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安全》2018,39(8):1-4
北京歆迪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歆迪公司")一直在职业健康安全业内推行"卓越安全","卓越安全"对安东石油、鄂尔多斯电冶集团、汇永青峰等企业安全绩效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卓越"是杰出、出色、优异、突出、更好、世界一流的意思,那"卓越安全"到底是什么?它"卓越"表现在什么方面?它对企业的安全绩效到底起什么作用?就这些问题,《安全》编辑部对歆迪公司创立者、总经理张华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2.
杨双义  王晋  陈蔷 《安全》2006,27(1):38-39,42
1引言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不但是一个严谨周密的标准,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理念,并把职业健康管理列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标准体现了企业生产必须遵守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并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系方针,运用了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确定为18个相互联系基本要素,从始至终贯穿"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并特别突出了职工监督组织的协商和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3.
很多的健康传言让人抓不住健康真谛.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居家护理方式最准确呢?打破那些不靠谱的传言吧. 1.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会抑制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这样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天,《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0 周年了,恰是"知天命"之年?50 年,我们知"天命"?懂得读者是我们的上帝,他们的意志和需求是我们必须顺从的"天意",是我们存在的决定因素?《劳动保护》杂志从一棵幼芽到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它承载的雨露和阳光无一不是来自上苍——读者?50年历程,为读者服务,为活跃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管理干部服务,为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广大安全管理人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足和引导读者的新需求,以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5.
夏天是烧烫伤的多发季节,夏季为何多发烧烫伤?如何预防?烧烫伤也是一个"季节病",一进入五六月份,烧烫伤科的"生意"马上就好起来了,其中尤以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烧烫伤居多.天气热、睡眠少,衣着少、多暴露,人的情绪比较烦躁,办事容易出差错等等,都是诱发烧烫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千百年来,这位老兄的胆量已经成为人们经典的笑柄.但是,假如一个人走在城市街道上,担心天上会掉下东西砸碎自己的脑袋,你会不会笑他杞人忧天?假如去年的"9·11"之前,有人坐在纽约世贸大楼里担心摩天大楼倒下去,你会不会笑他杞人忧天?静下心仔细想想,在安全工作中,有多少事故是在人们意想不到、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多少事故是在人们应该能够想到却认为是多余的担心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缺少的不正是"杞人"那种"忧天"的忧患意识吗?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西方,人们都认为生病或健康都是由神来主宰的;因而他们一有病,都去找祭司来进行"治疗";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一些用草药给人治病的"游方郎中",但由于他们慑于祭司的淫威,或只能秘密行医,或干脆与祭司沆瀣一气,因而也很难能有效地救死扶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希腊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才开始得到了改观.  相似文献   

8.
全国严查酒后驾车,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很受关注. 问题一:吃酒炖菜肴会成"酒后"吗?吃解酒药有用吗? 读者陈先生昨日打电话咨询:我喜欢吃一些用酒炖的菜肴,比如"佛跳墙"之类的.自己在家里也常做"酒炖蛏"之类的吃.吃完这些上路会不会变成酒后驾车呢?  相似文献   

9.
古有成语"善骑者堕",意指善于骑马的入更容易会被摔下马来,为何"善骑者"会"堕"呢?原因很简单,由于"善骑者"总以为自己"善于骑",往往掉以轻心,疏忽大意,结果更易"堕下马"是必然的.这不禁让笔者联想起矿山那些在井下干了多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煤矿",当他们在井下生产作业是进否会以"善骑者"自居呢?  相似文献   

10.
高伟 《安防科技》2005,(4):23-26
前言 当前,公司已全面实施"项目法施工",它标示着公司在生产与经营上与国际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接轨,也是公司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性标志.随着重组改制的不断推进和纵深发展,给公司可持续发展注人了生机和活力,"项目法施工"作为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形式已不再让人感到陌生.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公司安全管理模式与思路的创新和探索就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各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宏观控制?各施工现场如何规范微观管理?其结合点在哪里?关键又是什么?因此,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四季度以来,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在全矿开展了以"四谁"(安全工作的主体到底是谁?安全工作到底为谁而抓?安全工作到底由谁来做?抓安全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主体"大讨论.上至矿长、书记,下至一线班组、工人,人人踊跃参与,开创了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2005年到了.作为工矿企业来说,新的一年如何抓好生产、提高效益,实现经济指标开红门?这里关键一条就是安全工作执行的如何.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知道,经过一年的拼搏,每年年初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加之逢年过节以及季节变化,人员的思想状况、行为状况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有利时机,开展对员工们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培训,组织安全管理"充电月".这样会对全年的生产起好头、迈好步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一位在一线工作四、五年的同志,最近意外地发现安全帽内的"使用说明",并为自己发现的"小秘密"沾沾自喜.因为"这个意外发现",让他"终于"认识到了"正确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以往佩戴、保养安全帽的很多做法是不对的."看到这则带有"褒义"的消息,笔者不禁大为惊诧和质疑:为什么要为"过错"唱颂歌?  相似文献   

15.
1绷紧一根"弦" "弦"指安全意识. 提升安全意识是要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到思想里,落实到制度上,融化到行动中,成为自觉行为.为此,要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的作用,促使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理念,主动、自觉地关注、追求安全.教育培训必须确保实际效果,要使全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理解制度的内容和意义,铭记于心,表现于行.  相似文献   

16.
在推行HSE过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事故"复盘".把企业历年来的事故案例喻为经济概念中的"盘",让时间倒回到这些事故发生前,并假设事故责任方在事故前按HSE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规章开展了防范工作,经过理论分析和论证要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事故是否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失.中国在这场疫情中坚持多边主义和人道主义,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然而,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也暴露了"一带一路"在非传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如何推进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发展,继续坚持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场公共卫生事件给我...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9.
职业危害一个无情"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延 《安全与健康》2002,(10):10-1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崛起,推动了城市建设,安置了就业人员,拉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劳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劳动者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各种各样的职业病更给劳动者带来无尽的痛苦.职业危害,已成了一个无情的"杀手",吞噬着劳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所幸的是,职业病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病防治法》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5月19日国务院又颁布了《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这一系列措施,为普通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增添了一道法律"防护网".  相似文献   

20.
"如履薄冰",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有戒惧之心.有位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讲,抓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因为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决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如履薄冰"这种心态反映了一种严肃而谨慎的安全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