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环境污染也成了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的有机污染检测技术是作为检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分析材料。本文对环境有机污染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其策略进行分析,通过规范环境有机污染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社会各界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具有较为重大的危害,它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人体出现分泌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失衡、基因突变等疾病。由于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低含量、高毒性的特点,对其负荷、来源、危害等信息难以摸清,况且会长时间的滞留在人体内,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危险。因此,在环境保护中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实时有效监测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围绕有机污染物的具有特点,重点分析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现状和检测技术应用,希望能够给今后的有机污染物检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手段被应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之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就在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前期处理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几种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将高特异性的衍生化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能够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该文综述了常用的3种衍生化方法,即硅烷化、烷基化和酰化,以及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分析方面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每种衍生化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展望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在环境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微量分析技术,不断应用于环境痕量分析领域,在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毒素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文论述了近年来开发的TRFIA新系统,阐述了TRFIA在检测环境中的药物残留、生物毒素及化工试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其在检测新兴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分析检测和环境转化是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微塑料会通过某些吸附机制和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成为化学污染物的载体。文章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作用机制(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孔隙填充、范德华力和π-π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微塑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微塑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雪婷  阳海  聂信  万泉  易兵 《地球与环境》2021,49(6):737-749
海泡石是一种典型的纤维状富镁硅酸盐粘土矿,广泛地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空气净化和水体污染物吸附等领域,然而海泡石表面Si-OH反应活性尤其是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制尚未有清楚的认识。本文综述了海泡石对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吸附与降解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海泡石对有机染料、有机农药、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等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吸附情况,然后探讨了海泡石在深度氧化技术中通过界面吸附或者助催化协同作用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海泡石在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中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海泡石Si-OH在深度氧化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为海泡石矿物治理有机废水方面的拓展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污染物在水处理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其降解产物的毒性可能会比母体化合物更大,因此开展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的检测、鉴定和毒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组分转化及结构变化,归纳了轨道离子阱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等几种高分辨质谱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检测与鉴定中的技术特性和独特优势,总结了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农药、塑化剂、抗生素、亚硝胺、微囊藻毒素五类新兴有机污染物检测的色谱质谱分析条件以及在水处理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鉴定中的应用成效,并展望了高分辨质谱技术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及污染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采集了42组地下水样品和10组地表水样品,首次将有机污染物纳入检测项目,检测有机污染物共计39项.对所有水样测试结果的统计显示: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有 3 种,分别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苯,检出率分别为30.95%、2.38%和2.38%,检出的三项有机污染物含量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通过多介质污染评价系统进行有机污染评价,各有机污染物检出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危害.在焉耆盆地平原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不同,检出率为牧草地 > 耕地 > 建设用地;检出的14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大部分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亚黏土与亚砂土区域,其余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砂砾石区域;地表水采样点中只有B03(开都河)检测出微量的三氯甲烷,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不是来自于地表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人们对于绿色城市、绿色科技等等越发重视,绿色——象征自然的颜色,是一种健康的环境色。为了保护好我们周边的环境,切实选择好科学、合理的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作为其中一种检测手段,在进行环境污染物检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此做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对丹江口水库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等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中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低于其他地方表面水域的测定结果,水质情况令人满意。但是,最近15年,其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不断上升,且在水库中的一些区域检测出有六氯苯(HCB)的存在。研究表明,SPMD结合其他分析方法的技术手段为检测环境水样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社会生产生活对于化学物质的需求量,而有机化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相关企业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质引入了水资源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多的水资源不止会维护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便于水资源污染治理,本文以快速溶剂萃取检测技术在水检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内容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环境环境监测机制,准确落实环境保护策略;提升污染物监测技术,严格管控污染物传播;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减少污染物产生数量等几方面重要策略.在对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的产生源头进行检测的同时,实现降低其排放量的环...  相似文献   

14.
有机胺类化合物是仅次于有机硫化物的恶臭污染物。近年来,有机胺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对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治理技术及解离通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水相和气相中有机胺类污染的治理方法和光解离通道。结合实际需要,预测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持久有机污染物,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缩写为POPs,(以下简称POPs)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1],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2]。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召开的契机下,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排放量翻倍增加的情况,对如何降低排放强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为POPs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和削减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GC-MS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机制,重点探讨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讨论了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物炭在环境修复、固碳、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得到广泛应用,与纳米材料联合制备的新型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使原生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官能团、催化降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应用,为后续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应用的工程化和商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去除技术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传统污水处理厂不能有效去除新型有机污染物,导致其随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泥等进入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因此,为有效去除该类污染物,近年来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总结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对目前新型处理技术,包括活化过硫酸盐、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臭氧微气泡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固定化微生物和漆酶降解等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缺点。结果表明:目前对这些新型工艺降解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且多为单一工艺研究,部分工艺存在有毒有害产物。建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其在预测工艺降解能力、评估污染物毒性及其环境风险、污染程度等方面更加简便、经济。同时应进一步筛选高效菌株,研发安全可靠的新型处理材料,通过清洁生产,从根源上消除新型污染物污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从严治理。通过对有机污染物的准确监测,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本文主要就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引言十年来,有很多研究领域涉及到对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并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分析仪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及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分析家和工业卫生学家可以用这些处理设备来检测并鉴定出许多有机污染物的微小含量。许多研究领域里,对表面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鉴定都是有重大意义的新课题。人们已认识到,由有机物污染物造成的表皮和表面污染,对很多工厂是个严重的问题。因而要求有关部门使用一些实用而灵敏的仪器与技术对表面的有机物质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