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指数、人口压力指数、承载压力指数及协调指数,对云南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不协调,滇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数量大,而水资源量较少,多属于轻度超载或濒临超载地区;(2)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如滇东北地区的昭通市由水资源承载适宜地区转变为水资源濒临超载地区,而滇西部地区的德宏市水资源承载力由承载盈余变为承载适宜;(3)从整体上看,目前云南省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未来水利工程尤其是滇中引水等的建设及运行,将有效缓解水资源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潍坊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建立了适合潍坊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特征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潍坊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虽然近五年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水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水资源进行评价,找出近几年来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趋势,为武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评价指标分别赋值、确定权重;其三,按照加权相加的方法(即综合指数法)评定出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利用得分;最后根据各年代分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和利用,提出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模糊和随机性问题,建立基于熵权和相似云方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借鉴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等5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等级。给出一种新的计算正态云模型相似度方法——基于组合模糊贴近度的正态云相似度度量方法,通过比较待评价城市与风险等级之间的熵权正态云相似度值的大小,构建基于熵权相似云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江苏省三大流域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结果相对客观合理,能够克服现有方法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水资源利用系统分为水资源利用阶段和污染物处理阶段,在环境规制下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SBM模型,对2001—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和各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考虑空间效应因素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计量模型从人均水资源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对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水资源利用第一阶段效率明显高于第二阶段效率,而整体效率接近于第二阶段效率,第二阶段效率决定了水资源利用整体有效性。(2)通过各阶段投入产出冗余来看,水资源污染物产出过多和处理不足是导致第二阶段效率不高的原因。(3)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强度显著大于0,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H-H集聚类型,中部和西部为L-L集聚类型。(4)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整体效率不仅受本地区因素影响,还受临近地区整体效率的影响。(5)在考虑和不考虑空间效应的计量估计结果中,工业用水量对整体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对整体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加强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管理,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实现高效工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量;三是发挥各地区水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水资源区域配置,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下游入海口,兼受海陆交互影响,淡水资源贫乏。评价和预测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对于进一步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DPSIR模型为框架,选取21项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2000-2012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从总体评价值来看,2000-2012年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2年评价值最低,为0.107,2012年评价值最高,为0.801;从各因子来看,2002年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因子的评价值都较低,其中驱动力值和状态值最低。2012年五大因子评价值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影响和响应因子的评价值最高;从各因子的相关性来看,驱动力、压力和状态三个因子的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说明表征这三个因子的指标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影响和响应两个因子的值变化趋势接近,同样说明表征这两个因子的指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从各因子稳定性来看,驱动力值波动起伏较大,稳定性最差,这主要与黄河利津站径流量等驱动力因子的起伏变化大有关。文章还以2000-2012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值为原始数据,利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7年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经与灰色预测精度等级划分标准对照发现,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值分布在合格(0.05)与勉强(0.20)两个等级之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预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14-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呈稳定上升趋势,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值为2.812 41,较2014年1.515 55增加近1倍,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将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应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综合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其它资源之间的关系,确定出系统的目标、主要决策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各项指标,为合理分配该区域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量提供参考;为实现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地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的一种研究手段,其结果可以用来清晰判断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基础上,运用基于PSO优化的升半Γ型分布指数,对2003~2013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是促进江苏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重要转折点,2003~2008年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承载力水平,均值为0.414,2009年起提升至Ⅲ级水平,此后承载力水平虽略有波动,但始终处于Ⅲ级的最高状态。对比江苏城镇化进程,认为注重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较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承载力。据此,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全员参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统筹协调加强太湖流域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Jinan city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eld.How to us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Jinan city and then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method,basic step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By systemic analyz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tandard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y and society in Jinan city,the evalu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can be constructed and index weight can be confirmed,and then,the standard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different years can be analyzed comparably.Thus,the deficiency of lack of reflection of coordination extent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ndard,society and economy in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is settled efficiently.The paper takes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Qingdao City in 2008 as the standard to compare and assess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Jinan City.The paper also collects data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from2001 to 2007.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evaluation method is of feasibility and it is effect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trategy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山东河川径流的深入分析研究 ,深刻剖析了它的特点极其时空分布规律 ,阐述其可持续开发利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开发措施及解决山东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以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解决山东的供水危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Jinan city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eld. How to us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Jinan city and then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method, basic step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systemic analyz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tandard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y and society in Jinan city, the evalu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can be constructed and index weight can be confirmed, and then, the standard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different years can be analyzed comparably. Thus, the deficiency of lack of reflection of coordination extent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ndard,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is settled efficiently. The paper takes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Qingdao City in 2008 as the standard to compare and assess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Jinan City. The paper also collects data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from 2001 to 2007.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evaluation method is of feasibility and it is effect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trategy water resources in Jinan City.  相似文献   

15.
湖北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湖北省有十分丰富的过境客水资源,但自产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也存在不容的污染;农业用水占大头,其节水潜力巨大;目前主要是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很少;洪涝时时灾害仍然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长远看,湖北省的水资源问题将主要是污染型短缺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对汉江中下游供水和水质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区位商指标分析湖北省金属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基础和结构,从产业集中度、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结构方面分析资源产业的市场结构。主要结论是:①金属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基础规模较大,钢铁工业具有相对优势,需确立金属矿产资源产业的经济基础地位;②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集约化生产,重点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③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④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供给;⑤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开发新的金属矿产资源和非传统矿产资源产业,形成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与原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水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水资源学科和开发利用水资源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水资源具有别于其它资源的独有特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水资源的这些独有特性决定了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中必须服从的原理。用系统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资源分配和市场经济理论,分析了这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水资源利用自然、社会和经济运动规律,试图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原则和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地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的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水资源承载力是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利用综合多种因素的状态空间法,从综合、宏观的角度来描述研究区域现实的承载状况,并对其进行定量化表示和分析。以贵州省为例,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取了9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运用反映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权重的确定,然后通过状态空间法求算出贵州省现实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值及其理想状态值。计算结果表明,贵州省目前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总体上处于超载状态,但不同的地区又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地域性。根据贵州省水资源承载的现状值与理想值的比较,把整个贵州省水资源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严重超载区、满载区及可载区。计算结果符合贵州省水资源实际情况,对贵州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对于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和1.5 m分辨率的SPOT6/7遥感数据分别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1989,1993,2000,2007,2015年的湖面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在1989~2015年间总体上较为稳定,湖体湖面面积共减少了约41 km~2(约4%),但各湖变化差异较大。杞麓湖和异龙湖湖面面积持续快速萎缩,至2015年异龙湖已萎缩了1989年湖体湖面面积的40%。其中异龙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和围湖造田,而滇池变化波动较大,原因主要在于工业发展及工程治理。通过对同期的Landsat 8OLI数据与SPOT6/7数据解译的杞麓湖和异龙湖湖面面积对比发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解译结果有较为明显差异(2.8%和1.7%),表明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湖泊面积解译时需要考虑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