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造纸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絮凝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造纸废水中主要碱回收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并分析了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造纸研究所造纸车间的白水 ,采用絮凝 HK型净水器净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 ,取得了最经济可行的絮凝处理配方 ;经现场运行处理后出水稳定 ,COD去除率达 98% ,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转炉钢渣处理水中腐殖酸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钢渣通过絮凝沉淀和吸附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污染物。本文深入讨论了钢渣水溶性及对腐殖酸的处理机理,钢渣投加量和处理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水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和造纸废水中的TOC去除量达10mg/g以上。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4):109-111
基于藻类生物膜技术的氮磷废水处理装置研究;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天然及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大城市典型工业区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毛发载体生物膜技术处理草浆黑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草浆黑液进行生物絮凝,旋流分离,加药过滤和生物处理,从黑液中获得高分子硅胶,多羟基多元苯和腐植质;可直接用于化学合成和农业生产,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从而为草浆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开拓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对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天然植物粉F691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接枝共聚和曼尼期(Mannich)三步反应合成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CGAAC)。对造纸混合混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用量为20-30mg/L 范围内,CGAAC对造纸混合污泥有较佳的絮凝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对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天然植物粉F691为原料 ,通过羧甲基化、接枝共聚和曼尼期 (Mannich)三步反应合成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 (CGAAC)。对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用量为 2 0— 30mg/L范围内 ,CGAAC对造纸混合污泥有较佳的絮凝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废弃桑枝的新型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栽桑养蚕过程中废弃桑枝的综合利用,以废弃桑枝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经微波辐射加热制备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该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结果表明,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8%,碱化温度为室温,碱化时间为30 m in,Fe2+/H2O2的加入量为14 mmol/L,桑枝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1,微波功率为500 W,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 in。制备的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具有高效絮凝性能,在造纸废水pH值为10,絮凝剂投加量为100 mg/L的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48.2%和81.4%。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铝,与聚合氯化铝相当,但其用量明显低于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一些技术方法: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化学一生物联合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结合当前中国城市水污染控制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城市污水强化处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并考察了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造纸污水中COD和SS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当复合絮凝剂的配方和处理条件为:聚合硫酸铁(PFS)60 mg/L聚丙烯酰胺(PAM)2 mg/L壳聚糖(CTS)0.4 mg/L,pH为7.5时,其絮凝效果最佳,此时它对水中COD与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4%和97.6%, 与传统絮凝剂PAC/PAM相比,COD与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和5.2%,药剂成本下降了21.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选取微生物絮凝剂的廉价培养基为研究目的,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选取白醋废水为廉价培养基代替发酵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通过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不同体积分数废水、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培养时间和pH值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率的影响,通过P-B筛选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用于优化白醋培养基培养条件,并对实际造纸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灭菌后,单独以白醋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最适条件为体积分数80%、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48 h、温度32℃、pH 6.88、磷酸氢二钾4.08 g·L~(-1)、氯化铵2.39 g·L~(-1),并对造纸废水加以处理,絮凝率达96.77%,COD去除率56.13%,色度去除率95.60%。因此,利用白醋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替代培养基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可以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用铁泥制备高效无机絮凝剂聚硅酸铁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铁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效絮凝剂聚硅酸铁(PS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F处理工业废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是一种比聚合硫酸铁(PFS)性能更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中和-氧化-絮凝调节法处理硫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探讨了含砷硫酸生产废水的中和-氧化-絮凝调节法处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处理这类废水,所用中和剂和氧化剂分别以废氨水和双氧水为佳,并针对废水本身的理化特性进行絮凝调节法深度处理,效果明显,工艺流程简便可行,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絮凝性能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备了具有水溶性、无毒羧甲基壳聚糖(以下简称NOCC),将其作为絮凝剂与聚丙烯酰胺(PAM)一道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测定其沉降时间,沉降絮体高度,沉降速度,沉降后溶液透光率等参数,表征了其絮凝能力,提出了普遍认为聚丙烯酰胺处理一般污水具有良好絮凝能力的不同看法,为壳聚糖的开发利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处理工业废水的效果,并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以寻求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应用于工程自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絮凝体分形维数投药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分形理论,通过先进的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实现了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联机在线监测,试验证实分形维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絮凝程度及其混凝处理效果,通过建立的混凝剂投加量、分形维数及沉后水浊度三者间的模糊控制模型,最终实现了对混凝剂投加量的自动控制与调节。  相似文献   

17.
电絮凝—催化氧化法去除染料工业废水COD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对电絮凝-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工业废水COD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废水的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相应的处理条件:电解电压4V,电解时间1.5h,H2O2为0.6%,MO(含75%以上的TiO2)为2.5g/L。平均COD去除率达到77.5%。电絮凝-催化氧化法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等特点,为进一步深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R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的R盐废水,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废水,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在最佳试验条件下,R盐废水经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R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的R盐废水,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废水,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在最佳试验条件下,R盐废水经光助Fenton氧化、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波辐射法可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其絮凝性能受接枝物浓度、接枝物接枝率、溶液酸度、溶液温度及絮凝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效果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