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调查交通干线上汽车尾气的铅污染对两侧土壤和蔬菜的影响,淮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1997年至1998年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选择3个区域,横穿公路布设3个剖面,每个剖面设置10个监测点,对大气、土壤和蔬菜中铅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铅含量与土壤表层、蔬菜叶片中铅含量正相关,与深层土壤中铅含量相关不明显。指出交通干线两侧应减少蔬菜的种植,加大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同时大力提倡无铅化汽油的使用,友 相似文献
2.
选择张掖市部分区域农田土壤进行了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农田土壤中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是Cu、Pb、Cd、Cr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张掖市土壤背景值。综合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张掖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度生态风险,但是Cd元素的生态风险系数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江苏南通某乡镇土壤铅的污染以及水稻对土壤铅的吸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稻米铅污染严重。通过盆栽实验建立了水稻对铅的吸收积累及评估模型,提出了符合该地区大米安全生产的土壤铅临界含量值,为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实例。同时结合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的对比,提出无污染农产品对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变化,建议制/修订土壤铅环境质量标准值。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由现行的250~350mg/kg改为80mg/kg。 相似文献
4.
几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分别用T值分级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对湖南某地10个监测点的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认为宽域灰色聚类法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重金属全量为依据,而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时主要考虑农产品安全从而保障人体健康,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量则取决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在阐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概括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以期提出建立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基础、结合土壤重金属全量及作物中吸收的重金属含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pH值对土壤中Pb的缓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Pb的环境污染随人类活动以及工业发展日趋严重,几乎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其踪迹,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是土壤所具有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是土壤中各种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土壤缓冲性是土壤物质与外源污染物发生反应的结果,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pH值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长春市为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运用该模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不但能使评价结果精度大大提高,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集宁夏黄灌区某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8种重金属全量和TCLP提取态含量,并采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Mn、As、Pb、Cd、Cu、Ni、Zn和Hg的平均值分别为6673mg/kg、1231mg/kg、2456mg/kg、0091mg/kg、2432mg/kg、2972mg/kg、7496mg/kg和0050mg/kg,与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且距离工业园区越近,积累越严重,其中Hg的空间分布变异程度较高;8种重金属全量和TCLP提取态含量均分别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TCLP国际标准限值;研究区域土壤目前尚较清洁,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污灌农田土壤镉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郊区某河沿岸部分乡镇的污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全镉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土壤镉污染状况,并探讨了该河沿岸土壤中镉的沿程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范围为0.15~8.23mg/kg,均值为1.75mg/kg.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对土壤中的全镉含量进行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为重度污染;用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超过当地背景值水平8.39倍,污灌已造成该地区重金属镉污染,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该河渠从上游到下游,沿岸土壤镉含量呈降低趋势;横向分布上,距离该河渠越远,镉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垂向分布上,表层土壤镉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城市土壤和大气环境中铅的污染特征及食品和饮水中的铅污染水平,探讨了人体铅暴露的途径及城市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提出应加强城市环境铅污染的调查研究,开展人体铅暴露的潜在风险评价,为保证城市居民健康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