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在非程序升温单桩色谱仪上,采用双柱温法对CO/CO2加氢反应混合物进行在线分析,设置条件为3m长的色谱柱GDX-403,柱前压和检测温度固定不变,氢气为载气,TCD为检测器,结果表明:在柱温313K,可以分析CO、CH4、CO2。在柱温368K,可以分析H2O和甲醇。通过计算反应前后2组物质浓度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地质封存中CO_2水溶液密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2地下盐水层封存是减排CO2、缓解气候变化的可行方案之一。CO2盐水溶液密度影响CO2在储层中的扩散和运移,从而影响封存的安全性;因此,对于CO2盐水层封存十分重要。文章从实验测量和数学模型两个角度总结了对CO2水溶液密度的研究进展,认为现有实验数据的工况范围能够覆盖封存条件范围,但在数量和准确性方面都无法满足CO2地下盐水层封存需要。现有溶液密度模型大多数是经验公式,适用范围较窄、预测精度不高。理论模型正处于研究阶段,基于SAFT状态方程的理论模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需要系统研究封存条件下的CO2水溶液密度与温度、压力、CO2质量分数、盐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适用范围广、预测精度高的理论模型,为CO2地下盐水层封存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鄂南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红壤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丽君  金涛  阮雷雷  陈涛  胡荣桂 《环境科学》2007,28(7):1607-1613
以湖北省咸宁地区分布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对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稻-油菜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土壤CO2的排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稻-油菜轮作田1 129 g/(m2·a),果园828 g/(m2·a),旱地632 g/(m2·a),林地533 g/(m2·a).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异,水田夏季淹水期排放低,而其它3种土壤都是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并与对应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 cm地温与4种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以林地的相关性最大.除水田外,其它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5 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方程计算得出,4种利用方式红壤的Q10分别为水田1.51,果园1.88,林地2.08,旱地2.7.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DOC在降水或淹水的情况下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染色是一种新型绿色染色技术,由于超临界CO2自身非极性的特点抑制了超临界CO2染色的发展,共溶剂的添加却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共溶剂对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影响和染色效果两个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对超临界CO2染色中共溶剂效应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任德刚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5):24-26,30
混合气体在形成水合物时,水合物内的气体组分与气相内不同。CO2溶解度远高于N2、O2、H2等气体,因此水合物法可分离IGCC电厂转换合成气体和普通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分析了气体组成、压力、温度、促进剂和多孔介质等因素对水合物法分离CO2的影响,给出了水合物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指出采用耦合技术降低操作压力和提高水合速度是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CO2俘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4种适用于化石燃料电厂的CO2俘获方案:煤粉燃烧中的CO2分离和俘获处理、气化CO2分离和俘获处理、氧燃烧CO2分离和俘获处理和化学环燃烧处理。  相似文献   

7.
Olivine,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minerals existing in nature, is explored as a CO2 carbonation agent for direct carbonation of CO2 in flue gas. Olivine based CO2 capture is thermodynamically favorable and can form a stable carbonate for long-term stor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water vap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O2 carbonation rate and capacities. Other oper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CO2 concentration, residence time corresponding to the flow rate of CO2 gas stream, and water vapor concentration also considerab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8.
IntroductionCarboncirculatesbetweentheatmosphere ,biosphere ,oceansandthelithosphere(Warneck ,1988) .Thecarbonfluxesbetweenthesereservoirs,suchasburningoffuels ,photosynthesisandrespirationofecosystems,andtheuptakeoftheocean ,havebeenestimatedquantitative…  相似文献   

9.
较全面地剖析和解读了目前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现状,通过燃烧后、燃烧前、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使其资源化,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生产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氨法吸收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考察燃煤烟气流量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对氨法吸收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效率的影响,文章在实验室模拟烟气采用氨法吸收烟气中CO2,选用R=50%碳化氨水作为CO2吸收剂,选择填料塔做反应器,考察了烟气流量以及CO2分压对CO2脱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烟气流量越小,塔内气、液反应时间越长,CO2脱除率越高。在不同烟气流量的条件下,吸收液碳化度均超过130%。混合烟气流量为1 L/min,CO2分压为0.046 MPa时,脱除率最高,反应出液碳化度最大,结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明超临界CO2/H2O介质环境下缓蚀剂的作用机制,并筛选可靠的缓蚀剂。方法 采用高压电化学测试、动态质量损失测试和表面形貌分析等手段,研究月桂酸对N80碳钢在不同CO2压力条件下的缓蚀行为变化。结果 月桂酸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能显著抑制碳钢在超临界CO2/H2O环境下的腐蚀。结论 当体系由非超临界CO2状态转变为超临界CO2状态时,月桂酸在碳钢表面覆盖膜更为致密,且具有显著的疏水作用,缓蚀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生物脱氮是污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在此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机物的代谢分解和脱氮作用而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CO2和N2O。本文介绍了目前污水生物脱氮的机理和影响N2O产生的因素,并对氢细菌高效固定CO2和脱氮机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 1997年 7月谭裕沟隧道内CO ,SO2 和NOx 的连续分析 ,研究了其污染状况和特征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了机动车排放CO ,SO2 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机动车能排放出较高水平的CO和NOx,在城市中CO和NOx 有相当大的部分来源于机动车排放 ,而SO2 的排放量则非常小  相似文献   

14.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活化纯CO2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对温室气体CO2的活化与转化分别考察了反应气体流速、脉冲电压峰值、放电频率对纯CO2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主要分解为CO和O2,另有少量积碳和臭氧产生;随着反应气体流速的增加,CO2转化率、CO产率和选择性降低;随着脉冲电压峰值和放电频率的升高,CO2转化率、CO产率增大,CO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UV-B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O2排放通量,研究了人工模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对CO2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在植株结荚前,UV-B增强对CO2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从植株结荚到成熟,CO2排放通量显著降低,2004和2006年分别降低了49.03%和48.13%;并显著降低了整个生育期的CO2累积排放量,2004和2006年分别降低了43.26%和44.79%.收割实验表明,在分枝开花期,UV-B增强降低了土壤CO2排放,但对植株地上部分的CO2排放没有明显影响;从结荚到成熟,UV-B增强主要通过降低植株地上部分CO2排放通量来降低土壤-大豆系统的CO2排放.UV-B辐射增强降低了大豆生态系统碳固定量,在分枝开花-结荚阶段的固定碳量减少了352.73g/m2CO2,在结荚-鼓粒阶段固定碳量减少了1456.25g/m2CO2.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CO2盐水溶液密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CO2地下盐水溶液密度实验数据,考虑了温度、压力和CO2质量分数三个参数的影响,建立了CO2盐水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30~50℃、10~20 MPa温压范围内准确预测CO2在盐水溶液中的表观摩尔体积,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最大相对误差为0.25%,平均相对误差为0.1%,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现有的CO2盐水溶液表观摩尔体积模型,为CO2地下盐水层封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原农田土壤CO2排放研究初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1995~1996年作物生长季在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站进行的试验研究,西藏高原农牧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为17~105kgCO2hm-2h-1。各类植被覆盖下土壤CO2排放通量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午后高于午前。在作物生长季,由于土壤排放的CO2补充了高原大气CO2含量的不足,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植物同化,因而不会增加大气中的CO2浓度。影响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因子主要有植被发育期、植被类型及环境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地温(地面0cm、地中5cm、10cm)及气温均呈明显正相关,与大气压及空气中CO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水泥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与CO2排放控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工业不仅通过能源利用排放CO2 ,而且还是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中CO2 的最大非能源利用排放源。分析了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能源消耗状况 ,计算了水泥工业的CO2 排放总量和分途径CO2 排放量 ,介绍了水泥工业的废弃物利用和控制水泥工业CO2 排放方面的一些具体技术 ,提出了一些针对水泥工业的CO2 排放控制措施和新型富氧燃烧技术应用于水泥工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几种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扬州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有增加微生物量碳的趋势,而在低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不大.在常氮、低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微生物量氮均没有显著影响,有增加微生物C/N的趋势.在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而在低氮施肥处理中的影响不显著.在低氮施肥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常氮施肥处理中的影响不显著.除在常氮施肥、大气CO2浓度升高时,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有显著变化外,其他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