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的短缺、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枯竭、生态的失调、灾害的加重,导致了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日益受到威胁。当代上述的7大世界性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起因则是人口的增长.为此,各国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在从自己的学科出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决策者成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有智能动物的星球。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工具,超脱了生物规律的制约,从本能地适应自然到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从发现与开发了地壳中的矿物资源发展至今,已建成了高度机械化、电器化的人类世界。但由于不当的工业布局,人口的急骤增长,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穷凶极恶地榨取,以及战争,人类生存的环境失去生态平衡,使得繁华的世界出现“资源、环境、粮食、交通、人口以及贫穷”等严重问题。人类是智能动物,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环境受污染,森林被毁坏,物种在减少,生态失去平  相似文献   

3.
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从生活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同时把废弃物送回环境。环境本身通过扩散、微生物的分解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为我们进行处理。这些元素、无机物乃至有机物经常反复地进行着“生物→环境→生物”的循环。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指水、土、大气)中的元素及其化合  相似文献   

4.
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大规模开发矿业和集约化农业的当今社会,人类从根本上直接地干预着地球环境.鉴于人类利用资源和改变环境的要求,自然界承担了资源再生和环境净化的功能.资源利用与再生、环境变异与净化互为因果关系.区域或全球环境质量潜育着日趋恶化的危险.资源环境问题具区域性特征.根据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区域的时空尺度,以及环境质量变异的发生学原理,维护区域资源环境平衡关系应遵从如下原则:资源替续的阈值原则、区域环境容量的阀值原则、区域资源开发的综合原则、多种资源利用的统一性原则、邻近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原则.在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研究中应具多层次性.我国西南地区资源待开发、经济待振兴.针对西南地区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的高梯度特点,开展西南地区资源环境战略研究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的保护是直接与资源、环境有关,间接与人口有关,这一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重要问题之一。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饮用水的水源有地表水。(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孕育、塑造人类.人通过劳动建立社会,不断改造自然,认识自然,兴利除害,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美好的环境.恩格斯指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的保护是直接与资源、环境有关,间接与人口有关,这一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重要问题之一.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赵紫阳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直接关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最近若干报告书对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情况作了分析。称,未来25至30年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至2025年,全球2/3人口将生活在水紧缺的条件下(参见联合国环境计划淡水网页,freshwater unep.net)。美国水回用协会建议采用3种措施解决21世纪用水问题:实施多种废水回用和脱盐  相似文献   

9.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的执法依据,是新兴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方向,是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当前,环境问题已列为世界四大危机(环境、能源与人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以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农业资源及旅游资源等等而闻名于世.但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很不均衡,经济技术较落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的诸如水土流失、植被复盖率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局部地区工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开发节奏的加快日益突出.因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我省的环境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探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规律,谋求永续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最佳选择.本文从我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开发环境类型、开发中已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和维护环境良好质量的战略途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内容以“污染问题”为主,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概略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环境管理     
地球上的人类为着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开发着尚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致使这些资源的总量迅速减少;同时,由于在这些人类的开发、生产与加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未予以审慎地处理,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里,人口的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广泛而紧迫的粮食与资源危机,以及污染的问题。正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满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科学.它把人类环境作为整体来研究,从理论上阐明环境系统内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并探讨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环境系统的变化及其后果,正是人与环境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发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保护大自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国际环境保护涉及的三大问题)。由于它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景观地带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为了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绝灭的生物种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是改变了自然特征的人工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口集中,人类的社会活动以生产活动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同时要向环境排出大量污染物,可以说整个系统是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因此,工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环境产权和生态补偿的融合性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促进人类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环境产权视角下建立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准确理解环境产权和生态补偿的深刻内涵,把握两者复杂的本质联系;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建...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的科学研究是因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为世人所关注而发展起来的.在地球环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干预愈来愈加显著.因此,环境科学对人类的未来,对我们行星的发展负有越来越多的责任.环境科  相似文献   

17.
绪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生物存在与活动的空间,一切与生物有交互作用和关系的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用生态学和环境料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的机理和规律。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环境研究的开展,标志着环境料学的研究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它是进行生态建设的基础,是为建设一个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大系统而探索科学规律、以便更好的指导人类的活动。生态环境研究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它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全球性的大生态环境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大趋势,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5年来工作积累的一个新要求,是我国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为此,中科院于198G年10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问题,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环境的要求来考虑开发建设活动的后果,既考虑开发活动对当代的影响,也要考虑当代的开发活动对后代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制度是开发建设活动合理而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氰化物在民用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但它是高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就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环境中的氰化物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环境中氰化物测定的容量法、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极谱法和安培法)、色谱法、放射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监测效果作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工业固体废物控制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所有固态的、半固态和除废水以外的高浓度液态废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工业文明在发展的初始时期,由于忽视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作用,使各类固体废物与日俱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治理课题。从温州的情况来看,形势也木容乐观。本文试就温州的固体废物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作初步探讨。1温州市固体废物的基本情况从1995年开始,温州环保系统对全市固体废物进行申报登记。通过对全市886家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