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金鸡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比最高,占总磷含量的59.59%,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弱,存在非常大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泥沙和沉积物中磷酸盐存在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德  韦鹤平  李敏  黄晓琛 《四川环境》2006,25(1):52-54,60
本文根据长江口河段特性及河段中排污口分布特点,疏稀合理地设置监测站点。在长江口河段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口泥沙和沉积物中磷酸盐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长江口泥沙和沉积物中及沉积物不同粒径中各形态磷的分布特性,其结果对长江口水质管理、污染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拟湖泊沉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研究释放到水体中各种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水体磷的时空变化由于其释放机制的不同,其迁移转化行为各不相同,同时,pH值的变化对水体中各种磷的相互转化没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磷形态的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中总磷的浓度。研究结果对认识沉积磷在环境条件变化时,磷在沉积物和水体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口磷酸盐的缓冲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恒  王红磊 《四川环境》1999,18(3):40-43
河口区,磷酸盐浓度在很宽的盐度范围变化很小,甚至不变,对此提出悬浮物和沉积物对磷有缓冲作用。我们认为解吸吸附反应是其缓冲机制,从而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并加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及其释放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傅庆红  蒋新 《四川环境》1994,13(4):21-24
本文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包括:可交换性溶解磷(Pa-t),可溶性磷(Psol),经结合态磷(Pu),铁结合态磷(PFc),以及闭态磷(O-P),另外,还有部份有机磷(Porg),利用分级提取技术,□□□□□□氧)对湖水复磷影响显著,主要是释放PAf和PFc。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是指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植物营养元素磷的增加与氧的锐减将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剧变。富营养化亦可被定义为生态系统中有机质输入速率增加的过程。从上述两方面的意义上讲,有机质的分解必然伴随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再生,从而对富营养化过程产生有效的反馈。本文扼要概述了上述反馈途径及其生态风险,即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原始驱动力来自有机质的分解,其主要途径包括自身的矿化与厌氧状态促成之后磷酸盐的解吸附。微生物群落将依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形成因时因地而异的分解速率与还原力,二者共同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因高分解速率伴随高缺氧程度,且源于沉积物之长期库存,磷酸盐的解吸附量并非简单正比于有机质含量,而可能远大于此,换言之,有机质的大量输入与沉积可能导致生物有效性磷的净增,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将因此而以正反馈的形式加剧。在倡导和推行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并严格控制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城市河流秦淮河、运粮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河道沉积物APA分布差异性;通过测定沉积物pH值、营养元素(碳、氮、磷)含量,探讨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APA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外秦淮河沉积物APA平均浓度最低,为10 214.9m·g·kg~(-1)·h~(-1),内秦淮河最高,为20 021.2 mg·kg~(-1)·h~(-1),APA分布与河道水力流通性及优势植物类型有关;(2) APA含量与总磷、氨氮、硝酸盐氮、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表层沉积物丰富的营养成分充足情况下,将促使微生物新陈代谢,使得APA升高,而pH升高则会抑制APA。  相似文献   

10.
底泥的氮、磷释放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军  吴群河 《环境技术》2003,41(Z1):20-23
氮和磷在自然界的循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氮和磷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过剩的氮和磷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从而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本文综述了水体沉积物中氮和磷受微生物作用进行释放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氮磷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并阐述了与传统认识相区别的最新发现和思想.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微生物的氮磷释放机理,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动力的角度解释了细菌对氮磷的吸收和释放,即质子动势理论和Pho调控理论.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是为了特殊的使用用途对于高效微生物的分离鉴别和组合培养,和对氮磷代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废水生物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废水生物除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与评述了生物除磷机理及其工艺发展现状,并对生物除磷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废水除磷方法与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污水的各种常用除磷技术方法及原理,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除磷提供参考与选择的依据,并探讨了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黄磷电炉尾气深度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的主要特点,介绍了该技术的工程案例及推广前景,指出应用该技术是解决黄磷电炉尾气重污染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王爱萍  周琪 《四川环境》2005,24(2):76-8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动态,概述了N、P的去除效率、机理及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同时展示了此技术在我国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碳氮磷比失调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兵  于薇 《四川环境》2008,27(6):73-76
我国南方城市污水普遍存在低碳相对高氮磷特征,本文介绍了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对碳源的需求与竞争,以及一些针对此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改进工艺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并对此类污水的处理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新疆油田公司准东石油基地污水,作为生物膜的一种特殊形式,介绍了该工艺的优点,在适宜的运行条件下进行实验。讨论了好氧颗粒污泥脱氮以及除磷的过程,分析了该工艺对氮、磷的去除率及好氧颗粒污泥在好氧、缺氧条件下的吸磷情况,当进水氨氮、磷和乙酸碳浓度分别为38.2 mg/L、27.7 mg/L和134.6 mg/L,MLSS和MLVSS分别为7.0 mg/L、6.4 mg/L时,氨氮、总无机氮、磷、乙酸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90.2%、98.9%、97.2%.  相似文献   

17.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Ohio signed into law a detergent phosphorus ban on March 26, 1988. This law limits the elemental phosphorus content of household laundry detergents to 0.5 percent in all 35 Lake Erie counties in Ohio by 1990. Ohio's detergent phosphorus ban will help non-compliant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chieve compliance with the 1 mg/L effluent phosphorus standard. By limiting the phosphorus content of household laundry detergents, Ohio will also benefit from less phosphorus entering surface waters from combined sewer overflows, communities with treatment plant bypasses, and riparian homes with septic tanks.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most of the phosphorus in laundry detergents is in the bioavailable form and Ohio's Lake Erie shoreline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Cladophora problems. When viewed in conjunction with reduced chemical costs for phosphorus removal and savings in sludge disposal costs, Ohio's detergent phosphorus ban is a pragmatic component of an international phosphorus management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Great Lakes.  相似文献   

19.
3种人工湿地填料对磷的动态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沙、页岩、石灰石等3种重庆常见基质为人工湿地填料,探讨了磷负荷和有机负荷对基质动态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磷负荷和有机负荷情况下,3种填料的去除效果依次为石灰岩(河沙(页岩;有机负荷对各填料除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填料除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机负荷对石灰岩除磷的影响较大,对河沙除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rep—PCR聚类分析等手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土壤中磷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入侵后其数量分别为人侵前的1.17倍和1.08倍。rep—PCR基因指纹分析结果显示,黄顶菊入侵前土壤磷细菌包含19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0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9个聚类群;入侵后土壤磷细菌包含22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69,高于入侵前的10和2.303;有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98,高于入侵前的9和2.197,而2种细菌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基本不变。本文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磷细菌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黄顶菊入侵的地下化感机制和竞争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