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正> 1990年2月10日在常熟—太仓发生了Ms5.1级地震,震前具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显示。学科组曾在1989年10月提交的《1990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作出中期地震预测:“1990年省内有发生≥5级地震的可能,至于发震的具体时间,尚要视形变(应变)曲线的发展变化而定”。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南通台短水准前兆显示的阶段性亦呈明显。1989年10月进入短期异常阶段后,曾多次在例行会商会上指出,局分析预报中心于1990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根据常熟台的地倾斜实际观测资料,对距台站150公里范围内两次M_L>4.0级地震前出现的可能地震前兆异常变化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动态从属函数,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化作(0~1)之间的无量纲值,从综合的角度对常熟51级地震震前前兆异常进行时、空动态演化的追踪分析研究,对进入中短期孕震阶段的前兆异常空间特征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应力场状态进行分析;利用震时被灵敏仪器记录到的高分辨率应变(形变)阶的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来反演地震断层的参数。将大地形变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标度的归化,对前兆观测物理量进行归化处理分析,并进行震例验算。为正确把握地震时震源周边岩石中的应力过程及对在岩石中设置的形变类仪器的影响情况,特选择在布有各类高灵敏形变观测仪器的徐州综合形变地震台大型坑道中,使用化学致裂试验模拟震源的致裂点周围不同构造和距离位置上的岩石应力状态,分析应变的衰减规律,研究岩石中的不同构造方向上与距离因素有关的能量释放情况,建立相应的关系式。编制了震源参数反演、前兆场物理量归化处理等计算软件。通过震时形变资料反演地震断层参数,在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地电异常的映震范围是地电台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震源建立模型,找出了它的能量分布随震源距的变化率-能量密度梯度。地电台必须在一定量值的能量密度梯度的地方才能观测到地电异常。结合六合台地电的映震异常。确定了六合台地电对不同震级地震的控制范围。本文还对能量密度梯度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个概念是对震源条件的定量描述,因此对其它一些前兆手段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聊古一井地下流体场源兆异常特征及震情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古一井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井孔条件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该井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变化对其周围5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在对聊古一井自1981-01投测以来观测到的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和地震预报意义。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聊古一井气体总量2003-05~2003-10出现的低值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震情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香泉水氡1976年以来资料的处理分析,发现在华东地区发生Ms≥5.0地震前该水氡有较清晰的前兆异常显示。本文通过震例剖析,对该测点水氡的映震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波台地倾斜近几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在皎口几组地震事件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分量图上,震前出现了短临期前兆异常反应特征,并且有异常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震震级就越高的特点。此外还对异常出现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熟地震台的地倾斜连续四年的观测资料,经分析发现:在两次南黄海地震前(1984年5月21日Ms=6.2级地震和1987年2月17日 Ms=5.1级地震)存在着明显的中、短期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性异常.最后讨论了地倾斜异常特征与地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地震台多年来应用超低频电磁信息探索地震前兆所总结出的异常形态分别与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对应实例,揭示了U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地震映震的一些初步规律,说明了电磁波是地震短临预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新编 M_3>4(3/4)级历史地震目录及1970年以来 M_L>4.0级地震目录,对渤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图象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等值线显示该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天津—蓬莱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控制,而北西带的活动性更强烈;1970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在空间上沿活动构造带定向迁移与丛集,而以活动构造为基础划定的统计单元内4级以上地震随时间呈线性、指数或幂函数增长三种类型;海城和唐山大震发生于4级以上地震局部集中且呈指数增长过程中。结合地质构造及岩石破裂实验,讨论了上述地震现象的构造物理涵义及地震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择江苏省常熟地震台SQ -70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EW和SN方向 1 985~ 1 998年的固体潮观测资料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 ,提取了倾斜固体潮全日波 (O1)和半日波 (M2 )的潮汐因子γ及相位滞后因子△φ值 ,分析了其在江苏中强地震前的变化特征 ,认为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地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3.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交界处发生Ms5.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本文给出了这次地震的参数和序列、地震前兆和预报情况以及震后现场监测预报工作概况,并对这一次地震的监测预报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常熟—太仓地震前丰富的地下水异常进行了描述,并对异常场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报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最早形成且时空集中的突出异常区,当异常外迁后又向原地区回迁,意味着发震地点、时间的逐渐逼近,就此次震例与现有认识不同的一些特点,提出如下新认识: 1、当区域应力明显增强,观测网密度又高,而地区震级有一定“上限”时,异常规模与震级不一定相“匹配”。 2、区域应力的脉冲式变化,可使地下水产生类似临震异常的阵发性大幅度变化,使得异常活跃程度与异常阶段不一定相“匹配”。 3、水温异常很有潜力,但机理复杂,应同时注意“微观”与“宏观”尺度的水温异常。  相似文献   

17.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4,9(4):74-79
1993年全世界重要灾害地震27条(其中中国10条),因地震死亡者11332人(中国6人),受伤者31060人(中国132人),造成房屋破坏、财产损失而无家可归者9000人。遭毁坏与破坏的房屋至少6.3万间(中国2.94万间),其中最严重的9次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以上.全球6级以上地震11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6级以上深震(深度≥80km)35次(其中7级以上2次),有增强的趋势,地震多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对印度的大灾害地震之背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地震活动性图象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利用Matsumuro从二维空间分布图象的统计描述而提出的表示地震相互作用的参数v_2,分析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和其他中强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图象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强地震和强余震前,参数v_2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这样的地震大多发生在中小地震活动密集的背景中,用v_2值来定量地描述地震活动空间图象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震区第三、第四活动期强震(M≥6 3/4)的时序演进和震场迁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活动期的强震之间存在着时序对应关系。并由此出发对华北地震区第八幕最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及地震活动区域作了推测。文章同时对甘肃、宁夏地震区的强震也作了时序对比,认为华北地震区在第八幕后将有较长时间的平静,强震活动将转移到西部的甘肃、宁夏地区。  相似文献   

20.
提要本文提出了动态拟稳平差的另一种解法,其平差结果与[1]导出的方法是一致的,但减少了不少计算量.文中导出了有关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附加降G~T和先验权阵P_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