦有一个名为“臭氧教授”(Ozone Help)的新组织发起了这项计划。据其组织者J.Cleary说,在今年(1989)晚些时候将在南极放出三个价值十万英镑的气球,以测定这些臭氧发生器对添补臭氧的效果。每个气  相似文献   

19.
南北极法律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与南极在国际法律制度方面有极大的区别.在南极有专门适用的国际条约调整有关国家在南极的各种活动.人类在南极地区从事各类活动都必须遵守专门为南极地区所制定的国际条约,即:由<南极条约>及其一系列协定所构成的"南极条约体系".而在北极,这一领域还是空白.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按照南极的思路签署一个类似南极条约的北极条约基本是不可能的,把北极的法律与现行的国际公约进行较好地协调,似乎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南极土壤可培养石油降解细菌多样性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公认的绿色环保技术,但由于实际应用时环境温度较低,使得微生物降解效率低下.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了研究南极土壤可培养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及获取高效低温石油降解菌资源,采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上的土壤样品,以0#柴油和中质原油1∶1混合物作为碳源,分别在10、15和20℃下富集、筛选石油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