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荫 《防灾博览》2012,(4):52-55
自人类诞生以来,洪水就如同梦魇一般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印度、希腊、玛雅、美索不达米亚等世界多个民族的古代文明中.都不约而同地流传着关于大洪水灭亡世界的传说。从广为流传的大禹治水,到影响深远的诺亚方舟,再到鲜为人知的苏美尔传说,无一不是与洪水密切相关,可见,上古大洪水成了世界各民族共同保存的遥远记忆。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鲁04井水位存在着“地表荷载效应”形式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影响,采用了卷积滤波的方法,这样不仅顾及到降雨荷载当时的影响,也顾及到它的滞后记忆影响。从而提出了井水位降雨影响定量改正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天津市1966年到1992年共计26a的精密水准资料,划分为7期,作出相应年代的地面沉降速率图,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揭示了天津外环线以内市区地面沉降从60年代开始出现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1985年以后天津市开展了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以后,沉降灾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显示了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平 《防灾博览》2005,(1):9-10
这次印度洋大地震海啸灾害,带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其一,要重视建立海啸以及灾害预警机制。这次,如果印度洋沿岸国家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那么很多伤亡是可以避免的。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波动传递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钟到两个小时,如果当地组织得力,这段时间足够人们逃生。其二,在灾难预防方面,要改变观念,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毁林与汉代居延垦区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根金 《灾害学》1994,9(1):65-68
本文根据历史史料,阐明了汉代居延垦区由兴旺发达到衰落的历史原因。进一步说明了乱破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开发大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切不可盲目蛮干,毫无克制。  相似文献   

6.
胡德良 《民防苑》2009,(3):37-37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实验室里,当白血病细胞接触到一种葡萄籽提取物时,不下四分之三的白血病细胞在24小时之间内死掉,这些白血病细胞自取灭亡,非常有效,而其他细胞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7.
玉米延迟型低温冷害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东北3省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资科分析了玉米延迟型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以及各发育期的进程与低温冷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冷害年,苗期、七叶期、抽雄期和成熟期拖后大于等于5天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分别为75%,89%,92%和100%。通过分析多年的分期播种资科,分别给出了播种到出苗、出苗到抽雄、抽雄到成熟的指标。根据这些热量指标和推算出的玉米的发育进程对其进行了动态监测,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和生长动力模型进行了玉米生长量的计算,通过与高温年和正常年进行比较,即可对玉米生长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2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一行4人在河北省地震局周清良局长、王中山副局长、石家庄市副市长林智敏的陪同下,到石家庄市调研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利用枣庄电磁信息台DPJ Ⅲ、ULF Ⅲ及JD 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第三中学地震监测站始建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至今29年如一日,监测设备从土变洋,房屋面积从小变大,工作人员从业余到专职,功能从单一的监测发展到多内容结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三代老师一棒接一棒,使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目前,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中学系统唯一规模较大、设备先进、成绩突出的,集地震监测、学生科技活动和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1.
李世友  王秋华 《灾害学》2006,21(4):99-102
根据消防工程、森林防火的原理和方法,参照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结合我国的森林防火现状,提出了森林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将性能化设计理念融人到森林防火设计中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林火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全球自然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属中等的一年。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灾害中的家庭——家庭与灾害相互关系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强 《灾害学》2002,17(3):76-81
灾害对家庭的冲击表现在许多方面,它既对家庭的生存条件构成威胁,又会冲击和影响到家庭的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保险公司的洪涝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是危害极为严重的灾种之一,并正在日益加剧。它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保险经营构成严重威胁。作者在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保险公司角度提出洪涝的防灾减灾对策,以求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较为一般的年份。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记录的数据,客观地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德贻  余福新 《灾害学》1994,9(1):40-43
本文是根据浪石滩地裂陷区的地形地质环境条件、现场调查和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论述了地裂陷带的发生、形成和发展,并阐明了地裂的变形机制与特征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4/1995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4/1995年是6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最大的两年。作者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全球这两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灾情作了统计。结果表明,90年代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和保险损失存在上升趋势。最后,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磊 《灾害学》1997,12(4):59-64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环境设计及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分析,归纳了一些可供借鉴的防灾设计手法,并将古建筑保护问题拓展到倍受关注的城市减灾规划中。探讨了当今城市系统减灾规划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林捷 《防灾博览》2011,(1):32-35
在2008年版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美日城市防震减灾研究的最新进展。城市防震减灾是一个老话题,可是对它的研究却有较长的历史了。美日两国各有多个城市随时都面临着地震的危险。从城市编年史资料可知,大地震的突然发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破坏,日本灾害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八世纪,美国可以记录到1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曹永华 《灾害学》1996,11(3):5-9
农业气象灾害减灾对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和减灾对策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包括灾害的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减灾对策子系统是指减轻灾害的对策措施,可概括为灾前防御、灾中抗御、灾后补救等。其系统涉及到灾害的监测、预报、防御、抗御、治理、灾情评估和减灾效益的分析等环节。因此,对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除总结和继承传统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方法外,还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作物模拟技术等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