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阐述了环境激素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控制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环境激素污染问题的认识、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环境激素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危及生物安全,对人类未来构成潜在威胁。环境激素发挥着类似激素的作用,它们进入体内,扰乱了激素的正常分泌,使人和动物的生理程序发生紊乱,导致生殖、免疫等功能发生障碍,对机体、后代或种群引起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环境激素的种类、作用机理、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42-45
探讨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分布,尤其是分析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指出化学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干扰激素和发育,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未来.建议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制止环境激素的蔓延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激素对鱼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环境激素是存在于环境之中,以某种方式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鱼在水生生态系统之中分布广泛,是在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位置的物种,在毒理学和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文中对鱼暴露于一些常见环境激素时,受激素调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鱼应用于水环境中激素的筛选与监测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激素”一词是1996年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首次提出的。她说:环境激素并不作为有毒物质直接给生物带来危害,而是以激素的面目出现,即使极微量摄入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异常生成、释放,乃至生殖器官畸形、癌变等严重后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文章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并对其危害机理做了简要解释。通过研究国内环境激素的存在水平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最后对环境激素今后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文章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激素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呼吁政府加强对环境激素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环境激素对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9.
“激素”这个名词,人们已不陌生。然而,对“类激素”即“环境激素”可能还不很了解。 人类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一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中经消化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起到了类似激素的作用,成为干扰人体内分泌不可低估的一种力量,致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境激素类物质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环境激素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环境激素污染控制特点:一是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对环境激素的监管规定;二是建立了环境激素监管机构;三是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筛查项目,为环境激素的监管提供科学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不清、排放标准缺乏、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建议:完善环境激素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我国针对环境激素的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激素类干扰物质的来源、种类及与生物体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调查国内环境激素污染问题,指出环境激素污染存在的广泛性,需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环境激素污染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分泌干扰物健康效应的解释,及其对环境雌激素作用的新认识和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环境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造成男性生殖健康不良效应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对环境雌激素健康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根据报道,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模拟天然雌激素的受体结合机制,干扰生物体内正常的内分泌生物机制,并使生殖系统的肿瘤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3.
杨雷  张晋娜  徐敏  彭涛  史文俊  石义静  应光国 《环境科学》2019,40(11):4879-4888
近年来,类固醇激素在淡水水体中不断被检出,但是其在海水中的污染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国南海流沙湾进行样品采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研究了33种类固醇激素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海水和沉积物中均检出7种类固醇激素,含量范围为0. 003(甲羟孕酮,MP)~9. 023(去氢孕酮,DGT) ng·L~(-1)和0. 017(1,4-雄烯二酮,ADD)~9. 281(雄烯二酮,AED) ng·g~(-1).在海水中,类固醇激素浓度高低顺序为合成类高于天然类,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在沉积物中,类固醇激素在时空分布上无明显差异.海洋环境中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来源为水产养殖人为饲料添加和废水排放.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ED处于低风险,其他类固醇激素处于无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洋环境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分布规律与盐度、水温、颗粒物(SS)和化学需氧量(COD)有关.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流沙湾地区类固醇激素的污染特征,并为其生态风险评价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二噁英(PCDD/DFs)对成年男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法/高分辨质谱联用法(HRGC/HRMS)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分析二噁英污染地区成年男性(n=50)及非污染地区成年男性(n=48)血清中9种类固醇激素水平和17种二噁英同类物浓度.结果显示成年男性血清中双氢睾酮、睾酮、雌二醇的水平与部分二噁英同类物浓度存在显著性相关.污染地区成年男性双氢睾酮、睾酮、雌二醇的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二噁英暴露导致成年男性类固醇激素中的性激素变化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萃取与净化方法的比较选择,建立了一个同时检测环境介质中(水、沉积物)五种激素类物质与六种本分美内分泌干扰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回收率在70%以上,应用此方法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江水样品和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均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天然和人工合成激素类物质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浓度相当或略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环境激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方法,分析研究北京地区重点污染源排水(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主要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农药、烷基酚和双酚A)的残留状况. 调查分析了分布在北京市10个区县的污水处理厂、化工行业、冶金焦化行业、医院及其洗涤中心、印钞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和制药行业等7类22个单位排水中的8种邻苯二甲酸酯,17种有机氯农药,7种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4种菊酯类农药,4种烷基酚及双酚A共40种环境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 并着重分析了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的环境激素的浓度水平. 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广泛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但其质量浓度并未超过现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水体和土壤中类固醇激素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水样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富集,土壤样经加速溶剂萃取后由固相萃取净化和富集。处理好的样品经丹磺酰衍生化后上仪器分析。结果表明,类固醇激素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6ng/L和0.01~0.19ng/g,回收率分别为77%~97%和62%~119%,RSD小于6.04%和15.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环境水体及土壤中类固醇激素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