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干酪极的分类法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对无定形干酪根,关于生烃能力迄今为止仍然未加区别。因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密度分割、元素成分和光学特征的实用干酪根分类法,利用干酪根的生烃潜力指标来鉴定区分干酪根。该分类法首先把所有干酪根分为类脂组和腐殖组。类脂组干酪根再细分为高类脂亚组(高产油源)、中类脂亚组(有生油潜力)、变类脂亚组(有生气潜力)和低类脂亚组(无生烃潜力)。同样,腐殖组干酪根再细分为高腐殖亚组(有些生气潜力)、中腐植亚组(主要气源)和低腐殖亚组(无生烃潜力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正> 干酪根,即沉积物中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在显微镜下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结构型的和无定形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光显微镜可从形态上将结构型干酪根作进一步分类。结构型干酪根主要来源于植物碎屑、孢子、花粉等,而大多数无定形干酪根是实际上在显微镜下难以鉴别的有机残体,被认为起源于生物  相似文献   

3.
<正> 从碎屑沉积物中得到的干酪根通常是有机物微粒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除孢粉形态外,要鉴定这些分散的有机物微粒常常是困难的,甚至似乎是不可能的。荧光显微镜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分辨、描述和对干酪根进行分类的能力。同时,干酪根微粒的荧光特征,也为沉积物的成岩程度及其生油潜力提供了有价  相似文献   

4.
<正> 南斯堪的纳维亚中寒武-下奥陶统阿卢姆页岩,含有类似于镜质体的干酪根显微组分。这个岩石单元的时代,排除了陆源镜质体作为这些显微组分来源的可能性。但似镜质体显微组分受热反应与年轻页岩中隐镜质体(Suppressed vitrinite)类似。这种相似性在自然体系中和含水热解试验中都得到了证实。在自然体系中,阿卢姆页岩成熟度范围为未成熟到低变质阶段,而在含水热解试验中,是将一未成熟的阿卢姆页岩样品,在280~360℃温度区间内等温加热72小时。自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加水热模拟实验中藻干酪根X射线衍射(XRD)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XRD谱图的演化特征、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未发现,藻干酪根的XRD参数间均具良好的相关性,与干酪根的H/C原子比也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作为有效的热演化指标,其中以Fa和D002最好。该藻干酪根开始生油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35和3.8A,生油高峰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50和3.65A。  相似文献   

6.
对怀俄明州保德河盆地莫里页岩的一组生油岩样品进行了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测量。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几CP/MAS13CNMR测量来监测由埋深引起的干酪根碳结构的变化。NMR测量样品的现今埋深为3000~11500英尺1)。由于总有机碳含量主要为(1~2)Wt%,在13CNMR测量中使用了大容量的样品旋转器。用HCI清洗样品能提高13C谱图的质量。干酪根的芳香度随理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深度超过10000英尺时,由于干酪根中残留的脂肪族碳很少,几乎不能再生油。结合NMR和生油岩评价数据,得到了氢聚散的估算结果。计算表明,约有20%的干酪根转化为烃类,由于芳构化和缩合反应,释放出足够的氢,而使产物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7.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FRI分析,ISI中DOM可以分为5个荧光区域,包括3个类蛋白物质区域(I、Ⅱ、IV)和2个类腐殖质物质区域(Ⅲ、V).沿着垂直方向向下,ISI中DOM有溶出的现象,导致总荧光区域积分体积(TOT)与TN、TP、NH4+-N、COD、TOC等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与E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荧光区域V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氮素去除与DOM组成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做PARAFAC分析表明,可以从DOM中识别出四种荧光组分,分别为C1类富里酸类物质和C2、C3、C4类蛋白类物质.荧光组分浓度得分值Fmax表明,ISI对物质降解由易到难依次为C2 > C4 > C1、C3,即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Fmax间接表征TN、TP和COD等水质指标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相似文献   

9.
西西伯利亚盆地秋明组地层中,粘土层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在下-中侏罗航沉积地质发展史的最新时期,生油过程曾经十分活跃。已取得的资料表明,秋明组的原油与干酪极的碳同位素组成为重同位素。通过研究冬明组泥岩的原油和沥青类,可以确定它们具有相同类型的同位素-分馏曲线,这类曲线对于生油潜力小的Ⅲ型干酪根是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含Ⅱ型干酪根的生油岩的生油-时间和深度可以应用阿雷尼厄斯方程和时间-温度指数(TTI)图来确定。阿雷尼厄斯方程中的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可通过对这样一些岩样进行加水热解实验而获得,这些岩样中干酪根的组成范围落在大多数油气盆地的Ⅱ型干酪根范围内。E值和A值可用来建立确定这些具有标准化学组成范围的大多数Ⅱ型干酪根的生油始止图。这些标准干酪根活化能变化与硫含量成反比,硫含量最高的干酪根具有最低的E值,生油最快,而硫含量最低的干酪根具有最高的E值,生油最慢。根据硫含量从高到低和生油所需的时间由少到多,温度由低到高,把这些标准的干酪根依次称为ⅡA,ⅡB,ⅡC和ⅡD型。用图解法确定了两个盆地模式中Ⅱ型干酪根样品的ΣTTI_(ARR)值,将这些ΣTTI_(ARR)值与用2000个增量的计算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图解法结果在计算机结果的±3%范围内。世界上主要是Ⅱ型干酪根生油,因此这些图解对于勘探区生油窗深度的初步评价应该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在过去,有几个研究者已经应用了不同的方法阐明了从格林河油页岩内分离出的干酪根结构。这些方法的基本途径常常是把干酪根基质降解成能够使用常规的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比较小的结构成分。干酪根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要选择适当的研究干酪根的方法遇到了困难。关于干酪根结构的研究,曾经有人报导了明显不一致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干酪根降解的程度和所利用的分析技术不同  相似文献   

12.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伦湖夏季SPOM的含量、组分、荧光特性、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SPOM(以碳质量计)在14.4~31.5 g/kg之间,其中HM(提取残渣)为SPOM的主要组分,占SPOM总量的61.2%.②SPOM中WEOM(水提态有机质)含有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3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类蛋白质组分(C3)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70.4%和29.6%.③SPOM的C/N〔总有机碳(TOC)浓度与总氮(TN)浓度的比值〕和δ13C的值分别在7.53~15.2和-27.2‰~-26.1‰之间.利用C/N和δ13C端元混合模型计算陆源对SPOM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2%和68.9%,结果相近.④WEOM的HIX值在4.09~7.40之间,腐殖化程度较高,生物可利用性较差.研究显示,呼伦湖中SPOM以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为主,腐殖化程度较强,生物可利用性较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预估自生源SPOM的贡献将增大,可能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升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主要油气田都位于从北海道中部延伸到本州东北部的地区。主要产油气地层一般是秋田盆地的中中新统(约12~10Ma)女川组和其它盆地的同位地层。这些地层组主要由燧石岩、硅质页岩、硅藻岩、泥岩、泥灰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用岩石评价仅分析得出的相当于女川组的青森盆地的中新统大枥和女川组源岩的生油潜力表明,与该盆地的其它地层组相比,其生油潜力具最高值。TOC、S1和S2的平均含量一般增高的顺序是泥质岩→硅藻岩→硅质页岩→燧石岩。对质页岩的有机质属于Ⅰ型,泥庙岩的属于Ⅲ型,而硅藻岩和送石岩的则为Ⅱ型和Ⅲ型之间的过渡型。这些岩石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一般比平均源岩要低。除了n-烷属烃和芳香烃外,通过热解气相色谱还在干酪报产生的烃类中发现了许多未知成分。根据芳香烃(甲苯十p-二甲苯)、轻n-烷属烃(C8~C10)和重n-烷属烃(C11~C20)的相对含量,这些岩石可分为三类:轻n-烷属烃和普通芳香烃(主要是燧石岩)类、富重n-烷属烃和贫芳香烃(主要是硅质页岩)类和贫轻n-烷属烃和富芳香烃(主要是硅藻岩)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沥青的豆甾烷、麦角甾烷和胆甾烷的成分比可以证明,有机质的类型具开阔大洋成因性质。成熟度的化学指示剂(如CPI和甾烷与三萜烷的异构化)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黑龙江流域水环境腐殖质的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特征,通过野外调查、静态浸泡试验和动态淋溶试验,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及荧光定量指标,分析水体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①ρ(CODMn)在平水期和丰水期出现了畸高现象,平水期和丰水期水体DOM的相对含量高于冰封期.水体DOM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长波段类腐殖酸(C1)、短波段类腐殖酸(C2)、类富里酸(C3)和类色氨酸(C4)],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在50%以上,属于类腐殖质主导型.平水期、丰水期和冰封期水体DOM的FI(荧光指数)值分别为1.48~1.61、1.51~1.63和1.52~1.79,BIX(生物源指数)值分别为0.56~0.75、0.55~0.73和0.61~0.92,HIX(腐殖化指数)值分别为5.84~13.42、5.70~15.78和2.84~12.05,表明水体DOM是陆源和自生源贡献相结合,具有自生源特征和强腐殖质特征.②通过静态浸泡试验模拟土壤溶解,识别出5种荧光组分,除C1~C4外,还识别出类酪氨酸(C5);通过动态淋溶试验模拟降雨过程,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C1~C4).土壤DOM的荧光特性与水体DOM相似,表明水体DOM与土壤DOM具有相似的来源.③3个水期各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均与ρ(DOC)呈线性相关.其中,C1、C2和C3的荧光强度与ρ(DOC)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平水期、丰水期、冰封期C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 2、0.852 4和0.956 8,C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 3、0.265 9和0.878 4,C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 2、0.802 5和0.954 5;但C4的相关系数差别较大,分别为-0.064 4、0.021 9和0.847 4,说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是DOC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黑龙江流域水体DOM以类腐殖质为主,水体DOM具有强腐殖质特征,源头水的背景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7年南黄海海域多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对浒苔绿潮暴发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黄海西北部和苏北近岸海域,陆源输入影响显著.利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鉴别出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物荧光组分(FDOM)主要有4种:3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C3)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4.4种荧光组分平面分布特征相似,都与盐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浒苔绿潮的暴发,南黄海海域DOC浓度和FDOM显著增加,溶解有机氮(DON)及溶解有机磷(DOP)则减少.随着浒苔绿潮沉降消亡,DOC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浒苔绿潮暴发前,浒苔爆发区FDOM浓度升高,表层水体中C2和C4升高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1.3%和12.6%;DOP、DON以及DON/DOC均逐渐升高.浒苔绿潮的暴发及消亡对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物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12)C(δ~(13)C<-28%),干酪根的δ~(13)C值不能有效地反映海、陆相有机质的相对输入;(3)随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机质氧化程度的加深,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δ~(13)值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水样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荧光组分与氮磷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DOM由2类3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荧光组分C1(245/391nm)和C2(255,340/453nm),及类酪氨酸组分C3(275/304nm).在CDOM组成中,微生物作用类腐殖质C1占40.8%,陆源类腐殖质C2占30.8%,类酪氨酸物质占28.4%.类腐殖质和类酪氨酸在两个极端水文条件下表现出截然不同规律,即类腐殖质在枯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都为最低,在丰水期贡献率最大,而类酪氨酸在丰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为最低,在枯水期贡献率最大.CDOM各荧光组分强度分布因水文条件不同具有差异性.各荧光组分在同一水文条件下,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似.荧光光谱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中CDOM呈现外源和内源的特征,其中枯水期以外源输入为主.各荧光组分都与水体中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DTN)呈现显著正相关,类酪氨酸组分与总磷(TP)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汛期连续强降雨对苏州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技术,分析了汛期不同时期苏州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性和来源.结果表明,整个汛期时期水体中共有4种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质组分(C1和C4)和2种类蛋白质组分(C2和C3),相关性分析表明荧光组分C2、C3和C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汛期初期时受初期雨水影响,河道中DOM的总荧光强度较强,而在汛期中期和后期,DOM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荧光特征参数表明,在汛期初期时DOM的内源性特征显著,到中期时陆源性显著,到后期又以内源占主导.整个汛期SUVA254、SUVA260和E2/E3都呈现相同趋势,先降低而后升高.受汛期连续强降雨的影响,河道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增加,但在汛期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藻类并未大量增殖,直到汛期结束后藻类开始大量增殖.荧光组分C2、C3和C4与特征参数(FI、HIX、BIX和β:α)有显著相关性(P<0.01),所有荧光组分与DOC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荧光组分C1与叶绿素a (Chla)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PCA)分析表明汛期不同时期河道中DOM组分差异显著,汛期连续强降雨对水体中C2、C3和C4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固体石油沥青(“运移沥青”)常呈分散状产于岩石中。与大多数煤的原生显微组分不同的是,这种沥青是次生显微组分,并且是无定形的;其形态取决于它们所占有的空腔的形状。 运移沥青可划分为如下几种:地蜡、地沥青、硬沥青、辉沥青、脆沥青、韧沥青、黑沥青、浅变质英普逊焦沥青、中变质英普逊焦沥青和深变质英普逊焦沥青。用于进行运移沥青光性分析的参数有反射率、荧光强度和显微溶解度。 颜色、反射率、荧光强度、显微溶解度、各向同性/各向异性、溶解度、软化点和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表征运移沥青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分析的重要参数;化学参数是挥发物含量、元素含量和烃类型。 运移沥青的演化,开始于镜质组反射率约为0.35—0.60%的生油窗的顶部。微生物,如藻类,是微石油脑(micronaphtha)的可能生油物质。地沥青与韧沥青的某些性质均表明,歧化作用在运移沥青的演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温度是运移沥青在成岩作用、退化作用和浅层变质作用期间转变的最重要的参数。反射率大于~0.7%的脆沥青和黑沥青转变为浅变质、中变质和深变质英普逊焦沥青。 运移沥青可能因风化作用而改变,尤其是氧含量会增加。运移沥青,尤其是英普逊焦沥青受到严重风化时可能会产生典型的风化裂隙。严重风化的运移沥青(“含沥青岩”),已  相似文献   

20.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