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质量保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质量保证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1972~1977年)起步阶段(1978~1983年)和发展阶段(1984~)。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1978年前主要探索与污染物质的分析方法,1984年后是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进入管理时期。 相似文献
2.
提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应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两大类,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主要污染物是以气体状态存在,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的是水体、土壤及生物等环境样品,并对其中6个类型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监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4.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发展迅猛,但新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对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国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文章总结了美国空气质量监测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系统谋划监测战略、合理布设监测网络、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开展污染组分分析、科学应用监测结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发展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吴叶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45-46
阐述了三明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种类和特征,提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采样点位布设应采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等方式进行,并根据该市的行业特征,确定了污染因子,以及现场采样及分析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洪成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3):27-29
依据沂南河监测结果,简要分析评价了沂南河的污染状况及流域污染事故的特点,根据污染特征及趋势,针对污染事故经常发生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监测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已发生多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虽然环境监测部门在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公正、科学和规范的技术支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经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当前应急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预案不完善、设备配置偏低、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应完善具体的环境风险源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基于GIS平台的环境应急信息系统,增加现场及实验室仪器配置,并通过完善培训考核程序和系统化演练程序来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技术支持系统、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指导性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框架,对相关法律法规、生物监测技术体系的构成,包括生物种群/群落调查、毒性试验、微生物测试、鱼组织污染物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开展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对我国深入开展水环境生物监测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方法体系,完善质量标准;逐步拓展生物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嘉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5):4-5
介绍了扬州市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及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程序和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措施。指出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系统由质量保障系统和运行质量管理系统组成。质量保障是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体系 ,而运行质量管理是对应急监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