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家岭"3·28"矿难,再次使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6大系统"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才可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最后一道生命保障。  相似文献   

2.
今年山西王家岭"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115名人员获救、38人遇难,再次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设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构筑煤矿企业新型安全防护体系,这一战役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主要产煤国井下避难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水平,国家正大力建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6大系统,并将井下救生舱试点建设列为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任务。世界主要采煤国家对井下避难所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基本类型有哪些,有哪些规定和做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研发使用状况,本文提供了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对非煤矿山紧急避险系统的避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集对分析(SPA)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煤矿山紧急避险能力评价模型。以某非煤矿山紧急避险系统为实例,从环境、物料、管理、设备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紧急避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得出系统的联系度表达式,分析了该模型的集对势及不确定性,对其进行了同一、差异和对立的集对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山紧急避险能力的级别为"良好"。该模型全面考虑了系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从而使评价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11,(3):I0001-I0003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垒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导致矿工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事故后煤矿井下形成的高温、缺氧环境和有毒有害气体。常村煤矿构筑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可提供井下紧急避险,可准确定位井下人员,可保事故后通信畅通……为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评价:"新型安全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链式演化特征,为实现云应急环境下云应急管理体系内资源的智能化配置和敏捷高效的按需服务,对接入云端的应急资源、服务进行面向应急管理应用的分类,构建以"感知-决策-处置"为主线的云应急体系的按需服务机制;运用X列表(Bill of X,BOX)模型,分析云应急体系结构,提出面向云应急的X列表体系结构模型,建立列表要素间的语义描述框架和关联关系模型;设计了云应急模式下基于X列表的云应急平台的架构,以期为应急管理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我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借鉴军事作战理念,构建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结合应急救援战术互联网、现场数字化全息感知、态势推演与智能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与协同作战等数字化救援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情指行一体化应急指挥作战体系,并在应急使命演习中验证实战效能,破解复杂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通信保障难、情报决策难、态势研判难、指挥调度难、作战协同难等实战难题,实现科学、高效、精准救援。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建设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的新型应急救援模式,系列化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投入实战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灾害事故救援通信保障、现场感知、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至3月1日,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议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在会上明确要求:"到2013年地下矿山全部安装使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六个系统。"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的建设完善工作,所有矿于2013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善工作。那么,距离2012年6月底的限期不到9个月之时,作为紧急避险系统中的重要设施——避难硐室的建设情况如何?我国的避难硐室相关技术是否成熟?设计与建设中有哪些实际的困难?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龙哲教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应急避难空间的矿山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以应急避难空间为基础的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在井下布置救生舱、避难所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救援网络,可在煤矿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避难,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提出了救生舱、避难所在矿井中的基本布置原则,并以山西某煤矿为实例进行安全体系建设研究,指出避难室、救生舱在矿井实际条件中的设置原则和方法,以及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提出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矿用应急救生舱技术现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在南非、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应急避难室(救生舱)是一种重要的井下应急救援装备,用于在矿井事故发生后保护被困矿工,等待救援。本文对国外现有救生舱产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救生舱内氧气供应、有害气体去除、空气调节、环境监测、动力供应、附属装备等各主要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分析国外救生舱技术研究现状和研发我国矿井救生舱产品提供参数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煤矿事故救援的流程和特点,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同时,重点研究基于WebGIS煤矿事故救援系统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开发将应急信息管理、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业务融为一体的的救援系统,并对系统建设的数据库和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介绍。系统在WebGIS平台上进行设计、开发和建设,利用Web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煤矿事故救援的可视化,为煤矿事故救援提供科学、准确、综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井下属于受限空间,一旦发生火灾,避灾和救护都比较困难。发生矿井火灾时,火灾参数不易测定,但在制定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时,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数值模拟就成为一种分析矿井火灾的有力工具。笔者利用地下工程火灾理论,从流体网络的角度给出了污染范围的确定及最佳避灾路线的数学模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金川公司二矿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金川公司二矿区矿井火灾救灾决策支持系统;可为火灾时期火情预测、避灾、救灾及制定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美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现状的研究,认为美国矿山救援体系具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管理体制运行高效、救援队伍构成精干多样、技术装备先进实用、人员培训落实严格和物资储备区分精细等特点,从9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差异,提出了加强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郑君 《劳动保护》2011,(10):27-29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为了构建煤矿事前"防灾"、事中"避灾"和事后"减灾"的全过程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在接受采访中,全面介绍了我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展、取得的经验及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传统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首先,表述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定义,绘制出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组织结构图;其次,分别从总控制程序、专项程序和支持保障程序3个方面,详细地介绍各个程序的组织结构和所包含的要点内容,并把组合式预案与传统预案进行对比;最后,从3个方面总结了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所具有的创新性、指导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该研究成果对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现状和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应急联动机制、应急救援资源配置和应急指挥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4个方面的对策,该对策包括: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强化应急救援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研究结果对完善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围绕应急物流系统,从应急物资管理、设施建立以及物流路径规划等方面入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梳理和讨论,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受限于应急物流的应急体制建设不完善、多目标联系不紧密、信息化程度低、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性把握不准确等方面,而根据多目标规划方法提出的相应改进建议,能够实现救援线路最优化、救援时间最短化以及应急投入最小化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汪建国 《安全》2019,40(6):16-18
矿山企业生产系统复杂、生产环节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要求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首先对矿山生产事故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井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情况下人员的行为特点、矿工的行为与井下应急场所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安全管理和矿山救护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矿山事故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