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研究创新的发展。创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人类对现实对象的改造程度与对自身改造的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人类整整走了30年。这30年,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30年,是人类理性又一次觉醒和复苏的30年,是人类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30年。回眸这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在这颗星球上发生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其中包括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变革。作为一个见证人,我亲眼见证甚至参与了其中的一些变革,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变革的喜悦和欢欣。第一个路标: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毫无疑问,创新已经无可替代地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对于目前正迈向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企业来说,只有基于创新制定战略,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晓惠 《环境》2009,(8):82-83
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近日,研究学者们利用核磁共振的手段,对人类的大脑思想进行了一次紧密追踪,发现了人们大脑中的一些“秘密”。就让我们跟随其中一名参加实验者——作家David Ewing Duncan的娓娓而谈,来窥望一下主宰人类喜怒哀乐、生死存亡的大脑中,都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自从人类诞生就伴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而深刻,期间经过了无数科学先驱和平民百姓的努力探索和辛苦研究。科技最大的用途和实用价值就是应用于生活,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倩瑜 《沿海环境》2001,(3):16-1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 迅速的一百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抵抗病魔侵袭的最有力武器,尤其是抗生素的发现更是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性疾病。但是不时否认的是,过去的一百年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百年,生态系统失衡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一些伤害力严重的新疾病,例如使一些与世隔绝的病菌重现人间等等。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  相似文献   

8.
宇宙进化突现生命,进而创生出了有自觉意识的人类。继而在人类的生成和发展中,超越生物本能地产生出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安娜 《环境》2010,(3):66-67
<正>人类总是号称在致力于为物种保护作出贡献,但殊不知有些活动却加速了物种危机。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有一种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然而,这一良性关系有被破坏趋势。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全球约4.8万种和人类依存关系较大的一些生物展开调查,结果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人类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其中一种常用且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小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沿海环境》2001,(3):25-25
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人们发现滴滴涕可 以杀灭苍蝇等昆虫时,兴奋得认为人类最后解决害虫的时期已经到来,一些昆虫学家也满世界乱跑忙着采集标本,惟恐将来昆虫灭绝而采不到手。但一年一年过去了,药物一代比一代毒,被防治的各类害虫不仅没有灭绝,反而个体数量迅速反弹,成灾频率和成灾程度大有增加趋势。在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人们反思对昆虫的策略是否应当调整。昆虫是一类非常弱小的无脊椎动物,却又是世界上最庞大最繁茂的家族,它对人类的危害罄竹难书。历史上蝗虫被河南人民列入“水旱蝗汤”四大害之一。 1992年棉铃虫给华…  相似文献   

13.
季靖 《环境》2012,(11):53-55
一些动植物自身力量的强大,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都会自叹不如。所以渺小和宏大总需辩证看待,人类切不可妄自尊大。  相似文献   

14.
现今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急剧增加。分析了世界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后,提出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自我科学管理,分别从人类自我定位、对待科技的态度、人口管理、人类消费管理4个方面进行讨论和阐述。人类首先需重新审视自己,进行自我定位;其次要正确对待科技;控制人口数量和转变不合理消费是目前人类自我管理的重要任务,对此提出一些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一种形式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产业革命之前,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仅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并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自然力在以技术为主导力量的人类面前显得无比弱小,技术在盲目、自发、缺乏控制的情况下,对自然界造成了致命破坏。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环境政策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发展方式要求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创新,环境政策是这种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总结了环境政策的基本特征,认为强调政府管制是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累积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璐 《环境科技》2004,17(3):25-26,2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超出了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累积影响评价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是环境影响评价向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在分析了其优点,并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实施累积影响评价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在我国开展累积影响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镕 《环境》2009,(6):1-1
1972年6媚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历了5&#183;12汶川大地震以来,人们对生命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珍视与关爱。当人类遭受到来自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难时,我们体会到人类本身的无力与渺小,而作为大自然的另一种生灵--野生生物,当它们面对来自人类的侵袭、捕杀甚至惨不忍睹的虐待时,它们"情何以堪"?我们也许应该在追逐利益与高贵的人性时多一些悲悯,不断唤起对另一种生命的救援……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一种试验性的探索活动,它常常伴随着风险同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风险也就不称其为创新。从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类在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工具的过程与结果。科技创新所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不透明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